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8 第371期
Don’t Outsource Your Thinking
Firefox缔造者之一的Blake Ross的吐槽:不要相信媒体。针对奥多姆嗑药病危的新闻,各大主流媒体的小编们竟然无法找出他嗑的药的出处。文章作者教大家如何在10分钟内快速人肉搜索。
媒体的小编们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你可能会说,文章作者是写出Firefox浏览器的人啊,技术上当然厉害了。但问题是,文章提到的工具,只是几个免费的网站(Internet Archive、查whois的网站、facebook),小编们还是要做点功课的。读者们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看到一篇新闻报道后,在分享之前,稍微在网上做点功课,不然很容易一不小心自己就变成散播谣言的人了。
生产环境中使用Cron
公司都得定时执行程序做一些事情。几年前很多公司刚创业的时候都会用cron,然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因cron各种运维上的烦恼而想出各种土办法改进:如何知道一个job跑了没?如何自动重跑失败的job?
现在是2015年了,有很多现成的、开源的cron替代品可以用;即使从头写一个替代品,也不是难事。
How we test fake sites on live traffic
42floors用Photoshop做了几个不同版本的网页设计,花了$4197请外包公司转化成HTML静态页面,“上线”这几个静态页面用真实流量测试哪个转化率高,最后再用胜出的设计做一个真的、连上后台真实数据。
问答类的社区网站激励用户的正确方法
以目前做得比较好的问答社区Quora与Stackoverflow为正面教材,以事实上已经挂掉了的Mahalo为反面案例,总结了三个经验教训:正确的奖励、奖励的频率、优质社群。
好产品经理,坏产品经理
好产品经理八面玲珑、执行力强;坏产品经理善于找各种借口。好产品经理专注于盈利与用户;坏产品经理专注于别家公司做了什么功能、所以我们必须也得做。为何文中多次提到微软?因为这是一篇1997年的文章。
2015/10/19 第372期
The Hostile Email Landscape
这篇短文讨论了一个有趣的事实:电子邮件看起来是分布式的、自由的,任何人都可以自己架设邮件服务器。但是,有极大概率你的邮件服务器发出的邮件会被其他服务器(比如Gmail)归为垃圾邮件。
很有邮件服务器采用的“默认不信任”的政策,也无可厚非:全世界70.7%的电子邮件是垃圾邮件。
Youtube上最赚钱的那些人
PewDiePie这个账号有4千万粉丝,去年赚了$1千2百万,他的视频主要是玩游戏、搞笑点评(夹杂小广告)。这些Youtube明星做的事情是传统的、老一辈人不能理解的“不正经”的事情,但人家能赚钱,管得着吗?
斯坦福CS183c采访Eric Schmidt
非常有料的采访。谈了他与Google俩创始人的关系、早年Google的一些轶事、招聘、APM、Alphabet、他的一天如何过的等有趣的话题。
Google早期都是四人一间的办公室,因为俩创始人在斯坦福的研究生办公室也是四人一间的。他在Sun与Novell的经历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这些失败的教训帮他更好地带领Google从一个小创业公司变成互联网巨头。
他也尽量避免John Sculley与Steve Jobs的故事重演,公司毕竟是他俩的,空降来的老人要认清自己的本分(他本人与Sheryl Sandberg都做得不错)。
"The way you build great products is small teams with strong leaders who make tradeoffs and work all night to build a product that just barely works. Look at the iPod. Look at the iPhone. No apps. But now it’s 70% of the revenue of the world’s most valuable company."
Google俩创始人当时耍了他一把:“我说我们不要打草惊蛇,不要惊动微软,千万不要做浏览器、不要做操作系统。然后他倆就打擦边球,招了些人对Firefox浏览器的性能改进了一把。6个月后,他们给我展示了Chrome。这两个混蛋!我再告诫他们,别做操作系统!然后他们买了个Android 。。。”
"Great products happen when people build a product for themselves. Larry and Sergey created Google for themselves. Andy Bechtolsheim wrote them a $100K check, and Larry kept it in his pocket for a month until they set up a bank account."
设计好的API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好的API
这是来自Joshua Bloch的经典talk。Java里许多重要的API都是他设计的;Effect Java这本书也是他写的。我觉得,地球上每个自认为是程序员的人都应该把这个talk反复听几遍(至少把这个幻灯片精读几遍)。
好的API的特点:Easy to learn, easy to use, hard to misuse, easy to read & maintain code that uses it, sufficiently powerful, easy to extend, appropriate to audience(给不同领域的人用的API的命名就不一样,因为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术语,比如金融、物理、生物等)。
公司内部需要适当地投资(但不要过度投资)一定的工程师时间来设计好的API、好的software abstractions。API本身是一种产品,一种给(公司内部或外部的)程序员用的产品;也要做MVP,设计出来后别急着去实现,先用看看(unit test、写几个范例试试看好不好用、咨询用户的反馈);现实一点,任何API设计完后都是要不断迭代、不断进化的。
API的设计就跟做产品一样,只做一件事,然后做到极致;尽量精简,如果你在犹豫该不该让你的API多支持一个函数、一个参数、一个类,“When in doubt, leave it out!” — 如果真有必要,你以后还可再加回去;但如果你一开始就加了,以后就不能删掉了,因为别人已经开始用上你的API了。
裁员与员工忠诚度
作者讲述了自己亲历过的几次硅谷式的裁员。大家的社交网络都充斥着“我们公司发布新产品、我们公司又融资、我们公司很牛逼、我很爱我们公司”的状态更新,突然有一天,更新这些状态的人被裁了,怎么办?回过头来把以前的帖子删了吗?
2015/10/20 第373期
Y Combinator 是新的研究生院
超短的文章,重在引发大家的思考。文中研究生院应该指的是那种自费的教学型硕士;而Y Combinator泛指各种创业孵化器、加速器。短文底下的评论也很有意思。
读(自费的)研究生,你要交学费;而YC给你钱。你研究生毕业后要找工作;而YC毕业后你创造工作。读研究生你的成绩是随便的人随便给的;而YC毕业后,你的成绩是现实世界里的人给的。
关于Amazon,纽约时报避而不谈的事
作者是Jay Carney。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但看头像会恍然大悟:前白宫新闻发言人,如今在Amazon任职。本文强烈回应前不久纽约时报对Amazon的恶劣工作环境报道。
要嘛是采访的对象有品德问题不靠谱、要嘛是纽约时报记者故意扭曲事实,总之那篇报道相当靠谱。不愧是当过白宫新闻发言人的,善于处理这种给组织抹黑的事情:)
The Database of Intentions
如何揣测人们的意愿(intention)?互联网是巨大的数据库,网上有各种信号:你要什么(搜索引擎)?你是谁、你在做什么(社交网络)?你去了哪里(签到)?你买了什么(在线购物)?
知道人们的意愿有什么用?可以在恰当的时候、诱使他们做对你有利的事情(比如点击你的广告、买你兜售的东西、推荐你的产品给朋友)。
Age Diversity in Silicon Valley
几年前,(据说)Mark Zuckerbug说了“年轻人就是比较聪明”这种政治不正确的话。然后今年他也31岁了。"Diversity“成为硅谷现在热门的政治正确的话题,除了种族性别以外,年龄也应该放进Diversity考量里。
为了比较容易得到一份在科技圈里的工作,中年人去整容变得年轻点。hmm …
Marvel 懂得如何在 App 经济里继续火下去
来自App Annie的分析报告。App(主要是手机游戏)已然成为漫威品牌的一个重要宣传、盈利渠道。漫威是1939年成立的,中国观众对它旗下的漫画人物也很熟悉(钢铁侠、蜘蛛侠、绿巨人等)。
Marvel’s success shows that established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are a key driver in games downloads and revenue.
2015/10/21 第374期
Google的用户增长问题
搜索引擎在手机上的使用越来越少。很多人,包括广大没什么电脑技能的人不用浏览器的收藏夹,而是用Google去搜网站名从而进入那些网站。好了,那些你常用的网站都有一个手机app了,你一眼就看到app在屏幕上了,不用Google搜了。
Before you code, write
很有共鸣的文章。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先写完代码,然后再写文档、写博客解释有哪些功能、架构是怎样的。反过来如何?先用文字写出来,给自己解释清楚了,再开始做。Writing is thinking.
"Elegant, efficient, beautiful software doesn’t magically appear. It’s the direct result of an editorial process that emphasizes user experience and clear communication. Your users will thank you for it."
创业公司应该如何给用户发邮件
这里的邮件指的是 transactional email,是用户使用你的线上服务、触发了某个事件(比如刚注册、别人回了你的帖子等),后台的软件自动发出的邮件。这篇长文图文并茂,结合实例总结得很全面。
Twitch与Periscope早期风投的内部邮件
来自BVP的Ethan Kurzweil的非常有诚意的文章,公开了BVP内部关于要投资Twitch与Periscope的邮件(的一部分),传递的主要讯息:视频市场很大,而且还很早期,还很有机会。
很久没有推荐 TechCrunch 的文章了。。。个人主观感觉 TechCrunch 文章质量在下降,太多为吸引眼球而吸引眼球的文章了(某某公司又融资多少多少、某某公司终于成为独角兽了等等)。
Busy, but not productive
创业的进度不是以花的时间来衡量的,而是看减少的风险。创业公司里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learning来减小商业上的风险:不断提出猜想,做实验,思考学习总结;再提出猜想 … 而不是无目的地瞎忙。
也适用于个人。往往比较差的人会过度纠结于 how to do(光埋头苦干,而没有抬头看路),而厉害的人会先想 what to do & why(避免做无用功,work smart)。
2015/10/22 第375期
新闻的未来不是文章
来自纽约时报R&D labs的文章。三个趋势:1. 记者、编辑用可重复使用的素材文字组装一篇文章(需要工具的支持);2. 总结、缩写文章;3. 同一文章在不同阅读设备上的呈现形式不同。
摒除传统的招聘工程师的手段
作者是Django的核心开发人员之一,最近在找工作。他估计自己在前不久面试某公司的时候,在白板做题环节挂了。全文吐槽了如今面试工程师的主流方法是多么不靠谱。
如果这是你的公司,你面试了一个Django的核心开发人员,他没有通过白板面试,这样的人你招吗?Google是有过先例,招过那种已经被拒了工程师:“I’ll describe Noam. He went to Berkeley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got bored. He applied to Google, and was rejected. But someone knew him, and he showed us his spelling corrector. So we hired him. Larry asked, why didn’t we hire him? So we came up with a new rule — if someone is really, really smart, hire them anyway.”
Negative Gross Margins
很多公司(尤其是所谓O2O的),从每个用户身上都赚不到钱,寄希望于通过短期赔钱换取用户数的高增长。除非最后达到垄断,不然以后也不可能赚钱 — 每个用户都赔钱,再多用户最终还是赔钱。
一开始给用户各种补贴、各种低价,最后怎么赚钱?涨价吗?从低价到高价,用户捞不到便宜了就走人了,反正现在同一类别的线上服务都不止一家,用户切换到其他家只要下载一个app。
团队的高速增长带来的沟通成本
10人以下的团队可以很方便地面对面沟通,每个人都知道所有事情。成长到50人、100人以后,不能什么事都面对面讲了。文章最后给出了几点不错的建议。
做个好公民,在要去打扰同事之前,最好通过聊天软件问一下是不是有空(或提前预约好),不要冒冒失失地过去打断别人的工作。Makers(工程师、设计师)需要完整的一大段的时间(2、3小时)专心工作,中间即使被打断几分钟,也要再额外花很多时间才能继续之前的工作。
当一个开发者死了,她的app不能消失
大部分人应该不知道要在App Store上线一个app,开发者必须一年付$99给Apple(其他平台也有类似的费用)。如果一个开发者死了,没人付这笔钱了,她的App就被App Store下架了。
对于音乐、文学作品等有“传统”意义上的创作,人们会说这些作品倾注了作者的心血、寄托了作者的灵魂(如果作者死了的话)。那么app呢?如何处理app这种文化遗产?
2015/10/23 第376期
创业公司员工的股权问题
Sam Altman指出当前创业公司发给员工的股权有4个主要问题:员工的股份太少、离开公司后没钱行权、政府横征暴敛巨额征税、股权信息不透明。最后他提出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现在不是90年代了,别再这样对待你的员工
最近两天很火的文章。创业公司的早期员工承担的风险比创始人、比风投要大得多。风投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钱;而创始人与早期员工几乎同时开始创业,创始人拿大头、有名声,早期员工拿低工资以及极少的股份。
哈哈~ “Why won’t engineers leave comfortable jobs at Google to join my startup where they can be over-worked and under-compensated? I know, let’s H1B people since they have no good alternatives.”
想发财?去大公司或者自己创业吧,别做“早期员工”了。那如果是去做“早期员工”,就摆正心态,主要去学东西的;不然会纠结死了,同学都去大公司整天晒这个福利晒那个福利的,对吧?
Craigslist创始人讲述Craigslist是如何诞生的
从95年的邮件列表开始,Craig自己一人把Craigslist作为side project做了4年,直到1999年才创立公司。然后让员工做CEO,自己做客服。公司不上市、不被收购,自己终身是客服,其乐无穷。
那么Craigslist这么一个毫无UI设计可言、极其“简单”的网站如何火起来的?Craig在Quora上也有回答。
Craigslist一直是我很欣赏的公司。专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不分心,不赶潮流,自给自足。
关于科技与媒体的未来的幻灯片
来自Mark Zuckerberg早期的mentor、前Yahoo董事会成员Michael Wolf的幻灯片,对趋势的讲解,非常有料。
非工程师在AngelList里如何跟工程师一起工作
工程师在AngelList里地位崇高、“不听使唤”。“可怜的”非工程师们(PM?)在这样的公司如何才能做成事情(除了自学编程以外)?
2015/10/24 第377期
iPod 5周年,采访乔布斯(2006)
当年做mp3播放器的那么多,为啥 iPod 胜出了?因为 iPod 设计超简单,把复杂的音乐管理交给桌面电脑上的 iTunes,不同设备各司其职。而其他家mp3播放器狠命地堆砌各种功能。
将近十年后来检验当年他说的这些话,是不是都还 make sense?
"When you first start off trying to solve a problem, the first solutions you come up with are very complex, and most people stop there. But if you keep going, and live with the problem and peel more layers of the onion off, you can oftentimes arrive at some very elegant and simple solutions."
The Press Release Is Dead
作者是TechCrunch的编辑。吐槽自己(及同事)饱受创业公司效率极低、又很频繁的寻求报道的『骚扰』。从资深科技媒体编辑的角度告诉创业公司们什么样的寻求报道的邮件是有效的。
伟大的开发者们有不同的出身
09年作者在SXSW与一个小博客网站的CTO聊了很多后台的技术,那个CTO问了作者:『对了,你觉得我业余时间做的app,Instapaper怎么样?』作者多年来一直懊悔当时没有说出衷心鼓励的话。
小博客网站是Tumblr,CTO当然就是Marco Arment。人们往往很容易地去批评别人的成功。他的app在排行榜前几名,是因为他本人本来就有名、有资源。那他是生下来就有名的吗?
“Not everyone can become a great artist. But a great artist can come from anywhere.”
"It’s true that some developers today have an advantage, whether through good timing or just a long history of shipping apps, but the lesson isn’t to give up; it’s to instead learn from it, and look at our own strengths. What small head start do we have that could grow into a great success tomorrow, too?"
老程序员的感悟
心态很重要。『You’re Never Too Old』。20岁的年轻人通过努力到25岁可以做出成绩;而60岁的老程序员也能成功(看怎么定义了),而且可能少走一些弯路(丰富的经验)。
想象这么一天:到了60、70岁,老程序员们反正退休了,不给别人打工,坚持自己一生的爱好:写程序。因为不给别人打工,自己掌握开发的节奏,没有加班的问题,作息规律,劳逸结合,加上以往丰富的经验,也能不断做出各种有用的软件/app/网站(每个作品开发周期几天、几周、到几个月不等)。
Netflix选择用AWS的四个理由
原文被墙,iPhone用户推荐使用
湾区日报App
免翻墙读文章,或者看打印出的PDF文件。
虽然是2010年的老文章,但其中关于选用cloud还是选择自己建data center的思考过程是很有价值的。承认自己不善于预测用户增长速度,选择cloud能更灵活快速地scale – 只有自信的人/公司才敢公开『揭自己的短』。
"Cloud environments are ideal for horizontally scaling architectures. We don’t have to guess months ahead what our hardware, storage, and networking needs are going to be. We can programmatically access more of these resources from shared pools within AWS almost instantly."
2015/10/25 第378期
在硅谷工作的人35岁以后怎么办
这是Quora上我最喜欢的问题(没有之一)。现在的创业氛围(不管是硅谷还是世界各地)偏浮躁、偏急功近利,很多都误以为年纪轻轻创业成功才是常态。推荐大家好好读读这个Quora问题的回答以正三观。
创业者们、工程师们以及其他Makers现身说法:Jimmy Wales是35岁创建Wikipedia;Reed Hastings在37岁创建Netflix;Craig Newmark是42岁开始用业余时间做Craigslist;Michael Arrington创建TechCrunch时35岁;Robin Chase创建Zipcar时42岁;Tim Westergre创建Pandora时35岁;Xavier Amatriain在37岁决定离开学术圈到硅谷工作;还有很多工程师在50岁后依然在编程(这是正常现象,不用大惊小怪)。
现实世界不是好莱坞电影。文艺作品、媒体报道里描述的IT行业似乎与我所从事的IT行业是两个平行世界。文艺作品、媒体报道里的IT行业看重『结果』(独角兽、年纪轻轻、上市);现实中的IT行业是讲『过程』、讲『积累』的("大龄"创业、"大龄"了还在编程)。想『一夜成功』?经过十几、二十年的积累、沉淀后,你就有可能『一夜成功』了。
面向对象的方法做UX
2012年作者在CNN.com设计当年总统大选之夜的网页,她尝试了面向对象的思想,尝到了甜头。接下来几年不断完善这套方法论。看着挺像数据库教科书里的ER diagram。
Don’t Build That Killer App JUST Yet
针对如何做一个好的、面向最终用户的手机APP,作者提出了一些非常实用(我觉得也很靠谱)的建议。这年头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些(自以为)killer app的创业idea。
好的手机app应该是自己也迫切想用的东西。可以到星巴克把你的app给别人看,如果你不做介绍,看别人能否说出你的app是干啥的。不用急着融资, 不要有各种distraction,先把app做出来了、get traction了再说。
『The best ideas are the ones that look small or unattractive today but can become very big — often called “shadow markets”. These are the ideas that most people reject, a few get, and a lot more can adopt.』
创业公司初期的融资渠道
hootsuite的创始人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融资。如果不确定,就bootstrap,用自己存款投资自己;众筹也是最近几年的一条新路;新.天使投资人(AngelList之类的网站);要扩张了再找传统意义的风投。
2015/10/26 第379期
跨平台的全球网络
BuzzFeed的创始人、CEO写给全公司员工的打鸡血邮件。现在每个月BuzzFeed的内容被浏览50亿次,这个数字不止包括网站的page view,还包括他们在社交网站上的账号发的内容的浏览次数。
这封邮件是最近(2015年10月)写的。之前也分享过他在2012年写的另一封打鸡血邮件,可以对比着阅读。
为何生物医药领域的顶尖研究人员要加入Google
工业界(尤其是明星大公司)比较有资源(钱、人、数据)。学术圈衡量有没有 "impact" 的重要指标是 publication(也有少数例外);工业界是做真东西(也有例外)。
“The resources are exponentially greater than what you can get through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 metrics are different: instead of publications, it’s just, ‘Get stuff done’.”
使用AWS学到的5件事
原文被墙,iPhone用户推荐使用
湾区日报App
免翻墙读文章,或者看打印出的PDF文件。
来自Netflix的经验总结。从自建的数据中心迁移到cloud,思想上必须有所转变。cloud上的机器极其不稳定,软件系统设计必须fault-tolerant。
Netflix写了个服务叫 Chaos Monkey(很形象),随机关掉cloud上的虚拟机,以检测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 只敢在上班时间才能运行这个程序(哈哈),如果真出问题了,才有员工可以响应、及时修复。"The best way to avoid failure is to fail constantly."
The Honest Truth About CDNs
12个CDN、网站性能方面的专家分享他们对于CDN评价: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最佳实践等。CDN承载了全球39%的网络流量。
第一个分享的专家Kyle Rush是此次希拉里克林顿竞选总统的帮手(Director of frontend engineering & optimization);他之前也为奥巴马2012年大选出了力。从此往后,美国总统大选各阵营都得比拼 growth hacking 了,互联网思维选总统。
2015/10/27 第380期
浆糊工厂生产的伪独角兽:Homejoy为何会失败
采访了许多Homejoy的前员工,深度分析,精品长文。风投们不敢投资Homejoy的理由:无止境地亏损、糟糕的用户留存率、花大钱做无谓的国际扩张、花大钱『租』用户等。
花大钱争取每个用户(广告、Groupon大折扣),然后在每个用户身上只赚一点点;这些用户都是贪小便宜用Homejoy服务的,如果没有大折扣了,就不再回来用了。在每个用户身上都亏钱;争取的用户越多,Homejoy亏越多 — 这个句式里可以把Homejoy换成未来几个月内即将倒闭的许多所谓O2O、共享经济的公司名字。
Homejoy的员工加班很经常,一天14小时很常见。每个员工入职的时候,不管是工程师还是其他岗位,一律进行家政培训。创始人自信心过度膨胀,听不进建议。清洁工常常最后一分钟放鸽子,在找不到其他清洁工替代的情况下,公司正式员工常常要放下键盘、拿起扫帚亲自上阵去做家务。
不是所有工作都能用 Uber 的模型的 — 甚至 Uber 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笑到最后。
吓人的、大胆的创业 ideas
Paul Graham在这篇文章里提出了7个非常大胆的创业 ideas, 咋听之下非常吓人(新的搜索引擎、替换掉email、替换掉大学等)。文章最后『如何下手』的部分有点陈腔滥调:start small。
创业项目:给只有几千个用户的机器做Basic翻译器;后续发展:统治全球PC软件市场(微软)。创业项目:做局限于一所大学的学生个人资料页面;后续发展:全球最大的通用资讯站点(Facebook)。
"There’s a scene in Being John Malkovich where the nerdy hero encounters a very attractive, sophisticated woman. She says to him: Here’s the thing: If you ever got me, you wouldn’t have a clue what to do with me. That’s what these ideas say to us." 哈哈
Weathering the Unexpected
介绍Google的DiRT的文章。DiRT指的是Disaster Recovery Testing,是Google每年、持续几天、全公司范围内的灾难演习,比如因为大地震,几个数据中心彻底被摧毁、Mountain View大本营彻底断网。
这种演习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不光是技术部门的事。如果Mountain View大本营彻底断网了,谁来做决策?海外的同事能否承担起oncall的责任?大家没网干不了活,会不会人肉DDoS了所有食堂(哈哈哈)?
Youtube上有作者给的Talk。
Luxe上线一周年总结
最近旧金山城里会常常看到穿蓝色外套的人,或一路小跑、或一路滑板车冲刺。他们为Luxe工作;Luxe是代客泊车的 app。Luxe还可以帮你洗车、加油、做保养。
我想很不负责任地、大胆猜想一下,以后的人写这一波共享经济泡沫的历史的时候,会把Luxe类比上一轮泡沫的Webvan、pets.com等公司。拭目以待。
别什么事都怪工程师
原文被墙,iPhone用户推荐使用
湾区日报App
免翻墙读文章,或者看打印出的PDF文件。
前Google员工Piaw Na的文章。大公司(员工数超过200人)出问题了(比如留不住人、产品弄砸了、系统出严重故障等),领导(managers、directors、VP)得承担起责任。
"But seriously, at a large company (anything over 200 people), blaming the engineer simply means that the management sucks and won’t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its mista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