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日报文章第81辑

2017/01/01 第801期

Mac 图像处理软件 Pixelmator 背后的团队

2007年在立陶宛的兄弟二人找不到好的 Mac-native 的图像处理软件,于是用了9个月自己写了 Pixelmator。本文发表之时(2015年),该团队已有18人。
在立陶宛(而非在硅谷或其他“下一个硅谷”)拉扯一支团队是怎么一种体验?不太好找到那种可以立即干活的人,都得招来手把手地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培训。

在美国的计算机系博士生该如何理财

来自 CMU 教授 Dave Andersen 的建议。读 PhD 需要好几年时间,在比较穷乡僻壤的地方,可以在 PhD 第一年直接买房,毕业时卖掉,省下房租又能小赚一笔;我读书时同一间办公室的哥们就这么干的。

远程工作、coworking spaces、心理健康

远程工作并不意味着在家上班。自己一人长时间在家待着会憋出心理疾病的。作者以亲身经历说明了在 coworking space 远程上班的好处:选择一家允许远程上班的公司,然后选择自己的办公室,又能与他人交流。

创业公司不道德的一面

现在是大众创业的时代,创业者们都想颠覆这颠覆那,于是各种丑闻就出来了,公然违法、造假、欺骗用户与投资人等都是常态。本文细数了这两年一些创业公司丑闻。
“创业公司” 的标签并不能当成免死金牌用啊。

送给 Twitter 的十亿美金大礼

新上任的 Fog Creek 的 CEO 给 Twitter 献策:1,不断添加新功能;2,公开整肃网络暴力;3,别用活跃用户数这种没意义的指标;4,针对不同类型用户提供不同的工具;5,关怀开发者。

2017/01/02 第802期

The Caching Antipattern

在多人协作的程序里很容易滥用各种 cache,你在某处加了 cache、然后你的同事忘了 invalidate,于是各种奇怪的 bug 就出现了。
不要把引入 cache 当做是解决性能问题的灵丹妙药,先解决本质的性能问题,不到万不得已,别用 cache。你以为你是 cache 小专家?但未来某天深夜加班疲劳的你未必还是,你身边刚入职的菜鸟同事也未必是;未来的你以及你身边的菜鸟同事们一定会掉入当初你自己挖的坑的:)

The Art of Defensive Programming

一些实用的编程建议,写可靠、安全的代码。为什么代码要 defensive?因为你不能完全信任:用户的输入、与你合作的同事、以及你自己。

Story Thought and System Thought

Quora 的产品设计经理写的文章。工程师、PM们普遍具有 system thought,靠客观的数据做决策;设计师们则具有 story thought,考虑主观的感受、人文视角。
设计产品的过程中,设计师们有责任去平衡团队中的这两种思潮,不能放任工程师与PM们一味地相信冷冰冰的客观数据。

Design for Testability

写代码时应思考一下该怎么组织代码才方便测试,这样就能写出比较高质量的代码:小函数、纯函数、避免全局变量;分离IO与逻辑的代码;容易理清各种 dependencies。

别再用 Chatbots 这个词了

Chatbots(聊天机器人)似乎很火,做的公司很多;但Chatbots这个词给这类程序设定的期望太高了,实际上很少 Chatbots 是真的能与人 “chat” 的,普遍都很傻。

2017/01/03 第803期

Timing and Infrastructure

所谓风口:云计算 -> 创业成本极低、大量涌现创业公司;带GPS的iPhone -> Uber;相机勉强能用了的iPhone -> Instagram;4G -> 视频直播;超快网速 5G、6G -> ???

Apple’s 2016 in review

这不是普通的唱衰 Apple、工程师对 Apple 的咆哮的文章;作者曾在 Apple 工作17年,文中犀利指出 Apple 的主要问题是它已经变得不那么了解它的用户了,但并非无可救药。

单身无孩的职业女性在纽约的生存指南

她现在 Tumblr 做产品经理,从男多女少的旧金山(之前在 Facebook 上班)搬到女多男少的纽约,对比俩城市,在800万人的纽约生活更孤单,约个人出来太不容易了。
SINK:The-Single-Income-No-Kids female

前景理论:用户如何做决策

用户在使用你设计的 UI 时都在做决策,比如是否点击这个按钮。用行为经济学里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来指导 UI 设计、引导用户去做你期望的事情(如爽快地刷卡购物~)。

给想去“独角兽”公司工作的人的建议

现在很多人都想去所谓 pre-IPO 的独角兽公司工作、赶在上市前捞一笔,但只会傻傻地要求更多股份、而没做好研究到底这些股份值钱不;就好像对工资讨价还价却忘了问货币单位一样。

2017/01/04 第804期

Kickstarter 对 2017 年科技趋势的预测

在 Kickstarter 上进行众筹的项目是不错的风向标。

Windows and PHP are snowballs

世界上90%的PC操作系统是Windows、80%网站的后台是PHP写的。Windows与PHP都相对比较注重向后兼容,多么古老的程序/代码不怎么修改都能跑。尊重他们。
硅谷的程序员圈子普遍都是用 Mac,会有种错觉 Mac 已经占领了 PC 市场;大家似乎都在用 nodejs、ruby 啥的,但PHP确是占统治地位的后台语言。这个圈子就是小众。

在旧金山湾区生活10年的感受

将 growth hacker 这个概念发扬光大的知名博主、现在 Uber 上班的 Andrew Chen 讲述他从西雅图搬到湾区十年的感受。在湾区生活的你们,也有类似的感受吗?
随着年龄渐长,以为自己羽翼丰满,容易惯性地看衰一切新兴公司、app、人,然后错失各种机会;文中提到他本人在 Facebook 只有11人时差点想尝试去加入该公司但仔细一想觉得这公司没前途、某Google前十号员工上班第一天就辞职,错失$10亿、某投资人在 Uber 估值 $400 万拒绝投资 Uber。

Mail.Ru 如何节省文件存储空间

从原先需要 50 PB 来存储用户邮件附件,降到了 32 PB。基本思路:群发给多人的邮件附件是相同文件,只要存储一次就行。文章详细讨论了实现细节,用 magic number 做加减法来避免误删文件的方法很巧。

实名上网的谬论

专家们把网络暴力归罪于匿名上网,但是实名上网就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了?好人们实名了、坏人们仍可以想方设法匿名,实名的好人们将受到更大的伤害 :(

2017/01/05 第805期

如何把好技术变成好产品

图文并茂的、关于做好的线上产品的方法论50合一大礼包:)有技术含量的未必是好产品,好产品也未必有技术含量。

High burn will keep you from exiting, just like Uber

文中给出了1995年以来82家科技公司在上市时亏钱或盈利的数字。还在亏钱能不能上市?可以,但华尔街对亏钱的程度是有一定容忍度的。
当年Groupon增长速度巨快,在亏损$4.2亿时强行上市;如今的Uber一季度就能亏$8亿,当然,Uber规模比Groupon大多了,最后结局如何,拭目以待。

SmugMug:专注的家族企业

大众化在线免费相册比比皆是,付费订阅的 SmugMug 很有个性、很小众。这是彻头彻尾家族企业,没有融资、自给自足,老爸老妈儿子女儿亲戚们一起创业,大儿子是所有人的老板,是CEO。
在后来的采访中提到,先用自己的存款投入$50万,如果钱花完了还打算继续投;公司钱最少的时候剩$5万。他们现在的办公室在 Mountain View,几乎就在 Coursera 与 Mozilla 的办公室隔壁。

Alexa:Amazon 的操作系统

从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 Windows 谈起,再到 Android、iOS,甚至“互联网的操作系统” Google,层层铺垫之后,亚马逊的“操作系统” Alexa 前景一片光明。
此刻正在举行 CES 2017 上,Alexa 无处不在,同一套软件系统(我仍然不太放心称之为“操作系统”,因为它真的不是),在不同硬件上使用;比如 LG 的冰箱。。。

Renewing Medium’s focus

又到了 CEO 范文时间。刚过去的一年Medium读者数巨增,也开始尝试广告业务,但整体文章质量稳步下降。本篇范文中,创始人CEO Ev Williams宣布裁员50人,重新思考如何激励作者们写高质量文章、而不是搞求标题党。
不靠广告的话,难道是要搞付费阅读、打赏?文章质量要高到让读者主动掏钱,难。现在Medium文章标题套路:如何做一个早起的人?从我失败的创业公司学到的16条经验。13件你必须放弃的事,如果你想成功的话。我的网站如何在24小时内争取到50万访客?

2017/01/06 第806期

写指环王与写软件的相似之处

这种经典传世之作的小说里的情节、人物关系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但最初也是从第一个词、第一段、第一页开始写起,一开始构思的情节与最终大家看到的往往不同,也是不断迭代、重构。

风险投资将会谋杀 Medium

一向鄙视硅谷式的拉风投创业的 Ruby on Rails 之父 DHH 撰文谈了他对 Medium 裁掉 1/3 员工的看法:投资人要的是大跃进、拔苗助长快速来钱,Medium很难做小而美、有情怀的产品的。
Medium 目前融资 $1.32 亿,这是很多钱吗?不。在硅谷 100 多个员工的创业公司每个月烧 $300万、$400万 是很正常的,做一下算术你就知道 $1.32 亿其实撑不了太长时间的。

The Reality of Developer Burnout

著名的 Python 开源网络库 Requests 的开发者分享他的心路历程:满腔热血做开源项目、来自项目用户的无止境的请求让自己疲惫不堪一度想把代码都删了得了、重新寻找编程以外的生活乐趣平衡工作与生活。
做开源项目的活雷锋们如果没有经济报酬,单靠信念、毅力、兴趣,免费为项目的伸手党用户们做牛做马,这是难以持久做下去的,必然会有疲惫、失望、心灰意冷的一天。
我做的湾区日报虽然不是开源项目,但也有类似之处,投入不少时间。我之前做的几个重要决定很大程度保证了我能继续长久做下去:1,湾区日报带来少量收入,比如 app 内购、广告等;2,关闭微博评论,这样就能少看到一些负面的攻击挖苦的言论;3,对大部分请求说“不”。

A Year Without a Byte

Flickr 分享了他们在过去一年成功节省图片存储空间的经验:回收利用预留空间、用GPU动态生成部分缩略图、无损压缩JPEG、不存那些很少人看到的图片的缩略图等。

穷游 CES 终极指南

CES是消费电子产品爱好者们的年度盛会,每年1月在赌城拉斯维加斯举行。本文给屌丝们指引了一条“每天花费$100以内”穷游 CES的道路,节省时间与金钱,从CES收获见识与人脉。
本文写于2008年,作者写此文的时候是32岁,他在前一年刚卖了自己创建并经营了6年(其中三年没拿工资)的公司。这位少年现在哪里、在做什么工作呢?他在一家出租车公司工作,职位是 CEO;这家出租车公司叫 Uber,或许你曾经听过这家公司以及这位作者的名字:)
本文堪称 Travis Kalanick 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车日记”。用他的话讲,那是一段“血、汗与拉面”的日子(Blood, Sweat and RAMEN)。

2017/01/08 第807期

语音设备对线上广告商业模式的影响

用语音来操作计算设备,键盘、鼠标、触屏的使用越来越少,点击与浏览也少了。现在网上广告主要靠点击付费、浏览付费。没了点击与浏览,广告公司谷歌与Facebook们该怎么应变?

Inspire a Culture of Recognition

如何留住好员工?多多肯定他们的贡献,及时表扬他们 — 对公司来讲,这真是低成本、不花钱、又见效快的手段:)
"Having clear goals and being recognized for our progress increases our intrinsic motivation to complete tasks and increases our satisfaction along the way."

Facebook 内部如何使用 Linux 与 Btrfs 的

他们 fork 了 Linux 内核、打了一些补丁。他们争取每年至少升级一次内核,这很了不起,毕竟很多公司(大部分?)好几年下来都懒得升级 Linux 内核的。

Are You Load Balancing Wrong

使用 load balancer 是为了能处理更大访问量、还是为了更 resilient?使用 load balancer 前一定要做 load testing,然后做好监控。

Growth Hacker 是新的 VP Marketing

本文以Airbnb早年鸡贼地方便用户在Craigslist上发帖为例,论证了传统的不懂技术的营销人员是玩不转当代Growth黑科技的。正是这篇里程碑式的博文推广了Growth Hacker的概念。
从此以后创业圈开启了Growth Hacking新潮流。可惜如今Growth Hacking这词被用烂了,连违法犯罪都被当做Growth Hacking来宣传(剪电线?)

2017/01/10 第808期

Design Doesn’t Scale

当公司有跨平台多个 app 后,UI 设计就很容易不一致,按钮、色彩搭配、字体等都需要进行标准化。本文记录了 Spotify 在标准化设计方面做的努力。
说个不相干的,文章截图里显示 Spotify 内部网站是 spotify.net,这样暴露在公众面前很不好。。。发布博文前一定要让同事 proofread 一下,以防在截图、文字方面不小心泄露了不该泄露的东西。。。

一个人的媒体公司

他写的文章专注于 biotech,订阅费用一年 $149,共有 1000 订阅者。自己一个人写稿、做销售、做客服,比起巨大无比的媒体公司,一个人的公司就像社区里的小店,与街坊都很熟。
采访中他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点:本次美国大选后,一些媒体刊物的付费订阅用户多了起来,似乎民众们已经意识到高质量的内容是需要花钱的。

Manage Your Energy, Not Your Time

工作和生活是一个整体,不是分开的。在生活中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正能量,工作自然就有效率、有干劲。

发送纯文本邮件提高用户回复率

做线上产品的都要时不时给用户发邮件,提醒用户们“快回来我们这儿看看”。HTML邮件不好做,几乎不可能适配千百种邮件客户端;索性都用纯文本,看上去像人手动发的,用户比较有可能去读、甚至回复。

写给 17 岁的我

已经退役的篮球运动员毛建军写给十七岁的自己的一封信,中心思想:你即将发大财,但千万记住,可以给亲人钱,但要有个限度,否则他们就成为吸血鬼。众所周知, 科比跟他父母关系很不好。
引用自另一篇文章:“Our relationship is shit,” he says. “I say [to them], ‘I’m going to buy you a very nice home, and the response is ‘That’s not good enough’?” he says. “Then you’re selling my shit?” 跟父母已经有三年多不说话了。

2017/01/11 第809期

生活在还不太互联网化的美丽泡沫中

本文是 BuzzFeed 从不同角度写 1999 年的一系列文章中的一篇。作者在1999年开始读大学,本文回顾了在那年接触互联网的种种,以及一些断断续续的回忆,读起来很有感触。

Steven Levy 与 Phil Schiller 谈 iPhone 十周年

第一代 iPhone 推出时并不打算让外部开发者来做 app,如果某些垃圾app把手机弄慢了,用户肯定怪Apple。最初设想是:手机上预装若干优质的官方原生app就够了,让开发者们都去做网站。
其实Apple内部对于是否让外部开发者来写 iPhone app 分成两派,激烈辩论;最后 Steve Jobs 拍板:第一代 iPhone 不让外部开发者进来,反正我们现在技术上还不成熟;说不定以后我们会改变主意。
十年前的昨天,Steve Jobs 在台上宣布了 iPhone,从此奠定了所有智能手机的长相、也奠定了所有产品发布会的长相、以及众多产品发布会的男CEO的着装风格。
注:我上面写的这些文字的第一段被 36kr 的官方微博抄袭(截图)。有人会说,不就复制粘贴几个字嘛,有啥大惊小怪的,中文媒体都这么干的。我最担心的是沉默的声音,个人原创者们都受到侵害后集体沉默,这不助长了歪风邪气?最后的结果是,只剩下几家大的媒体公司抄来抄去,读者们每天就接受劣质低俗内容。
Update:后来 36kr 的编辑也私信道歉了,并重发了微博。希望以后大公司的编辑们都能有意识地尊重一下别人的劳动。

60 个邮件营销策略、想法与实例

Reddit 网友总结的非常非常实用的邮件营销的具体操作建议。在群发出去的邮件里设置 preheader 很有用,对于说服收件人打开邮件很有帮助。

在 Amazon 的 War Room 里的 37 分钟

当年第三代Kindle还没上线就走漏风声了,Amazon内部迅速开了war room,37分钟后官方紧急正式上线。

如何给品牌取名字

本文是硅谷创业圈广为流传的经典教程类文章,为Rich Barton所作。他是Expedia、Zillow以及Glassdoor仨公司联合创始人,现在做风投,江湖地位极高。
他建议最好自创单词(或将已有单词做其他意思用,如 Amazon):音节尽量少(单音节、或双音节)、使用 Scrabble 游戏里高分的字母(如 Z、Q、J、X 等)、单词里有俩相同字母(Google、Twitter、Yahoo)、最好能自然地变成动词的(Google、Uber)。

2017/01/12 第810期

聚合理论

面向老百姓的服务一般有三部分:供给、分发、用户。互联网出现以前,供给与分发往往被行业巨头垄断;互联网出现后,线上服务聚合了分发与用户,标准化供给、吸引供给。
课后习题:用聚合理论对 Google、Facebook、Amazon、Netflix、Snapchat、Uber、Airbnb 等线上服务进行分析。

WTF is a funding round

TechCrunch 上少见的好文章:经常在 TechCrunch 上看到某某公司融资数千万、估值几个亿,解释了啥是融资、啥是估值、为啥不贷款、N轮融资是啥意思、巨额融资算是创业成功吗。

一夜成功发生在十年后

论打怪练级、打持久战的重要性。"Most people overestimate what they can do in one year and underestimate what they can do in ten years".

Peter Thiel 快问快答

加州应该独立?是,这样川普先生比较容易连任。川普发的tweet有一些是你写的?没这回事。小扎当年没pitch好?是,伟大的公司才不用pitch。现在股市大泡沫?是。

BitTorrent 还没死

多数人都听过 BitTorrent 协议,宅男们熟知的BT;但很少人知道BitTorrent是基于该技术做起来的公司。多次转型、苦苦追寻盈利模式、被风投玩弄于股掌之中,至今还没死。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