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日报文章第39辑

2015/10/28 第381期

Let’s talk about Product Management

现在是著名风投Greylock的partner的Josh Elman,以前是Facebook、Twitter、Linkedin三家社交网络的大PM。他这套幻灯片阐述了他关于做好PM这份工作的理念。

与风投签的不平等条约

『上市后的定价得高于我们投资时的价格的XX%』如果最终真能上市了,股价都不切实际地高,得满足风投的胃口;但业务却无法支撑这样的股价。可以参观一下最近两年上市的公司的股价走势。

Microsoft越来越依赖第三方的CDN

可能很多人有疑问,难道这种巨型公司不是什么东西都得自己搭建吗、为什么能(以及为什么敢)用第三方的服务?文章估计微软75%的流量是走第三方CDN的。
术业有专攻,自己的核心业务做好。很多东西可以外包给别人,该让别人赚的钱还是让得别人赚的。现在的微软更务实了。

Transitioning To a Mobile Centric World

来自 Bill Gurley 的分析文章。向移动互联网迁移的十个趋势。这是2013年的文章,今年回过头来看,哪些讲对了?手机是遥控器,按一下按钮,遥控来一辆计程车,很神奇:)

WhatsApp联合创始人谈为何这个app能红

Wired采访了Brian Acton。为啥用FreeBSD而不用Linux?俩创始人以前在雅虎有用FreeBSD的经验;比Linux简单、稳定。为啥用Erlang?性能好,稳定,没出大事故
那是不是就鼓励大家用FreeBSD与Erlang?不是把最好的食材给糟糕的厨师后,他们就能做好菜的。关键看人。

2015/10/29 第382期

Design Your Mobile App for Maximum Growth

很实用的教程。避免在app里放全屏、多步骤的教程(很烦的),用户都能不辞劳苦从app store找到并下载了你的app,他们知道这app是干嘛的,他们就想立刻用上。

为什么我不再关注行业新闻

37signals(现更名为Basecamp)的创始人写的。所谓行业新闻(下一个风口、独角兽、巨额融资等),多是吸引眼球、分散你注意力的、浪费时间的、肤浅的东西。
每天阅读是有必要的。但一个人的时间就那么有限,少花时间在没营养、快餐式的东西上。

为什么把软件开发外包出去效果不好

在『什么都不缺就缺程序员』的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把开发任务外包出去,尤其是外包到第三世界国家,这样比较省钱。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是没错的。
很多人忽略了软件的后期维护成本。你的目标是做好产品、赚钱 — 这需要旷日持久、不断地完善软件的功能。而外包给别人做,他们的目标是尽快做好、拿到钱、走人 — 他们怎能上心去做、怎能考虑到后续的维护与功能扩展。
The point of all this is that outsourcing simply can’t work, because your business interests can’t be aligned with the interests of your outsourcing "partner."

职场成功的秘诀

来自黄易山的建议。这与大家在机场的书店里读到的成功学的书里给的建议是不一样的。黄易山的建议是:帮你身边的人成功,然后你就能成功。看到这里你一定会有质疑,去读原文吧。
当然,你首先得在一个靠谱的公司工作,大部分同事很靠谱。文章开头的声明我很赞同:你听了他的建议,你最好的结果就是成为他。所以不要随便听阿猫阿狗的建议 。。。

Jeff Bezos and Root Cause Analysis

鸡汤型小故事:Jeff Bezos视察亚马逊的发货厂房。某工人拇指被传送带弄伤。伟大的Jeff Bezos为消除厂房安全隐患,连问了几个为什么,迅速得到工人拇指受伤的根本原因:厂房里没有桌子放东西。
Jeff Bezos的逻辑:为啥他拇指会受伤(因为传送带)、为啥会被传送带弄伤(因为他要追他的包)、为啥他要追他的包(因为他把包放传送带上、然后不小心打开了传送带)、为啥他的包在传送带上(因为他把传送带当做桌子用)– 得出结论:拇指受伤根本原因是厂房没有桌子放东西。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厂房要放桌子。

2015/10/30 第383期

天空才是 Elon Musk 的极限

1995年,24岁的 Elon Musk 给当时最红的网景投了简历;默拒。然后他来到网景的总部碰碰运气;但这个来自非洲的男孩太腼腆了,最终不敢跟任何人讲话,空手而归。
网景是什么公司?网景是比 Elon Musk 小不到两星期的 Marc Andreessen 与别人联合创立的、任何一本关于互联网的历史书都要提到的浏览器公司。网景求职失败4年后,Musk 卖了第一家公司(zip2:类似Yelp + Google Maps),赚了$2千2百万;再过3年,卖了第二家公司(Paypal),赚了$1.65亿。
严格来讲,天空也不是 Elon Musk 的极限;他的公司可以造火箭的 :)

Flipboard 怎么了

借着2010年iPad横空出世的时机崛起,一度红火。5年过后,高层纷纷出走、联合创始人也离开、估值太高想卖也卖不掉。2015年10月29日,在App Store总排名~1200左右 (曾经在 iPad 的app里总排名第一)。

创业公司可以Product Hunt的运营学到的东西

世界各地充斥着 Product Hunt 的抄袭者,但好像没有做特别好的。我坚信,这种在线的『虚拟』 community 的质量是由其缔造者在线下的真实积累决定的:工作背景、性格、能力、思考深度、(现实生活中的)人脉等。
建在线的 community,界面可以很快地抄来,但高质量的内容、高质量的(早期)忠实用户群体是抄不来的。

消息推送的悖论

app给用户推送消息,很多都只是片面追求app的『打开率』,有点垃圾邮件、垃圾广告性质。其实用户不是不喜欢消息推送,他们只是不喜欢没价值的推送。

虽然大器晚成,但不是 loser

500 Startups 的创始人 Dave McClure 回顾自己这大半辈子。在第一波互联网泡沫中没赚到钱,在泡沫破灭后加入Paypal但碌碌无为;到了40岁上下发现自己有投资天赋。

2015/10/31 第384期

O2O创业学到的经验教训

Justin Kan写的总结。他之前做了一家找人各种打杂的O2O公司,后来卖给了Handy(已故Homejoy的竞争对手)。显然是赔本生意,火坑很明显,还那么多人跳。
跟之前推荐的【浆糊工厂生产的伪独角兽:Homejoy为何会失败】对比着看,观点很类似。
Homejoy在清洁工放鸽子的情况下,正式员工放下键盘奔赴前线做清洁;Justin Kan的这个公司也是正式员工经常亲自上阵 — 理想化地以为可以让正式员工顺便感同身受一下、体验一下,然后更好地开发产品;但正式员工的综合素质是比临时工高的,用户满意度通常也比较高,这样你正式员工得到的数据点是不准确的。

不要过度依赖单一的获取用户的渠道

Aaron Harris 是 Y Combinator 现在的 partner。他在本文中反思为啥他创办的找家教的网站 Tutorspree 会做不下去、最终关门:过度依赖SEO;Google一改变搜索结果的排序算法,他们的访问量就下降80%!

创业公司里最刻苦的员工

这是Hubot,由Github开发、开源的聊天机器人,湾区很多创业公司也陆续用Hubot来做运维自动化(比如部署代码、重启机器)、以及各种有用的没用的自动化(比如问今天公司的晚餐吃啥)。
类似Github内部严重依赖 Hubot,Slack 公司内的员工也依赖 Slack 做各种自动化;同样的,Atlassian 内部也严重依赖他们自己的聊天产品 hipchat(比如部署代码)。同一个聊天界面,既能与真人(同事)对话,也能当命令行窗口与机器对话。
湾区日报的老读者们都知道我也是严重依赖 Slack + Hubot 运营湾区日报的:)

If You Generate Trust, You Generate Money

文章讲是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互相信任,才能都赚钱。也同样适用于startup与用户 — 比如你会付费使用某家刚刚泄露了用户密码的云盘存自己的相片吗?建立信任是需要时间的,急不来。

不要用即时聊天的态度回复重要邮件

大家越来越依赖用手机处理邮件。回复邮件后收件人会从字里行间(有意无意地)判断你是否懂礼节、是否重视这次互动、是否上心。用聊天的方式、用1、2个词回复重要邮件,对方会怎么想?
"Working hard is great— but if you’re responding to important emails while driving or SoulCycling or whatever keeps you busy, you’re moving too fast. Every interaction matters; it’s time to slow down.."

2015/11/01 第385期

Twitter如何测试产品的改动

原文被墙,iPhone用户推荐使用
湾区日报App
免翻墙读文章,或者看打印出的PDF文件。

本文可以当作通俗的、广大互联网公司都在用的、大同小异的做实验的方法论来读。twitter的用户群太杂(多种族多语言多文化),每个产品的小改动都必然有人拍手叫好、也必然有很多人强烈不爽吐槽甚至弃用。
文中也承认他们做实验后胜出的改动也大都不是正面影响巨大的改动 — 当然,任何流行的互联网产品的大多数改动都是收效甚微的。
"It’s true: by far the majority of experiments move metrics in a minimal way, if at all; an experiment that moves a core metric by a few percentage points for a large fraction of users is considered an exceptional success."

为何工程师作出丑陋的产品

因为很多(尤其是没经验的)工程师最爽的事情是动手做东西,为了做东西而做东西,尝试新技术很爽、加个新功能很爽、做完的那种感觉很爽。不会去问why,不会说no,不会(也不屑)做减法。
一个产品的丑陋往往不是因为过于简单、而是因为过于复杂。

Monolithic SaaS之死

讲了SaaS产品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轨迹。产品形式从大而全的网站、桌面程序到细分的API、与slack等其他系统的集成。获取用户的渠道从广告、SEO、PR到app store、product hunt、其他SaaS产品的交叉宣传等。

tvOS是不是app的未来

tvOS限制每个app最大200mb,没有本地存储,没有webview。诸多限制,是不是app的发展趋势?很多人一听到app会想到手机,各种手机之外的设备都支持编程后,app运行的平台多了,文中提到的这些限制是不是比较make sense?

只做一件事有那么难吗

unix的一个重要哲学是do one thing, do it well;每个小工具只做一件事,多个工具通过pipe协同工作。如今的互联网产品越来越臃肿;一开始喜欢某产品的简洁专注,后来做大了都无法避免地乱加功能。文中举了evernote为例。
互联网产品的同质化很严重。这是一个搜索引擎,但它可以打的、阅后即毁、在线购物、交水电费、看新闻;这是一个在线转账的app,但它也可以看新闻、阅后即毁、交水电费、即时聊天;这是一个地图app,但它可以打的、看新闻、交水电费、即时聊天。好吧,这是国产凌凌漆里的大哥大刮胡刀吹风机的段子。

2015/11/02 第386期

经过20年的努力,信用分数764

Paypal的联合创始人Max Levchin读大学时没有按时给信用卡还款,导致信用分数惨不忍睹,对后来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利。好吧,每个创业公司都有一个起源故事,这是他的公司Affirm的。
读者里在美国生活几年的信用分数应该都比他高吧(但他比我们加在一起都要有钱 -_- …)。

Y Combinator的第一个夏天

这是 Paul Graham 在 2005 年YC的第一届结束后写的总结。文中强调YC不是incubator(孵化器),因为YC不像孵化器那样有掌控欲、也不提供办公场地。

不花钱就能验证创业idea的框架

关键在于验证你想解决的问题是否真实存在、而且是tier 1 problem。『如果你的产品解决的是 nice-to-have-fixed 的问题,那么你的产品虽然有人用,但没人愿意掏钱』

Linus Torvalds对晦涩的代码的反应

Linus 还是一如既往地是性情中人:)写代码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给机器看、也给人看。就跟说话一样;有人能简单明了地把话讲清楚,有人却擅长用一堆废话把人弄得一头雾水。
他看不爽的是这段晦涩的代码:

if (overflow_usub(mtu, hlen + sizeof(struct frag_hdr), &mtu) ||
mtu <= 7)
goto fail_toobig;

Grantland

本文讨论了平台与『角儿』的关系,比如Youtube与其平台上的明星、微博与其平台上的名人、媒体网站与其平台上的名编辑。『Talent first, never forget it.』
『Distribution without talent is a complete failure.』
这一切讨论源于之前ESPN终止了为他们旗下著名体育网站Grantland带来70%流量的著名体育专栏作家Bill Simmons的合同、以及前几天ESPN突然关闭了Grantland这个网站。

2015/11/03 第387期

介绍 MVVM

试图缓解 iOS 编程里的巨大且杂乱无章的 ViewController 代码的问题。MVVM(Model-View-ViewModel)最后俩字母是ViewModel的缩写,是多出来的一层抽象。计算机任何问题都能通过增加一层抽象来解决。

电子游戏简史

不错的科普文章。42%的美国人玩游戏,80%的美国家庭有游戏主机。虽然 App Store 付费排行榜前几名大多是游戏,但做一款好的手机游戏的成本不断飙高。游戏的未来?VR?

Value, Not Valuations, Is Good Business

这是针对 Paul Graham 的文章『Default alive or default dead』进行的后续讨论。估值只是用钱续命(融资)后估出来的随机数值,没什么好庆祝的。赚得真金白银才是实在的。

Fail at Scale

这是 reCAPTCHA (被google收购)联合创始人 Ben Maurer (现就职于facebook)总结的实战经验: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何减少事故、怎样的工具支持。
Facebook在周末发生事故的次数极少、在圣诞节放假的那周以及年终给同事写peer review的那周几乎没发生事故 — 这说明什么?大部分的事故都是自己人操作失误造成的(比如部署新代码引入bug、紧急登入服务器配置引入typo等)。hmm,其实在假期oncall并不那么糟糕嘛:)

Homejoy前员工反思为什么Homejoy会失败

写得很实在。虽然说『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但并不是所有事情(大部分事情?)都能用代码解决的(比如用户体验极其不 consistent 的家政行业)。
人人都想加入一家『成功』的 startup,一次成功、25岁退休。但加入『失败』的创业公司,经历大起大落,个人迅速成熟起来,来日方长,也不是什么坏事。文章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满满的正能量。
"While on a macro level Homejoy failed, most of us walked away smarter, more competitive in the work world, and more aware of what to look for going forward."

2015/11/04 第388期

iPhone 背后的故事

原文被墙,iPhone用户推荐使用
湾区日报App
免翻墙读文章,或者看打印出的PDF文件。

Steve Jobs 在 2007 年宣布 iPhone 的时候,他 demo 的那个 iPhone 是半成品,是无法完整播放整首歌的,会 crash 掉的。先发邮件再浏览网页,正常;反过来操作可能就不行了。
Steve Jobs 在台上 demo 的时候,台下 iPhone 的几个工程师都喝醉了。为啥?他们靠Scotch的酒精平复自己紧张的情绪 。。。半成品的 iPhone 在 Steve Jobs 手中 crash 掉的概率很高;要真的 crash 了,他们可就惨了!

Hero Culture

非常不错的讨论。两种文化:1. 临时抱佛脚型:半夜网站挂了,运维人员狂敲键盘通宵奋战,值得表扬;2. 未雨绸缪型:花时间做工具,可以一键恢复;然后被批评了 - 都还没出事呢,着什么急

采访 Jeff Atwood

他与 Joel Spolsky 俩人的名气让 Stackoverflow 从建立之初就有巨大的访问量。Stackoverflow 高质量的回答对于 SEO 也极有帮助。
那没成名以前,他的博客是怎样才有那么多访问量的?坚持写博客,一开始先不用担心文章的质量问题(反正也没人看)。这个采访中他也借用 Steve Yegge(另一知名博主,google工程师)的话:程序员最重要的技能是营销;酒香也怕巷子深。青少年时期崇拜的程序员,其实都是能说会道,写作不错的人。
为啥用微软的技术(.Net)?因为他很懂,而且编译型的,跑起来很快。使用微软的技术来搭建 stackoverflow 会不会很贵?SQL server 是最贵的,而 Windows server 的 license 并不贵。为啥新项目 Discourse 不用微软技术而用Ruby on Rails?因为此项目要开源,尽管微软也在拥抱开源,但闭关锁国20多年的微软还需要点时间的。

学术圈也需要进行 code review

(至少在美国的)工业界里,提交代码前同事之间都要进行 code review 。而在学术圈里,code review 是很罕见的,而且某种程度上有种抵制的情绪。本文只是引发大家进行思考。
为啥学术圈内不太进行 code review?原因很多。(计算机科学)学术圈里衡量你学术成果大部分不是看代码,所以代码即使质量不错,对phd毕业或者教授评终身教职都没啥帮助,没必要浪费这个时间。而且学术圈内大部分代码要嘛写完就扔了,要嘛一辈子也没什么人会再用到(不用考虑维护成本的)。

The Tech Bust of 2015

Sam Altman 对当前形势的评估。初期与中期的创业公司估值都还比较正常,股市也挺ok的;泡沫出在晚期的巨型未上市的公司(都不好意思称它们为创业公司)的离谱估值上。

2015/11/05 第389期

请重新思考一下你要的创业是怎样的

作者是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是 Basecamp 的联合创始人;在做 Basecamp 时顺便做了个 Ruby 的做网站的框架,叫 Ruby on Rails。
文章对当前浮躁的创业氛围进行抨击,同时也阐述了自己的创业理念:独立自主,专注产品质量,旱涝保收;自给自足,不拉风投,不上市,不受(投资人)控制与要挟;小团队,与团队每个人保持良好且长久的手足朋友关系。创业成功并非纸面估值$10亿,也不是整天头版头条(不成功的才需要靠制造新闻引起关注呢!),也不是要打败竞争对手。创业成功可以很简单的:做点有用的东西,开开心心的就够了。
Examine and interrogate your motivations, reject the money if you dare, and startup something useful. A dent in the universe is plenty.
Curb your ambition.
Live happily ever after.

Scaling YouTube

Shishir Mehrotra 是曾经负责 Youtube 的产品,工程团队,以及用户体验的老大。这是他在斯坦福cs183c课上讲课的笔记。很有料,不少八卦。
他的好友 Sal Khan 是 Youtube 的活跃用户,常常上传数学教学的视频,后来竟然靠 Youtube 视频的广告带来的收入就能维持不错的生活,于是辞掉了在对冲基金的工作。后来 Sal Khan 创办了著名的 khan academy。
广告是能做得很好看的(比如美国超级碗电视直播时的广告)。Youtube 的广告很多是可以让观众看5秒钟就直接点 Skip 按钮跳过剩下的内容 - 点 skip 跳过观看完整广告的反正也对你的广告没兴趣,真正有兴趣的是不会点 skip 的。如此,便能鼓励做广告的公司作出更好,更有创意的广告。
关于员工每天的日常工作与公司伟大愿景的关联:三个砌砖的在休息,一小孩路过问第一个砌砖的:你干嘛呢?第一个砌砖的说:砌砖。小孩继续问第二个砌砖的:你干嘛呢?第二个人说,养家糊口。小孩问第三个:你呢?第三个人说:我在盖大教堂。

丝绸之路:发展速度最快的在线市场

分析了这个盛极一时的网上黑市为什么能做得这么红火。丝绸之路1.0在不到两年内交易额$12亿,从中收取10%中介费 - 这还是在偷偷摸摸运营,用户无法直接访问网站的情况下做到的。秘诀是?信任。
在网上买毒品,作为用户最担心的是什么?碰到不良卖家,买到假货。丝绸之路会把优质卖家列在前列,把不良卖家踢出平台,用户买得放心。口口相传下,尽管用户需要掌握一些电脑技能各种翻墙才能访问到丝绸之路的网站,也都很乐意在上面下单。
以前推荐过史诗级巨著 -- “最大的网上黑市丝绸之路的兴衰”,推荐还没有阅读过的朋友,找个周末午后好好读一下,若将来拍成电影,必是大片。

Buffer 如何给公司新员工解释股权

以公开透明著称的 Buffer 会给新员工发一封邮件,详细解释股权的种种:你的option在各种情况下值多少钱,融资后怎么个稀释法,如何行权等。有具体实例,算是不错的创业公司股权科普文章。
Buffer 公司里每个人的工资以及股份的多少都能在这个 spreadsheet 里看到:这里。CEO 年薪 $17.5万,拥有42.7%的公司;待遇最好的工程师年薪 $16.3 万,拥有 2% 的公司(大公司的朋友看到这个数字可能会比较不屑,可能会说怎么这么抠门,记住啊,这是创业公司)。

如何征求创业方面的意见

Michael Seibel 写的,他是 Y Combinator 的 partner,Justin.tv 前 ceo。他必然收到很多征求创业意见的邮件,多是拐弯抹角不直接问的。他的建议:直接问!

2015/11/06 第390期

Don’t bring a knife to a gun fight

以前见投资人可以凭借幻灯片空手套白狼;后来非得要有个mvp才敢见投资人;再后来得有点用户了才行;再后来,你要没有一个有效地把产品放到用户手中的渠道,投资人都不见你了。
动手做东西的门槛越来越低了;作出东西还得要有人用才行。现在用户的选择那么多,怎么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让他们不畏艰难地下载你的app到手机上并且克服重重困难注册一个新账户?渠道是最重要的。
"Coming to your investor meetings with a distribution story dialed in will set you apart from your competition — it will also help you grow your business and perhaps not need to meet with investors in the first place."

创业指南

Sam Altman 根据他们指导 Y Combinator 那些小创业公司的经验,写成的超长篇文章,基本涵盖了创业你需要知道的所有理论 -- 我这里用的词是“理论”。
大部分在YC相关的访谈或文章里都有,本文是大合集。怎么得到创业 idea,组建牛逼团队,用户增长,ceo的职责,招聘与管理,应对竞争对手,赚钱,融资等。

The 100:10:1 method

非常有启发的方法论:用1天或一周的时间写下100个游戏的idea;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实现其中的10个原型;然后全力以赴做其中的一个游戏(这时候你已经知道哪个游戏值得你花时间做了)。
这里的游戏指的是board game,不是电子游戏。但这个 100:10:1 的方法也适用于游戏以外的领域,比如创业 idea,开源项目的 idea等。这套方法迫使你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你知道每个阶段的任务(头脑风暴还是做原型还是精雕细琢);各种idea互相碰撞与比较,也是一种高强度的练习,为最终胜出的杰作打下基础。

App 开发者们的悲惨境地

“手机 app 市场已饱和。用户发现与使用你的 app 的门槛很高,盈利很困难。还不如去做网站呢。” -- 网站数量远比 app 多得多,但发现网站,访问网站的门槛要比 app 低多了。
App Store 里排行前列的 app 永远赖在那里不走,“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文章建议 App Store 能像 Hacker News 或 Reddit 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老 app 的名次会有所下降,除非那些 app 又发布新版本了。top grossing 的排名似乎是有考虑 app 发布时间的(只是大家一般只看 top downloads)。

纽约时报的消息推送团队

纽约时报算是传统媒体里对互联网技术玩得比较好的了,他们在消息推送方面竟然有一个11人的团队,各种试验各种尝试。除了最牛的那几个app外,其他app要稍微引起用户关注都得靠消息推送。
推送消息给谁?该推送什么样的内容?在什么时间点推送消息最好?怎么衡量这次推送效果好不好(导致用户付费订阅,还是导致用户直接把app删了)?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