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日报文章第65辑

2016/07/17 第641期

人们不是买产品,而是买一个更好的自己

很多公司宣传产品的时候都是功能优先,仿佛功能多的就比较好卖似得。应该让用户明白,买你的产品后他们能得到什么好处。文章给出了一些产品的宣传标语,学习一下。
"A feature is what your product does; a benefit is what the customer can do with your product."
例子:

iPod: 1,000 songs in your pocket
Evernote: Remember Everything
LinkedIn: Be great at what you do.
Github: Build software better, together

我也来想一个湾区日报的 -- Wanqu: I read, and I know things. 哈哈,模仿了 Game of Thrones 里 Tyrion Lannister 的 "I drink, and I know things" :)

Mailchimp 每天发10亿封邮件,但这是最容易的部分

批量发出邮件很容易,但保证每个收件人都能收到邮件却是很困难的事情。每个发邮件的服务器都有 reputation,有点类似人的信用分数一样;如果你的邮件服务器的 IP 被gmail或yahoo mail给封杀了,那就好玩了。
所以现在很少有人自己搭邮件服务器,而是选择一个发邮件的SaaS,把问题交给专家来解决。我现在用 MailChimp 发送每天的湾区日报给邮件订阅用户,听说 qq 邮箱的用户很难收到 MailChimp 发出的邮件。qq 邮箱好像历来都对国外的邮件服务不友好,Mailgun 发的邮件 qq 邮箱也收不到。

A Lean Approach To Product Validation

做一个产品最大的风险是花了大量时间与金钱却做了个没人买的东西。本文提出了个框架,教大家如何判断是不是该做某个产品:验证问题确实存在,验证市场存在,验证产品可行,验证用户愿意掏钱。

当雅虎统治硅谷的时候:第一批 Surfer 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雅虎的核心产品是网站目录,这是第一代网民发现网站的主要手段。他们雇了一批人全职手动地挑选好的网站,将这些网站分门别类,这些人叫做 Surfers,冲浪者;90年代上网也叫冲浪。这些雅虎的冲浪者们后来都干嘛去了?随着雅虎的上市,他们赚到钱了吗?
90年代上网叫做"冲浪"。还记得"信息高速公路"的说法吗?

服务器的时间请用 UTC

如果服务器用非 UTC 的时间,时区转换很容易不一致,而且对于有 daylight saving 的时区,每年多一小时少一小时的那两天,系统就会出现各种诡异现象。服务器使用UTC时间,如要显示用户所在时区的本地时间,在客户端转化即可。
以前听说 Google 内部用的是 Mountain View 的时间,经过近20年的发展,内部有各种方便的函数可以进行时间转换;不知道现在是不是仍是如此。如果贵公司有 Google 的规模与近20年打怪练级的经验,当然不妨一试:)我前东家的服务器用的是墨西哥时区,非常诡异;每年 daylight saving 的那两天,运维的人都彻夜未眠。

2016/07/18 第642期

Why Medium Works

这个世界已经有那么多写博客的网站了,为什么还需要 Medium?为什么很多公司都费老大劲把官方博客迁移到 Medium 上?因为 Medium 上已有一堆读者,他们若关注了你的publication,你能知道他们是谁,而传统的rss你没法追踪到你的读者。
之前我们将公司博客迁到 Medium 的时候,有跟 Medium 的员工聊过。他们说一般迁移到 Medium 上的博客的访问量能增加30%(各种发现机制,tagging,搜索,时间轴之类的)。他们 Medium 自己官方博客的文章,一般每篇有5000阅读量。

两个没媒体工作经验的人创办了媒体公司并在1年内盈利

The Hustle 也是一个 email first 的创业故事,针对男青年的媒体,主要分发渠道是电子邮件。5人全职在做,其中2人做编辑,1人负责会议事宜(卖门票),2人负责营销与广告销售。运营第一年,赚$50万。
The Hustle 是针对男青年的 email first 的媒体;以前介绍过的 theSkimm 则是针对女青年的 email first 的媒体。一公一母:)

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

散户买了某公司股票,纵有各种妙计,也无法影响公司决策,影响不了股票涨跌,这是被动投资。有钱的人如巴菲特,买下某公司大量股票,取得董事会席位,影响决策,多少能影响股票涨跌,此为主动投资。

没有服务器的科技公司

创业公司 CloudSploit 分享了他们很极端的 serverless 的做法:网页都是放在 S3 上的静态页面,动态的 nodejs 代码部署在 Lambda,通过 API Gateway 提供 api,没有运行任何 EC2 instance,极大地节省了在 cloud 上的开销。

采访 Hot or Not 联合创始人 James Hong

大家都知道小扎在做Facebook之前做过一个给女生打分的网站,这是受Hot or Not的启发做的。Hot or Not的创业故事很有意思,这个采访很长,信息量很大,也牵扯了不少近几年的科技新贵。
2000年他从伯克利MBA毕业,待业在家;之前也创了两次业。这次他与在伯克利读PhD的朋友做了个让网友给自己照片打分的网站,2、3天业余时间做完最初版本,一上线就火了,媒体纷纷采访。后来转型成非典型的交友网站:想与照片里的人发信联系,先交相当于一杯啤酒的钱,肾上腺激素旺盛的时候,用户是肯掏钱的。经营了两年,年收入$400万时才开始招第一个员工;运营了8年,大部分时候每周工作10小时。后来网站卖了,这辈子不用为钱发愁了,整天可以穿睡衣在家看电视:)
一开始他们网站想靠广告赚钱,但先决条件是得清理用户上传的成人图片。他就发动他退休的父母做审核工作。结果他父母一整天都在看成人图。。。后来他们挑选用户做管理员删图。再后来就往交友网站方向发展了,让用户掏钱。Youtube上有个视频,是他本人在伯克利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
当时YouTube一开始是一个交友网站,差点加入Hot or Not一起做。他由于也有个类似Twitter的小project,所以没有投资Twitter。Facebook刚上线,他联系小札,想投资他们,小札没鸟他;但他后来给小札推荐了Facebook第5号员工。他与Paypal创始人CTO Max Levchin是好友。

2016/07/19 第643期

为什么我们开源了员工手册

GitHub 的竞争对手 GitLab 的所有员工都是远程办公。这种工作环境需要极好的文档习惯。他们将员工手册放到网上,敦促自己尽量去更新。这也是不错的招人手段,潜在员工可以一窥公司的办事准则。
GitLab 的员工手册在这里可以看到,涵盖了公司价值观,内部沟通交流指南,开发流程,如何开会,写作风格指南,如何报销,如何请假,线上办公工具推荐等方方面面,是不错的学习如何运作一家远程办公为主的公司的学习资料。以前介绍过的Thoughtbot员工手册也类似。

Senior Engineers Reduce Risk

在这个 title 通货膨胀的时代,仿佛每个工程师都有 senior 的 title。到底创业公司里怎样的工程师才配 senior 的 title?能减少各种技术与非技术风险的工程师。
如减少 technical debt,砍需求,避免做无用功,避免做了没人用的产品等。

Pokemon Go 缔造者 John Hanke 的故事

文章用打怪练级的比喻展现了他20年来技能树的进化。96年还在伯克利商学院读MBA时做了多人在线游戏;之后做线上3D地图,被 Google 收购后,发展成 Google Earth;之后一直在 Google 的 Geo 团队工作。用了20年时间,一夜成名。
Pokemon Go 现在一天能赚 $200 万。2014 年时,Google 的愚人节恶作剧应该算是 Pokemon Go 的 minimum viable product 了:在Google Maps上找怪。

坏消息

又到了"如何像CEO一样写邮件"时间了。用户每天只能分享一条链接的线上媒体 This. 没钱了,又卖不出去,即将下线。This. 的创始人 CEO 写了这封邮件像外界通告这个坏消息,同时帮公司里的人找工作。
在 This. 上,用户每天只分享一条网页链接,自己写简评;其他用户可以点赞,可以评论;然后每天快下班的时候,This. 的内部员工会从所有用户分享的链接里挑出5条他们认为最好的链接通过 app 或者邮件推送给所有用户。周五提早推送,因为要早点下班;周末休息两天不推送。这 idea 听着怎么这么熟悉:)很诡异的是,其实前几天他们才又融资了$5万,但却要下线了。

用户来信

Instapaper 是 Marco Arment 在 Tumblr 做 CTO 的末期自己个人的 side project。他从 Tumblr 离职前,Instapaper 已有一批用户了。他在本文中将用户来信进行归类,颇有吐槽的意味。
如果你是独立开发者,或许你会有一些共鸣。读者来信一般有几种:1,"你这个垃圾,你做的垃圾app让我生活更糟糕了";2,"你的app不错,如果能加上以下这17种功能就更好了";3,"我们是某某媒体,想采访你,想review你的app,请发一些promo code过来吧";4,寻求商业合作。
当然,也是有许多很正能量的读者来信,鼓励一个独立开发者继续做下去。从我运营湾区日报的短暂的经历(不到2年)来看,大部分读者来信都是很正能量的,谢谢你们:)

2016/07/20 第644期

How to Pitch Your Company

创业者无时无刻都要向别人宣讲自己是做什么的(投资人,潜在员工,媒体等)。本文里的7个问题如果你能简单清晰地回答好,你就能 pitch 好了:你做啥的,市场多大,进展如何,对本领域的独到见解,商业模式,合伙人都有谁(认识多久了,牛不牛,股权如何分配),想问我要啥(钱,建议,还是引荐)。
文章最后提到的,要训练自己能用2句话简明扼要地说明白自己是做啥的;把这两句话用邮件发给聪明的朋友们,看他们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转述一遍你的创业到底是做啥的,如果你朋友们反问你问题了,那你这两句话就没说明白,打回重写。

Uber,Airbnb 以及 Etsy 如何吸引到他们的前1千个用户的

这三家公司一开始都要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先争取司机还是争取乘客,房东还是房客,买家还是卖家。针对这个问题,哈佛商学院案例新鲜出炉。本文是用来宣传这个案例的(付费下载),但本文当做免费版阅读也不错。
先争取供给方:司机,房东,卖家;说服他们把服务免费挂到网上,反正他们也没啥损失。针对需求方提供好的用户体验:专业司机的专业服务,高清房间照片,精品卖家。然后在需求高的市场上线:演唱会体育比赛之类人多且不好打车的地方,民主党的全国党代会不好订旅馆。

删减 Braid 的代码

Braid 是 Jonathan Blow 在 2008 年推出的跨多个平台的解谜游戏,开发近4年。最近一段时间,他着手删减 Braid 的C++源代码,并写博客记录下这一历程。本文是这一系列博文的第一篇。短短几天从近10万行代码删减到不到7万行。
很多人或许不明白为啥要删减代码。这个游戏已经上市8年了,删减、重构了那么多代码,玩家们又看不到,这一行为也不会让游戏销量增加。为啥啊?这体现了一个手艺人对自己作品质量的严格要求。经常为了赶项目,留下一些 technical debt,就跟真实世界里欠债还钱一样,回过头来,得偿还的;要对得起自己。一般每隔一段时间,腾出1天、2天,清理掉不用的代码,重构函数,修复bug,做做卫生大扫除。
我也经常清理湾区日报的网站与 iOS app 代码。有时候湾区日报 iOS app 发布新版本,但没有加新功能,而是代码重构后,发布出去直接上战场检验一下有没有引入新的 bug :)

When founders bootstrap for too long

SaaS创业相对比较容易一开始就赚钱,自给自足一段时间;但若想做大还是得融资。从一开始就赚钱的又有漂亮的增长数据,融资比较占便宜;问题来了,要自给自足到什么时候才开始融资?太晚融资了,增长已放缓,数据可能不漂亮了,融资比较吃亏。

2016/07/21 第645期

考私人飞行执照让我成为更好的程序员

看来"边开飞机边换引擎"的比喻不是胡乱说的:)作者从学开飞机引申到软件工程的两个教训:1,对关键部件理解透测,关键时刻是能救命的;2,正确地监控系统关键指标很难当然也很重要。

Stack Overflow 网站挂掉的事故报告

写得很不错的 postmortem,也可以当范文来学习。匹配空格的正则表达式性能差,某个Stack Overflow的帖子包含了2万个连续空格,而且该帖子上了网站首页,所以网站首页访问奇慢无比。
他们靠检查首页做health check,首页访问慢的话就让 load balancer 误以为网站挂了;于是无法处理任何网站的访问。网站算挂掉了。他们用10分钟找出根本原因,用14分钟写代码修复,10分钟部署代码;全程挂了34分钟。

采访 Airbnb 的第一号员工

他自己的创业公司也加入YC,没做起来。在YC的活动上与Airbnb的创始人聊了,觉得靠谱;后来去面试了,做带回家的 coding test。在Airbnb呆了3年,经历了公司从4个人发展到500个人。
他现在自己在创业,也刚招到了第一个员工。

为啥一家轮胎公司会做餐厅评级与旅游指南

大家都猜到了,这是法国公司米其林。19世纪末,全法国也就几百辆汽车,他们为了让这个市场变大,发布旅游指南,宣传开车旅游的好处。这是绝佳的品牌营销,多少人是先听到米其林餐厅评级,很久后才知道这是做轮胎的公司。
当初他们信誓旦旦说要把旅游指南做100年,现在看来,已经超过100年了。

Dollar Shave Club 为什么能成功

DSC是刮胡刀界的 Netflix;用户每月付费几块钱,刮胡刀片按时寄到家里;现有付费用户300万。他们被收购了,据说是$10亿。本文是他们的投资人结合他自己的投资理论,总结DSC成功的缘由。
Dollar Shave Club 融资的幻灯片上写的公式很不错:(price x convenience)^brand,他们的品牌营销做不错,尤其是那几个CEO亲自上阵的宣传视频。创业第一年赚$700万,第二年$2000万,第三年$6000万,第四年$1.5亿。没有很花俏的东西,看上去很简单的模式,步步为营地做起来了。

2016/07/22 第646期

怎样才算好的产品策略

解释了什么是产品策略,以及好的产品策略的几个核心元素。文章以 Uber 作为例子解释好的产品策略应该长啥样。本文最后给出了一个完形填空帮大家练习一下制定好的产品策略:)
"Product Strategy is a system of achievable goals and visions that work together to align the team around desirable outcomes for both the business and your customers."

如何做工程师的领导

技术得过硬,要乐于助人;职业生涯中总会碰到若干个狂妄自大、戒心很强、容不下不同声音的“技术高手”,要避免自己成为这样的人;会说人话,会写人话。
作为领导,你不只是技术上的 lead,情绪上也是 lead;遇到困难时,你一脸沮丧,你的手下会怎么想?

Trunk Based Development

科普文章一篇。现在只要有对代码进行版本控制的公司,大部分都是所谓 Trunk Based 的开发。Trunk 与 Branch 的比喻很好,树干与树枝,很形象。

做伟大的产品前要先有 scalable 的公司结构

Reddit 的俩 VP of Product 的采访。创业鸡汤都会建议你去创业那种你自己也会用到的东西。但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用户多而杂,产品也变得复杂,很多功能你自己也不会用。这种阶段的公司应该怎么做产品?

找到那些能给你提供有价值的反馈的用户

一个产品经理分享的用户问卷的技巧,在用户不多的情况下使用:每天记录每个用户使用你产品的行为(比如点击了某个按钮的次数),一段时间后筛选出你要联系的用户列表;用自己的邮箱bcc给那些用户,鼓励他们回信;用Zapier自动地将用户回信整理到Google Docs里,手动分析归类用户反馈。

2016/07/23 第647期

在 iOS 上实践 Flux 架构

人类历史上再一次为打击巨大的 ViewController 以及为了取代 MVC 所作出的努力:)在 iOS 上实践了来自 Facebook 的用于网站前端代码的 Flux 架构,有代码实例,写得很清楚。

花了6个月找出并解决了的 bug

老程序员成长于那个变量名只能少于8字符的年代,所以惜字如金,取变量名都用缩写。经验教训:别缩写变量名。写给电脑读的代码很容易,写给人读的代码很难:)

Data Network Effects in SaaS Enabled Marketplaces

Marketplace 类的线上服务用的人越多,就越能深入理解好的供给方与好的需求方应该是长啥样的,进而优化产品与运营,以找来更多类似的用户。

Box 使用 Kubernetes 快速上线 microservices

文章前半部分用于自黑:Box 使用自己的数据中心,以前要上线一个新的 microservice 得折腾几星期甚至几个月,要预定机器、配置 Nagios 监控报警、写容易出错的 Puppet 配置等。用了 Kubernetes 后,现在只需不到一周。

如何设计用户愿意看的 App 的引导页面

图文并茂地给出了最佳实践与其对应的反例:文字说明要简洁、容易看到的 Next 按钮、Call-to-Action 按钮放在最后一页、图片得是很直接的操作说明、有办法让用户再次打开引导页。

2016/07/24 第648期

2个人的公司在2年半里赚$71万

KnowYourCompany是给小型公司用的HR SaaS,定期收集员工反馈,帮助管理层了解员工。他们的定价模型不是SaaS常用的付费订阅每月交钱;而是一次性付清,每个员工$100;文中解释了这么定价的理由。
小而精、旱涝保收、自给自足的2人创业团队。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很省钱。

莫博士:我刚删了我 iPhone 上一半的 app

他是科技媒体人,一口气下载并 review 几百个 app 是正常的:)App Store 上线8年来,他对 app 态度还是有所改变的。文章最后有提到他8年前写的关于 App Store 的评论文章,那时 App Store 只有900多个 app,“90% 的 app 售价在 $10 以下或者甚至是免费的,用户真是捡了大便宜啊~”

为何准确估计软件完工时间是几乎不可能的

用美国前国防部长 Donald Rumsfeld 的话说:有太多的 known unknowns 以及 unknown unknowns。各种事先无法预期的复杂度堆积在一起,无法准确估计

期待一个真正有用的职场社交网络

LinkedIn 之类的职场社交网络里很容易与陌生人建立起所谓的 “connection”,但这些 “connection” 太弱了,你根本不知道谁是谁,其实互相也不认识,真到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些 connection 也没用。
"Come to think of it, a well-designed professional network will have to be a true market-network of professionals, where they engage with each other meaningfully through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each other’s profile and transact primarily to give or take help in professional contexts."

如何只用两年的时间做出一个48小时就能做完的游戏

作者白天有一份工作,原本计划48小时快速写一个 iOS 游戏,但却拖拖拉拉地用了2年时间才做完并上线。生动地反映了工作之余做 side project 难以坚持下来的情形。
很多人是好的 starter,可以快速开始一些小 project;但很少人是好的 finisher,自己挖了很多坑却从来无法填满,没有一个 project 是最后能上线让别人用的。文章最后针对全职工作的、想业余时间做 side project 的人给出了不错的建议。
我自己做湾区日报以来,也有两点体会:1,桌面电脑里的 IDE 永远不关,每次进入桌面电脑都能接着上次没写完的代码继续写;2,永远知道自己下一个任务是什么,我有在 trello 里维护了一个 todo list,按优先级排列,所以永远都有事情做。

2016/07/25 第649期

为什么用户会打开你发的营销邮件

Mixpanel 分析了他们从2012年以来发给用户的 17 亿封电子邮件的标题,其中有 2.32 亿封邮件被用户打开过,打开率不到 14%。邮件标题的字数、标点符号、用的词汇、群发人数的多少都会影响打开率。
湾区日报每天发出的邮件订阅的打开率大概是 40%。

采访丝绸之路的金牌卖家

丝绸之路是毒品界的淘宝,价格公道。本文作者秘密采访了丝绸之路上最大的卖家 Ace,本文稍作修改可以拍电影了。丝绸之路创始人 DPR 被捕前正在与 Ace 在线聊天,聊得正 high,DPR 就被 FBI 给抓了;FBI 的人继续跟 Ace 聊,警觉的 Ace 及时中断聊天。
推荐先找时间读一下最大的网上黑市丝绸之路的兴衰,拍好莱坞大片的好题材。

Humble Bundle 如何对付在线诈骗行为

需要用户输入信用卡号在线购物的平台都得对付这种情况:用户使用盗来的信用卡购物,然后转手卖掉以谋利。卖游戏的 Humble Bundle 在本文分享了几种他们使用的防诈骗的手段:使用 Sift Science 提供的服务进行风险评估,短信验证,客服手工验证等。

Coding mobile-first emails

电子邮件是通知成熟的有购买能力的用户(尤其是商业用户)的极其重要的手段。但很少前端开发人员掌握制作 responsive 的电子邮件的技巧,这个话题也比较少有人提及。本文是很实用的手写自适应电子邮件 html 的教程。
要让电子邮件在不同屏幕大小的计算设备的不同邮件客户端上都正常显示,很难。

每天只开会10分钟

Pivotal 把一天会议的量都集中在早上9点后的10分钟内。前5分钟是公司全体员工 standup;后5分钟各组分别 standup。保证程序员高效工作,不被其他会议所干扰。晚上6点以前下班,可持续发展:)

2016/07/26 第650期

雅虎被收购:科技公司的生命周期

这四个词概括了科技公司的生命周期:开始,成长,成熟,整合。雅虎早已成熟,不再增长了;是时候与 AOL 等老战士们整合在一起,榨取最后一点利润。
这是商业世界正常的生命周期,只是科技公司的周期短了点,我们有生之年能见到不少完整的生命周期的。

科技媒体怎么了

对 Kara Swisher 的采访。她一贯犀利,嘲讽揶揄了科技圈大佬们脸皮薄,心眼多;比如刚在共和党的党代会上为 Trump 站台并公开自己是gay的 Peter Thiel ,将几年前披露自己是 gay 的 Gawker 网站搞到破产。

不要依靠关键字进行招聘

用某种技能做关键字或以著名公司作为关键字作为招人的标准,十有八九是招不到优秀人才的。keyword-friendly 的人往往会对公司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看起来是行家,其实很败家。优秀的人在从事现在这份工作前往往简历上不具备特定关键字。

与下属第一次 1 on 1 时问的问题

作者在 Etsy 做 manager,她针对每个下属都有一个 Evernote 文件,以文中列出的那些问题开始每个文件,都是不错的 1 on 1 的问题,侧重在如何帮助下属得到有用的反馈,帮下属成长起来。
那个最长的问题很不错:人要有效学东西与成长起来,需要有四要素:新挑战,很小的 ego,有反思与头脑风暴的空间,清晰的反馈;你的这四要素都如何了?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