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日报文章第29辑

2015/07/19 第281期

欢迎来到独角兽俱乐部(2015版)

这篇文章是本周末最重要的文章,接下来几天大家可能会看到各大科技媒体竞相转载、翻译、二次加工。作者在2013年提出了独角兽的概念,至今被各大科技媒体滥用。本文是最新版的分析独角兽公司的报告。

2015年的这个名单,包括了84家独角兽公司,比2013年的名单在公司数量上翻了一倍。但独角兽们仍只占所有拉过风投的公司的0.14% – 比看棒球时在观众席接到球的概率低。
纸面上估值$10亿的公司越来越多。但投资人、创始人、员工的回报比大大降低了:估值高,但融资也多。
05年到15年这十年,平均每年出现8家独角兽公司;而03年到13年这十年,平均每年4家。07年与09年出现的独角兽最多,为什么?07年,iPhone推出,金融危机开始;09年,Android推出,金融危机最低谷。创业好时机:金融危机+革命性平台的出现。金融危机,大家都不好找工作,能吃苦,能咬牙背水一战搞创新。
独角兽公司的创始人的典型形象是:名校毕业,30多岁,曾经在科技公司工作过,几个合伙人都有共同学习、工作的经历。
50%独角兽都有至少1个创始人不是在美国本土出生
创业公司非创始人员工很酷吗、能发大财吗?"when paper unicorns become public or acquired unicorns, non-founder employees will likely feel the most pain and disappointment if there is a negative gap between the exit value and today’s private market share prices."

如何验证创业 idea

文中提到的方法不错:在动手做真产品(比如编程)前,快速做出产品页面,设置购买按钮,看用户会不会点击;当用户点击去后再收集用户邮件、意见等。通过分析用户访问这个页面的数据,验证idea。

如何在 App Store 里给 App 取名字

有两种学派:1. 简短的App的名字;2. App的名字+堆砌关键词的一句话描述。如果江湖中成名已久了(或者是大公司、知名品牌),用简短的名字就够了;不然的话,还是要优化关键词的。

如何成为好的 CEO

适用于各种管人的岗位。最同意这点:"Try to Care More About People. And Show It. "。多说谢谢,经常涨工资(涨幅小,但经常涨),一起玩,一起加班,一起吃饭。

Silicon Valley’s Dirty Secret

基本上一提起创业,大多数人都默认是科技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都要自动化这个自动化那个,进而颠覆这个颠覆那个。然而,投资这些公司的风投仍是以人为本,体力劳动,高度依赖人际关系,几十年不变。

2015/07/20 第282期

SaaS 的进化

SaaS 垂直领域不断细分,各种微型 SaaS 相继出现。同时,横向的集成也越来越重要,比如可以把各种SaaS的信息都导入Slack,这样就不用每次都登陆一堆的账号,在Slack里就能看所有账号的信息

Meetings That Don’t Suck

文章介绍了一些有效开会的小技巧。status meeting很浪费时间,大家轮流update自己做了什么以及将要做什么,其实每个人的update跟大部分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Office, messaging and verbs

Benedict Evans的这篇文章讲了办公工具的进化,从60年代办公桌上的打字机、文件夹,到后来微软的office大而全的软件,再到现在Slack、Quip等新兴力量的崛起。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ssaging and apps is blurring. All of this recalls the old tech joke (‘Zawinski’s Law’) that all software expands until it can read email, but now this works in both directions – messages become software, but software becomes messages.

Why Web Pages Suck

文章对互联网广告有不错的概述。独立的网站需要放广告吗?不放广告如何盈利?还是放弃网站的独立性,直接在大厂商(FB、Apple News、微博)上发布内容,与他们分成(主要还是通过广告)?

Instagram的创始人讲述Instagram如何诞生的

2010年,Instagram上线后的第二天,Kevin Systrom回答这个Quora问题。他以前是产品经理,下班后自学编程 — 对于那种“什么都不缺,就缺程序员”的人应该会有所启发的:)

2015/07/21 第283期

他们离婚了:eBay与Paypal

文中大胆预言:2021年后,阿里巴巴(可能)收购 eBay(或/与 PayPal),这或许是阿里巴巴进入西方市场最有效的方法。

Box迁移到HHVM的经验

(原链接被墙,下载 iOS App 免翻墙阅读原文,或看打印出来的pdf文件:https://nfil.es/a/8fQcrl.pdf/%EF%BC%89
再来一个“边开飞机边换引擎”的案例。HHVM 是 JIT 的,他们每次部署新代码都要事先跑 curl 来 warm up 一下。

怎么找到一家值得去工作的 startup

来自 Mattermark 的软文。看CEO的Twitter粉丝数量、人肉搜索公司管理层的人、你愿意用他们的产品吗、看Hacker News上的人有没有毒舌那家公司、投资人是谁 — 个人觉得有些伪科学的地方。。。
老外的Twitter粉丝数量都不多,他们觉得粉丝数量1、2万就算很多了。。。
文中顶部那个图,Uber的员工增长速度惊人啊,2年员工总数增长了3013%。

全球手机上瘾人群调查报告

每天用60次手机App的,就算上瘾了,全球这样的人有2.8亿。这帮手机上瘾的人里,花在聊天App、社交网络上的时间是常人的6.5倍。71%的美国人口晚上跟手机一起睡觉。

我们需要浏览器吗

浏览器往往消耗过多计算资源来运行复杂的web app。文中提出的理想的、极小化的浏览器是这样的:给定一个URL,浏览器打开相应的外部程序来跑web app — 感觉很像 iOS或Android上的 deeplinking,比如在 iOS 的 Safari 上输入 weibo:// ,然后微博的 App 就会启动。

2015/07/22 第284期

在PostgreSQL里做全文检索

我很喜欢这种实用的方法。PostgreSQL里做全文检索精确度、速度肯定比不过专用的搜索架构,但简单、够用、好实现、好维护,适合懒人(比如我)。看完这篇文章后,我也要立刻给湾区日报加个搜索功能了 :)

没人谈论的话题:创业者的心理健康

你创业了,朋友们很关心你,昨天刚问完你“什么时候上市”,今天又问一遍;后来,媒体也很关心你,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都给你带来压力;各种官司;要对员工负责、对投资人负责,那么谁为你负责?
最近几天已经有两则创业者自杀的新闻了:纽约29岁女创业者,佛罗里达28岁的男创业者。

A guide to PR for startups

现在是社交网络时代,但仍有一些startup需要在主流的传统媒体上(电视节目、主流报刊杂志)正面地曝光,这样才能让他们特定的用户群(老年人?家庭主妇?)看到。这就需要PR了。

Speed as a Habit

Upstart CEO 阐述了很多人的喜欢用的签名档“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句话,说到底,“快”是做决策方面与执行决策方面这两件事。

创业公司的CEO何时才能给自己加薪

Hootsuite的CEO讲述自己的“加薪”的经历。一开始没拿工资(现金),每轮融资后,给自己加点薪;最终赶上了自己招来的高管的薪水。即使是自己的事业,不奖励自己的话(精神上、经济上),这活也干不长。

2015/07/23 第285期

Your SOLUTION is Not My PROBLEM

500 startups的创始人 Dave McClure 的咆哮:下次跟我谈你的创业想法的时候,重点讲你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讲你做的东西!太多的人,先做了锤子再去找钉子。

Linkedin 体系结构进化史

与大多startup一样,最初任何东西都跑在monolithic app里;然后一步步走上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的路。如今他们有超过750个大大小小独立的 service。
似乎每个公司最开始的 monolithic app 都有昵称,Linkedin的叫 Leo,Twitter的叫mono-rail,Yelp的叫yelp-main。你们公司的叫啥?
Somehow,我觉得这篇文章可以回答类似“facebook、淘宝之类的网站,怎么需要那么多工程师来开发”之类的问题。

2015年融资金额增长最快的创业领域

Bitcoin与照片分享的线上服务融资增长最快,但总金额其实不多。也有负增长的,半导体行业、email类的创业公司、约会婚恋类的服务、团购的,风投都不太爱投钱。

在手机上听podcast的有82%使用的是 iPhone

而且 iPhone 上听 podcast 的有 78% 是用苹果官方的 Podcasts app。文中第一条评论有意思:iPhone用户走进手机店,目标很明确,自己很清楚要用啥app;Android用户大多比较茫然,容易被店员忽悠。

The Best and Worst of Silicon Valley

在硅谷最好的感觉用俩单词总结:of course。很乐观,当然啥都不是事,当然能解决各种问题,当然能改变世界;而最坏的感觉用俩词概况:I expect。扔给自己的各种不现实的期望,各种攀比,各种心理压力。
And maybe in another ten years, I’ll have figured out the secret to treading that delicate line between Silicon Valley’s boundless optimism and its weighty expectations.

2015/07/24 第286期

LinkedIn在上市后一度停止开发新产品功能两个月之久

访问量激增,后台不稳定;停下手头新产品的开发,专注于重构后台、稳定整个系统。

Native advertising and user respect

这是一篇高度赞扬 Native ads 的文章。啥是 native ads?Google的搜索广告、微博推广、Twitter上的广告、各个社交平台上的软文等。Native ads对于用户体验比粗犷的大横幅广告要好得多。
Google做过A/B测试,给用户看没有搜索广告的搜索结果页面,结果用户还不乐意:用户搜什么,就想要什么;机器排序出来的搜索结果可能不是用户想要的,而人工预选过的广告可能更合用户口味。

错过Airbnb种子轮、我的$10亿美金的教训

下图展示的是Airbnb在08年5月到08年9月,每周增加几十到小几百新用户、每周盈利$0到小几百块钱、而且用户增长呈现“放缓”的趋势。你是投资人,你会投这家公司?

教训 1:不只是创业公司要 move fast,投资人也要 move fast。这哥们就是战线拖太长,在几乎要签字了的情况下,被YC抢走了Airbnb。
教训 2:光看数据不准。像 Airbnb 最开始那些 metrics,挺一般的。重点还是要看创始人。
Bonus:Airbnb种子轮的幻灯片,大家学习一下,什么样的幻灯片才能那么不好拉到投资,哈哈 — 话说回来,这个幻灯片其实做得很不错啊。

Programmers are distraction for your startup

(感谢读者 silverhawk 的投稿。)
这篇讲了为什么startup不要一上来就写代码、搭系统,而是先要基于现有的各种平台搭建好产品(email,twitter,或者国内的微信),先看产品的用户反应:Do not write a single line of code! See how far you can get with your product idea without writing code.。相反如果一上来就来技术大牛做一个系统,多半会陷入做好锤子找钉子的窘境,到头来只不过磨练了技术,而不是真的做出来大家都喜欢的产品。
自我感受,现在众多的微信群组,公众号,其实也是一个个的产品,微信群组做的好之后往更深入发展的产品不少,这些无一不是先利用现有平台,产品验证之后才继续往下前进的

如何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on demand services 连接供需双方。如果 Uber 一上线,乘客发现没车可叫、或者司机发现没乘客打的,那就不好玩了。文中总结了4种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Slow and steady: Build the two sides together in lockstep
Jumpstart: Get one side up quickly, and then build the other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Build one side gradually with a makeshift offering, and then bring in the other
Bait & switch: Start with a single-sided value proposition to build one side, and then introduce the multi-sided offering

2015/07/25 第287期

三款创业导师:爸爸型、妈妈型、爷爷型

啥是创业导师?看起来只要是跟你吃过饭、喝过咖啡、给过你建议的比你有经验的人都算?爸爸型的能回答你问题;妈妈型的会向你提问题;爷爷型的会给你讲故事。哈哈。

Benchmarking GitHub Enterprise

可以看出 GitHub 对待他们这款产品是很严肃认真的。GitHub Enterprise 是非常暴利的,绝对的摇钱树,每10人一年收$2500。

管理 LinkedIn 与 AdMob 工程团队的经验

Kevin Scott 分享他领导很早期的startup工程团队(AdMob)与领导具有一定规模的工程团队(LinkedIn)的经验。
文中提到的写下Culture Manifesto看起来很有道理:"This is a document or a set of materials to help your entire engineering team get on the same page about how you make and operate things, and how you function as a team." 一旦这些做事的准则记录在文档上,一旦发生争执,可以回头来检验一下,怎么做才符合之前写下来的准则;也便于培训新人。
"Your job is not to ship code. It’s to help your company win."

5张图说清楚聊天类的App的现状

全球最常用的App前十名里6个是聊天类的,用户数在这两年飞速增长,不同地区的人用的聊天app还都不太一样,很多人同时用几种聊天app,多数聊天app(不是全部)的盈利困难。

Strong Opinions, Weakly Held

Jeff Atwood 在08年写的(同年,他与Joel Spolsky创建了StackOverflow)。
有读者看不惯他写博客总是观点强硬、俨然软件开发泰山北斗的样子;Jeff Atwood写这篇文章来进行反击:软件行业还很年轻,没人敢称自己是权威(除了不要脸的专家外);博文观点强,便于激发读者参与讨论。
如标题所说,人要有主见、有自己的观点,但如果发现别人想法更好,自己是可以大方地承认自己观点的不足 — 跟这种人做同事很不错,在一起常常能激发新灵感,”争吵“也是对事不对人,愿意接受别人不同的看法。

2015/07/26 第288期

Killing over-communication

Asana的创始人分享的管理团队的经验。“Trust by default“,信任公司里的每个员工;不要通过投票做决策,这样太慢,决策都由员工个人决定(信任员工);减少开会次数、开会时间。

社交产品后台的体系架构

文中讨论的东西还挺广的:不同类型数据的存储方案的讨论、全文索引、queue、缓存策略、安全等。

Bootstrap Your Network With A High Value Niche Use Case

文章最后举了 Waze 与 Snapchat 早期最有价值的用途:Waze 被用来众包躲避抓超速的警察;Snapchat 被用来传色情简讯。当这俩 App 发展壮大形成网络效应后,用途就多了起来。

重新审视面试工程师的方法

很多人不喜欢白板编程面试。但问题不在于白板,而是在于你的面试题。文章里有一些挺有意思的讨论。

Venture Capital Is Dead

一些趋势:天使投资人更正规(更像VC)、专注垂直领域的小VC、VC之间的竞争很激烈(需要积极主动找好的deal)、融资过程更透明、创业公司需要向VC融资的时候一般都需要有一定的traction了。

2015/07/27 第289期

Wunderlist背后的故事

Productivity型的app一般都是创始团队自己需要用(比如Slack、Wunderlist),才去做的。自己就是用户,做自己也想用的东西。Wunderlist前不久被微软收购了。
怎么会有这个idea的?"We didn’t really have an idea, but we had a specific problem to solve—and I think that was the initial success factor. Wunderlist was the result of trying to fix that problem by building a product that’s simple, intuitive, beautiful, and fast."
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Focus was by far (and regularly is) the biggest roadblock … As soon as you have success, you try to grow it by doing more and more, in our case, building more features, supporting more platforms …"
"In general, fix your own problem. That always worked for me, I only build products I desperately want to use myself. Building products requires passion and patience, and if you don’t enjoy it, don’t do it. "

What are some of the biggest red flags in an interviewee

来自 Quora 掌管招聘、人士的 Sara Smith 的回答。有些人面试的时候就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我老板对我不好;我现在的公司很烂;我学不到新东西了;我恨这个、恨那个”。面试中就表现出满满负能量,谁还敢要你?

Auto-Remediation at LinkedIn

随着业务增长、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工程师们(尤其是运维、oncall的人)收到的 alert 会越来越多,甚至比业务增长还快。解决 alert 的流程有不少步骤是可以自动化起来的,比如推送最相关的监控数据帮助 troubleshooting,而不用人为地打开许多不同的dashboard去拼凑各种指标。

管道胶布型的程序员

我超爱这篇文章的。管道胶布型程序员都是实用主义者,他们勇于使用快糙猛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像(伪)学术派那样用那种“高级”的、杀猪用牛刀的、复杂的技术让问题变得更复杂。
文中树立了一个典型的管道胶带型程序员:Jamie Zawinski,网景早期员工,Mozilla的命名者。"You’re not here to write code; you’re here to ship products." 管道胶带型程序员会尽量避免各种复杂的抽象、多线程、多继承,尽量避免引入新的系统、新的依赖、新的学习曲线、新的oncall麻烦制造者。是不是只有半吊子、半桶水的程序员才会整天争执哪种技术优越?Boy, please get things done!
以前有分享过Jamie Zawinski的文中:【jwz:离开网景/Mozilla】

来自Paul Graham的创业建议,懒人包

这是速读版,总结归纳了PG比较经典的那几篇文章,有不少好词好句。这些文章大部分湾区日报以前都分享过了。

2015/07/28 第290期

What Makes Founders Succeed

这是写于2006年的 Founders at Work 这本书的引言。书中采访了许多创业者,“决心”是成功的创业者最重要的品质。书中我最喜欢的创业故事是craigslist与hotmail,推荐大家去读一下这本书。

Moving Fast With High Code Quality

Quora工程团队分享的经验。在读文章前我猜测了一下文章必然提到code review、测试、定期重构、编程风格等“传统话题”。但没料到他们经常先把代码部署到production后,再code review的!
为什么Quora敢让工程师先部署到production,再code review?1. 确实信任他们的员工;2. 测试做得很到位,只要部署代码前的测试跑下来没问题,就对新代码有很大的信心。这么做的话,确实能move fast。经常一个code review几个回合下来,都得花1、2天时间,大大推迟了代码部署到production的时间。

HomeJoy为什么会失败

在资源(e.g., 员工、钱、时间)不多的情况下,如何在争取新用户与留住老用户间平衡取舍。HomeJoy大力争取新用户,但用户留存率很低。
争取新用户的主要渠道是groupon之类的网站,结果争取来错误的用户:那帮用户之所以用你的服务都是贪图便宜,他们不会成为回头客的。
HomeJoy的清洁工是需要培训的。培训严格点,清洁工就告你;培训不严格,清洁工不给力,顾客就告你。
还有一个问题,他们的清洁工绕过HomeJoy,直接与顾客线下交易。跟Uber不一样,对于Uber,你一般不会搭到同一辆车,也没必要跟司机线下交易。

App 星群

同一家大公司出品的多个 App 就像 constellation (星座、星群)一样。你的手机上有多少 App 来自同一家公司?Facebook、Yahoo、Google、Dropbox 各有一堆的 App。
这种 App 星群一般都有 single sign-on,登陆其中一个 app,其他同一星群中的 app(同一家公司的app)都同时登陆了。在 App Store 里,如果你的 App 挤不进排行榜,就很难被用户发现;而这种 App 星群可以互相交叉宣传,比如Yahoo News里会宣传Yahoo其他的App。
当然,如果你的公司没有大到一定的规模、没有某种北极星般的牛逼 App,就别搞这么多独立的小 App。比如 Facebook的主App有几亿用户,他们就可以随便在主 App 里“宣传” Messenger 这个独立的 App(强迫使用?);Dropbox 的主 App以外,还有Carousel。

新常态:打开一个网页,加载10MB的数据

用手机打开一些大网站的时候,有隐隐感到手机发烫吗?文章吐槽了verge的网站,访问verge一个网页需要花30秒钟发送241个HTTP请求,共12MB。
这很正常,现代、正规的、大网站都放了一堆的 tracking code,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放广告。文中提到一个数字:你每个月为你访问过的所有网站产生了$6.2的广告收入 — 如果让你每个月付$6.2后,访问的所有网站都看不到广告,你愿意吗?或者你愿意每个月掏钱让你喜欢的网站生存下去吗?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