湾区日报文章第91辑

2017/04/28 第901期

HotelTonight 如何在七个月内从月烧几百万美金到实现盈利

HotelTonight 的创始人 CEO 本人写的文章。2015年底,由于融不到钱,裁掉20%的员工,发动全公司剩下的员工开源节流(如工程师优化代码一年省下$50万AWS费用),最终盈利。

Microservice 架构中的 Authentication 与 Authorization

区分这两个概念:Authentication,你说你是某某某,证明给我看;Authorization,你有权限干这事(访问某API)吗?
他们的 Authentication 靠的是 JSON Web Tokens (JWT),以前介绍过;Authorization 就是一堆数据库的表来表示权限。

YouTube 背后的临时工

广告商不希望自己的广告出现在色情暴力的视频里,但现在的人工智能没法准确识别某段视频是否合适展现广告。怎么办?依赖人类劳工肉眼识别,将视频内容、文字描述进行详细分类。顺便帮忙训练AI。
Google 把这种低技术含量的活(给搜索结果打分、甄别劣质内容等)发给一些下游小公司(相当于包工头),这些小公司再去招临时工、分配任务给临时工,每小时$10几块钱,每周限制他们工作的时长,避免他们能成为全职员工的可能(不用买保险、提供各种福利)。为 Google 干活的这些低技术含量的劳工人数超过1万人。
有一定规模的社交平台(Facebook)、搜索引擎(Bing)都有浩浩荡荡的临时工大军,真正的“人工”智能。

与风投不兼容的 SaaS 公司的崛起

SaaS 创业不拉风投、尽快盈利、自给自足的案例越来越多了。现在小团队可以快速整合各种现成API做出产品,不需要太多前期投资;各种自给自足的SaaS成功案例也越来越多了、鼓舞更多人这么做。

Uber CEO 真的是 Wii 的网球游戏全球排行榜上排名第二的玩家吗

在诸多的媒体采访、甚至 Uber 前几年官网上关于 CEO 的介绍里都提到这个“全球第二”的排名,彰显其 CEO 的无所不能。本文很长,但还是没有明确结论。据说他还是愤怒的小鸟全美第七呢。
在 CEO 造神运动中选这么一个“Wii 网球游戏全球第二”的例子确实很高明,Wii 那么多网球游戏,到底是哪一个?真有全球排行榜吗?是与电脑对打、一路打到第二难的级别,还是累计分数与全球玩家对比取得第二?烦人的媒体想要明察秋毫,也是查不出真相的。

2017/05/01 第902期

The Kano Analysis

将 Kano Model 应用在设计互联网产品上,对一批用户进行简单的测试:加入这个功能,你的满意度如何?如果不加的话,你满意度又如何?收集这俩问题的所有回答、汇总起来就能决定某个功能是否值得花时间去做了。
五类产品功能:1,Desired Features(越多越好,如磁盘容量);2,Required Features(必须有,但差不多就行了,如轮子能转就行);3,Delightful Features(给用户惊喜,若你不做,他们也不会失落);4,Indifferent Features(有和没有都无所谓);5,Anti-features(加了后,用户会疯掉的)。应花力气做1和2,有额外时间才做3,避免做4和5。

面试的时候如何介绍你自己

不只是面试,在很多社交场合都需要介绍自己,介绍自己做过的事,要会讲故事、让人有兴趣听下去。平时要准备一些小段的、不同角度的自我介绍,要用的时候就像调API一样方便:)
名人在电视上接受采访,好像都能即兴演讲、侃侃而谈;都是平时有准备、有练习、不断 A/B testing、不断迭代的,最后总会在合适的时候呈现出合适的版本的说辞。

你不是你做的产品的用户

公司创始人或早期员工往往都(号称)是自己做的产品的忠实用户,这有个问题:你就会按自己的思维习惯设计产品,乱加各种极其小众的功能;毕竟世界上大部分人是跟你们很不一样的。
一个产品的整个生命里,非用户数总是远远多于已有用户数;在取悦少数死忠用户与争取多数新用户之间,应优先考虑后者。
"Your customer focus should always be on new or potential users, not early users. Early users will bias experiments, prompt you to build more and more niche features, and stunt growth."

Google’s real Kubernetes magic is all about community, not code

作为开源项目,Kubernetes 是非常成功的,Google 懂得放手让公司外的人贡献代码。Google 员工 commit 代码的比例稳步下降,这是好事。

这可能是本年度最有趣的 bug 了

Xfce 是 Linux 上轻量级的桌面环境,GNOME与KDE替代品。不止一个用户报告了个“bug”:Xfce的默认桌面的壁纸损坏显示器屏幕!因为默认的壁纸是老鼠,家里的猫看了就会去抓显示器屏幕,把屏幕刮花了!
bug 的修复办法:把壁纸换成狗。。。但家里的狗会不会看到了也会来打招呼、舔屏、打架?你看,程序员平时的工作多么不容易,修复一个 bug,同时引入另一个 bug,总是有活干。

2017/05/02 第903期

Y Combinator When No One Cared

现在的YC在创业圈里就像名校一样,强大的校友网络与可以写在简历上的装逼资本。2005年Jessica Livingston发邮件给媒体们寻求报道新生的YC,没一人搭理。
最后一段写得真好,今天是湾区日报诞生的第1000天,我看到这段话很有感触:
"It’s also a lovely reminder to me how new ideas start small. Small but onto something. Keep working on something that a few people love. The press may ignore you, but users won’t, and that’s what matters. Laboring away in obscurity, as frightening as it feels at the time, is the way a lot of good things happen. Maybe the way most good things happen."

Moneyball teams

创业公司与其跟风吹牛 only hire the best(尤其是招价格昂贵、全面发展的“牛人”),不如经常分析一下自己团队各方面的短板、有针对性地招有专长的人(且不那么贵)。
被书、电影 Moneyball 宣传开了的曾经的美国职棒大联盟弱队、穷队 Oakland Athletics 就是通过数据分析,花很少的钱买被低估的球员组建球队,然后牛逼了起来。

BuzzFeed 在文章里帮别人卖东西然后抽成

affiliate links是线上媒体除了广告外的另一大收入来源。BuzzFeed有一支12人的团队全职写诸如“大学毕业生最想要的26件礼物”的文章,读者若从文中链接成功购物,BuzzFeed抽成10%~25%。
BuzzFeed 自己做了工具,让商家们登记想卖的东西、愿意让出的抽成比例,然后 BuzzFeed 的编辑们可以估计写一篇文章大约能赚多少钱(每篇文章阅读量、转化率是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推算的)。

学习的包袱

公司付你工资让你干活;通过学习,可以提高业务能力、能更好地干活;那用白天工作的时间学习、提高技能,可以吗?但学习毕竟不是在干活,用工作时间学习,老板与同事将怎么看待你?你好意思吗?
在以前的简评里有讨论过,一天八小时工作制是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主要针对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一天很难8小时高效工作。从程序员的工作来看,一天能集中精力写4小时代码就很不错了,剩下的时间多是打酱油的。要不每天4小时工作,4小时培训、学习、提高技能?

Why Portfolio Size Matters For Returns

就像大部分的创业公司不会成功一样,大多数的风投是赚不了钱的。哪种投资策略好?1,集中投资少数几家公司,大股东;2,广撒网、投资许多家公司,小股东。

2017/05/04 第904期

Stripe 如何教员工编程的

所谓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里一般有两类人:工程师与非工程师,往往互相看不起。专门设计编程课程去教非工程师们写代码,可以让本质工作更有效率(写简单脚本)、让不同部门同事相互认识、对彼此工作互相尊重等。

The Rule of Three

代码复用不容易,找出至少三个地方可以复用同一段代码时,才值得抽象出来。“三”是一个神奇的数字。验证创业 idea 也是,三个用户、三批不同的人、三种应用等。

我见过的愚蠢的安全漏洞

吐槽了一些正规公司、正规网站的安全漏洞:HTTP + cookie 里明文存放用户名密码;“您的密码是安全地存储的;我们只会在密码提醒的邮件里明文展示“;输入用户名与生日就能重设密码。

Investor VCs and Operator VCs

想做风投?两条路:1,先攒够创业经验(成为所谓的 operator),然后做风投;2,不用有创业经验,做风投。两条路都能产生眼光(与运气)极好的风投。
没有创业经验的风投有可能是好风投吗?正是没创业经验,才不会对创业者们胡乱指手画脚、直接把他们带到沟里;有一短必有一长,缺乏创业经验,说不定更具有战略眼光,上帝不会把各种好处让你都占了的。

Apple 的中国问题

对很多中国百姓来说,手机操作系统是 iOS 或 Android 都不重要,只要能用微信就行,微信就是操作系统。买手机看外观,iPhone 6 升级到 iPhone 7 长相差不多,没必要升级,还不如换个本土品牌长相奇特的手机。
Apple 对中国市场有信心吗?有,因为 iPhone 8 保证长相奇特,让你有换手机的理由。

2017/05/05 第905期

别听成功人士的屁话

俗称 survivorship bias。“我做了1、2、3、4,所以我成功了。”他们成功了、说出来了,你听到了。但同样做了1、2、3、4而失败了的有千千万万人,这些人的声音你是不会听到的。
这就跟“小王兼职几份工作、勤勤恳恳攒了5万块买了房。注:他家帮忙出了995万。”的故事一样,产生某个结果的原因除了你听到的1、2、3、4外,其实还有你不知道、他们也不会说的5、6、7、8。

Damage

本文谴责 Apple 让软件严重贬值、让独立开发者们无法赚到养家糊口的钱。鼓励开发者给 app 定低价、同时支持手机与平板等多平台、还允许免费升级 app,消费者是得到了好处,开发者们的劳动彻底不值钱了。

实践 Scrum 管理项目的一些 anti-patterns

要是把项目的任务细分、计划到半年以后,那就太不现实了;前期投入太大,计划赶不上变化,几周后又得重新计划一遍。

纽约时报推荐其他线上媒体的优质文章

纽约时报每天原创大约230篇文章,相当于每天写一本哈利波特。有这么多内容了还不够,为了更多访问量,还得推荐其他媒体的文章、拟个比较容易让人分享到社交网络的标题。
媒体一般轻易不会在自己网站外链其他同行网站的文章,即使转载部分内容也不尽量不给出原链接(或者把原链接放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心胸比较狭窄:)纽约时报精选、外链同行网站的优质文章,虽然不是原创,还是挺受读者欢迎的,毕竟也有推荐的功劳(湾区日报?哈哈)。
上个月有个读者发信给我,说他们公司运营的公众号转了湾区日报上的简评内容,但他们领导要求不能给出处,得装作是他们公众号原创的;他良心不安给我发信。让我很感动,还是有不少有良心的人的。

Digital Spring Cleaning

现实生活中需要对房间进行大扫除、要扔掉不用的东西。数字生活中也要大扫除:整理硬盘里的文件、关掉不用的网上的账号、关掉懒得再维护的个人网站、决定是否继续续费某些不用的域名等。
东西不用了要扔掉、不然会占用物理空间,这点很好理解;但网上的账号、一堆以前做的个人网站、凌乱的电脑文件,这些东西都是虚拟的,不占物理空间,为啥要整理、为啥要关掉(删掉)?多一件需要烦心的事,总是浪费时间精力的。比如雅虎数据被黑了、用户账号外泄,你以前注册过雅虎账号吗?你用的密码是否还用在其他地方?

2017/05/06 第906期

运维的未来

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岗位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CI之类的自动化工具,开发人员自助搞测试;运维也是如此,云计算的大势之下,注重自动化工具的开发,开发人员自助搞运维。
传统的运维模式:“服务器挂了”,运维人员忙碌起来。新运维模式:“服务器挂了”,开发人员自己看文档、跑脚本,自己搞定;搞不定的就去咨询少数几个“新运维”人员,毕竟自动化工具是他们提供的。

青少年是硅谷的最佳顾问

青少年有充足的时间试用你的像玩具一样的 app、给你反馈,在学校里也容易将一个 app 推广开来。过几年后,青少年长大成人了,你的 app 也进化成主流世界里的 app 了。

The Partnership Fallacy

人与人合作、公司与公司合作,往往都希望取长补短、技能互补。结果呢?合作一段时间后,自己薄弱的技能由于得不到锻炼、越来越薄弱,最终合作伙伴跟你分手了,你变得更差了。
合作不是一味地依赖合作伙伴,合作并不能取代学习与提高自身的技能。

The Problem Is Probably Trust

旷日持久的会议久久没法做决定、办公室政治、在公司心力交瘁没有安全感,多是因为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互相不信任。作为一个个体,如何信任别人、也让别人信任自己?

给自己做的产品找一个敌人

一般是找一个大公司做的、臃肿缓慢复杂难用但很多人不得不用的竞争产品;对内,作为参照物,明确如何避免敌人所犯的错误;对外,也容易宣传解释自己产品:就像某某产品一样,但更快更好。

2017/05/07 第907期

Kumail Nanjiani’s Culture-Clash Comedy

纽约客关于 Silicon Valley 里 Dinesh 的扮演者的长篇报道。19岁从巴基斯坦到美国读本科,计算机与哲学双学士;28岁在芝加哥,白天做IT、晚上说相声;家里逼他去相亲;自由恋爱娶美国白人。
其实 standup comedy 不应该翻译成相声的,standup comedy 用中文怎么翻译比较好?

The Horror in the Standard Library

一次很费劲的 debug 内存泄漏的经历,结果发现是 libstdc++ 的 memory allocator 有问题。标准库本身也是会有问题的,而且非常隐蔽、不好追踪到。

别与精神病患者共事

这种同事并非医学上的精神病患者,而是善于玩弄权术、爱撒谎、自负的人。他们评价别人是根据别人的行为,评价自己是根据自己的动机:“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但他们的行为显然不是。
文中提到一种实践,叫 the Delta File:自己创建一个秘密的只有自己才能看到的文档,记录下你的同事、上司表现出的让你很反感的行为;将来你处于他们那个位子了,对比 the Delta file 中你所记录的行为,你会怎么做?他们当时那些行为是合理的吗?

Chaos Engineering

当代线上服务多是分布式系统,各种零部件繁多。平时要有意识地进行消防演习,比如改一下 iptables 让某些零部件无法访问,看看系统会有何症状,然后修修补补不断提高系统稳定性。
不然到了真出问题了,会毫无头绪的。

你网站的正文字体太小了

为何很多网站正文字体很小?mobile first 的设计,专门针对手机屏幕优化,忽略了桌面电脑、智能电视等大屏幕;为了避免翻页;流行的做网页的框架们默认字体很小。争取做到20px以上吧。

2017/05/08 第908期

全球最有价值的资源不再是石油,而是数据

众所周知,如今世界上最有钱的五家公司都是科技公司了。他们有着充足的用户数据,相当于开启了上帝视角,什么东西即将流行、什么创业公司即将火起来,他们比谁都先知道,要嘛抄袭要嘛及时收购,越做越大,垄断。
上帝视角:Apple(用户使用习惯各种数据、App Store 里哪些 app 火),Google(你的各种小秘密都告诉了他们家的搜索引擎了)、微软(操作系统、办公软件)、Amazon(用户购买习惯、使用AWS的公司的所有数据)、Facebook(你的生活、人际关系、媒体)

Seeing Through The Fog

创业者或者风投如何拨开迷雾、看到别人所无法看到的新兴市场以及牛逼创业 idea?如93年看到互联网、03年看到社交、07年看到移动互联网、2013年看到 blockchain。
多读(论文、博文、whitepaper)、多想(形成一套理论)、多交流、多实践(比如想了解 bitcoin,怎么着也得自己挖掘一下、花钱买一下、与别人交易一下)。

别让 Facebook 们将你变得很痛苦

社交网络上的朋友们都把人生中最精彩的部分晒了出来,互相攀比互相伤;当你被社交网络上一派海市蜃楼般的美好景象所伤害时,就去搜索引擎自动补全的地方感受一下现实吧:)
人们在社交网络上把自己生活中那一点点的成功、喜悦的经历无限放大,然后把自己悲观、沮丧、真实的想法向搜索引擎倾述,你搜索的关键词很多都是你的小秘密哦。搜索引擎自动补全呈现出的世界比社交网络里的美图更真实。

25 年 Linux 内核开发的经验教训

2005年以来,有1万4000多个代码贡献者,分别来自1300多个不同公司;协调这么多背景、动机、文化非常不同的人提交的代码,很不容易。

阅读许多书的几种方法

减少占用大量时间的活动(如把家里的电视收起来);让书不时出现在自己眼前,买纸介质的书、放在容易够得着的地方、一有空就看;不要因为没法看完一整本书而沮丧。
AngelList 的创始人 CEO Naval Ravikant 是读书狂人,他在不久前的一个 podcast 采访里提到:一本非小说的书也就传达1、2个主要 idea,得到了这1、2个 idea 就行了,没必要每页都看完。

2017/05/10 第909期

花点时间想想那些还没用过你的产品的人吧

大家都用太多时间考虑用户注册之后才会用到的核心功能,却忘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人连你的产品名字都没听过、就算听过也不会花时间去注册成为你的用户。
作者曾在 LinkedIn 做过几年的 VP Product。08年时,LinkedIn 成立 Growth team,他们发现数百个功能里只有三个是针对非用户的:邀请邮件、网站首页、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公开的用户页面。Facebook有20亿用户,但没听说过Facebook的人依然比用过Facebook的人要多得多。

Justice for “Data Janitors”

作者是UCSD的教授,读PhD前曾在Google工作,目睹了高科技、高度自动化背后的低收入合同工们的纯手工劳动:分类、删帖、改进算法、扫描书等,为这些劳工鸣不平

Management is not about asking people to do stuff

好词好句摘抄:The thing to do is to ask if people understand what and why, not to tell the team how.

Zapier 如何做到小额融资一次就能撑过5年多

他们只融了一次种子轮$120万;没有办公室,分布式办公,每年省下租办公室的钱有几百万;尽量自动化一切,除非真需要人力操作、才去招新的人类员工,尽量控制员工数在100人以内。
说得好:“Raise a Company, Not Just Another Round”。当今很多创业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融资,产品是做给投资人看到,没有脚踏实地的时候;落地了,就死了。阿飞正传里的台词:“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可以这样飞啊飞,飞得累了便在风里睡觉,这种鸟儿一辈子只可以落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时候。”

从15人的小公司跳到近1万3千人的大公司的体会

这大公司是 eBay。花时间了解公司历史;结交老员工;别为了完成项目与人闹翻了,人际关系比较重要;别专注做项目,一定要让你的老板的老板、老板的老板的老板们看到你的表现。这是奔着养老去的。

2017/05/11 第910期

PlanGrid 的创业经验

PlanGrid 做的是管理建筑工地用的图纸的 app,主要在平板电脑用。这是很典型的“不酷但有用“的创业 idea,不是坐在办公室写完代码就自然有人用的,需要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并愿意“跑业务”。
他们一开始为了说服建筑工地上的管理人员使用 app,还自己掏钱刷爆信用卡购买 iPad 给潜在用户使用;他们大部分时间花在教潜在用户如何使用 iPad,解答他们关于 iPad 使用的各种疑难问题。如果你的用户群体电脑技能比较差,你就得做好成为电脑技术科普人员的心理准备了。
要做很酷的事情前,你得把这些不酷的事情做了,这是一个 package,就像女明星嫁入豪门就得生男孩一样,都是一个 package:)

Bulletproof User Onboarding

很多网站、app在用户第一次使用的时候都弹出五花八门的提示,用于教育用户本产品的127种牛逼功能。这种 onboarding 的体验相当糟糕。那该怎么教育用户如何用本产品?
可以在 empty state 里放提示信息(比如邮箱没有邮件的时候、好友列表没有好友的时候);可以放进度条,循序渐进地引导;可以在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伺机发邮件(如注册后一天后、七天后、一个月后,或完成某项任务后)。

电子邮件版的个人公众号

不知道 newsletter 怎么翻译比较好,索性就叫它邮件版的个人公众号:)这是低成本的打造自媒体的方法,邮件仍是有效的分发内容的渠道,也不会被某公司某平台所绑架。

PEP 20 — The Zen of Python

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一下,看看自己领悟了多少:)在命令行敲下 python -m this 后,就能看到。

创业的童话故事

创业、被收购、从此退休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这是没有创过业的人想象出来的童话故事。且不说创业过程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就算小概率事件最终“成功”了、个人财务有所改善,你肯定还有一堆烂事要烦恼的。
就像高中时候被老师忽悠、或自己骗自己:“考上大学之后就轻松了”一样:)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