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日报文章第5辑

2014/09/15 第41期

没任何东西是原创的

这个跟前天提到的Digg创始人的新app有关。整篇文章透露着这个信息:没任何东西是原创的 — 这个在《Hatching Twitter: A True Story of Money, Power, Friendship, and Betrayal》里反复被提到。

google不是第一个搜索引擎,youtube不是第一个视频分享网站,facebook更比第一个社交网站晚了近10年,twitter不过是把博客的字数限制在140字而已。那么,他们是怎么变成巨人的?很简单,他们只是在已被验证过的市场里,比别人做得更好而已。

1999年的时候拉风投是如此容易

这篇文章描述的情形跟《Dot.con: How America Lost Its Mind and Money in the Internet Era》(英文版@Amazon.com)里描述的一样。1999年的时候,你只要有一个idea,有几页ppt,(最好是商学院毕业的),就能拉到几百万的风投。不用有产品,不用有工程师,不用写一行代码,更不用有任何用户。 什么样的ppt在1999年能拉到风投?文章中给出了一个实例(slideshare被墙,国内的朋友可以看这里)。

教别人编程以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

这是一篇General Assembly的软文。General Assembly是三番城里一家教人编程的培训学校,有点蓝翔技校的意思。这样的编程学校在湾区有一堆的。因为现在码农就业市场火爆,基本上不做码农工作的话,在湾区消费如此之高(尤其是房价)的地方,很难有一个体面的生活。

但文章里讲的道理很对。常常你自认为你懂得某个技术,但你就是没办法给别人解释清楚。工作中,多帮助别人,多带新人,多pair programming,自己的技术也会提高不少。

大学生卖网站

他的游戏网站做得还挺专业的(从文章里的描述看):6万行php代码,用到new relic监控网站性能,使用cloudflare pro,租服务器一个月花$116 — 一个大学生有这样的投入相当不错了。

Product Hunt拉到6百万风投

Product Hunt从去年11月份开始做,到现在不到一年时间,已经吸引了足够的眼球。他们不需要对潜在的投资人做太多的宣传,因为投资人们都在用他们的产品。

从文中一长串的投资人名单中,看到了Ashton Kutcher — 如果你八卦一点的话,多关注点好莱坞电影的话,应该知道他。他前不久演了Steve Jobs,他前妻是黛米摩尔,他是第一个粉丝数量达到100万的twitter账号。

我们现在处在科技泡沫中吗?处在泡沫中的主要表现是,所有人,各行各业的人,有钱人都想投资,没钱的也都想买股票。

前几天跟我们头聊天,他说他当晚要去参加一个聚会,是一个身价10亿的人宴请硅谷各个公司的高管。什么人啊?他怎么赚到10亿的啊?他靠打篮球。。。nba球星。因为他,也想投资科技公司,所以先来探探水深不深。

那么,我们现在处在科技泡沫中吗?

2014/09/15 第42期

500px的创始人被踢出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

这样的故事不是第一次听到,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Scale会议

@Scale是Facebook发起的会议,主要由业界的领军公司里的人分享他们Scale底层架构、网站和移动app的经验。

今天我参加这个会议了,所以白天没时间更新湾区日报。

他们过段时间会把视频放到网上的。

我大部分时间都在Mobile Track,有LinkedIn, Facebook、Uber、Dropbox和微软的人分享他们做跨平台(ios, android, windows, Mac os等)app的经验。主旋律(Facebook, Dropbox和微软)是:

UI的部分都用native code。比如ios app的ui就用objective c,android app的ui就用java。
底层的逻辑用c++写,然后封装成library。
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IDL(Interface description language,类似thrift或protobuf)用来描述ui和底层的library的调用关系。

还有一些笔记,过段时间再整理出来。

事情正在起变化

今天有几个数据点:

传奇风投Bill Gurley接受华尔街日报的这个访谈(上面这个文章)显示出他对当前形势的担忧。No one’s fearful, everyone’s greedy, and it will eventually end. 一片乐观情绪,楼道里也能听到墨西哥的清洁工大叔大妈在聊最近买了什么科技股 — 是不是跟2007年的中国股市有点像?
今天科技股全面下跌,而且跌幅不小。特斯拉跌9%,微博跌11.59%,Yelp跌6.31%,Facebook跌3.74%,LinkedIn跌7.61% 。。。
联邦储备局近期可能上调利率。

这些都还不能说明什么,只是一些数据点。当数据点足够多了,就能说明什么了。

阿里巴巴:扬子江的大鳄

(图片来自Business Insider)

这篇文章是对纪录片Crocodile in the Yangtze的概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线购买观看 — 纪录片还挺好看的。

Steve Jobs在29岁时接受Playboy专访

那时候他才29岁。在访谈中,他也提到了创始人如果被提出公司是一件很糟糕很傻的事情;接受这个专访3个月后,他也被踢出Apple了。
从这个采访中可以看到,那时候(1985年)老百姓对个人电脑的用途还不是很清楚,很多人也不理解鼠标究竟是好用在哪里。29岁的Steve Jobs侃侃而谈,用很直白的语言描绘了电脑是什么,有什么用,未来如何前景无限好(预测了联网以后,个人电脑将会更加有用)。很少有人能在29岁的时候能把这些事情讲明白,即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 他当时其实也预料到自己不久可能会离开apple。他说:There may be a few years when i’m not there, but i’ll always come back. And that’s what I may try to do. 这是他1985年说的话。将近30年后看,什么感受?

2014/09/16 第43期

YC将在斯坦福开设创业课程

从课程网站上看,阵容很强大:Sam Altman,Paul Graham,Peter Thiel,Marc Andreessen,Patrick and John Collison(stripe创始人),Reid Hoffman,Ben Horowitz,Marissa Mayer(!!!)。。。

他们会把课程的视频放到网上。

再一个关于科技泡沫的数据点

这是另一个风投Fred Wilson为昨天Bill Gurley接受华尔街日报访谈点赞。

Hacker News上的网友对这篇文章的反应很强烈,大家纷纷对这种做婊子立牌坊的行径表示愤慨:还不是你们这些风投炒起的泡沫?

Docker新一轮融资$4000万

这真是一家坐火箭的公司。Docker的投资人/董事会里也有雅虎创始人杨致远。

从超级用户到CEO

这是Polyvore的故事。湾区的华人应该都知道这家公司,它的创始人里有在中国大陆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后来留学美国)。中国留学生工作后,开始创业的很少;做得好的,就更少了。因为大部分人都想有一个稳定的生活,向往大公司(比如FLAG),想早点拿绿卡,谈话三句话不离买房养娃跳槽拿卡搞deal。人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生活中的时间都用来关心买房养娃跳槽拿卡搞deal,自然就没时间(也没兴趣)搞创业活动了。 Polyvore网站是用perl写的。当时是3个创始人,一个伊朗人,两个中国人。其实创办网站之前,那伊朗人去面试了google,我现在的同事(当时在google)面试他的。后来google没要他。后来,就有了这个叫Polyvore的公司 — 类似的故事,Whatsapp的创始人去面试Facebook被拒,后来创办了Whatsapp。所以你如果找工作被拒了,不要灰心丧气,老天会给你补偿的。

2014/09/17 第44期

Yammer清理前端代码的经验

Yammer的infrastructure做得不错。

以前面试过一个Yammer来的工程师,2009年本科毕业,能力非常强。后来他拒了我们去了google,因为google给他的title是senior staff engineer(可以问问google的朋友这个title有多高)。再重复一遍,这是一个2009年本科毕业的。

现在是科技泡沫的3个理由;现在不是科技泡沫的3个理由

这个链接在国内可能被墙了。我放了个pdf版在这里:https://nfil.es/w/7WqDzm/

这篇文章是对前几天Bill Gurley接受华尔街日报访谈的一个回应。

3个理由我们身处科技泡沫中:

热门公司想拉多少钱,就能拉多少钱。
刚成立不久的公司拉钱之快之多,不同寻常。
码农又开始变成跟摇滚巨星一样炙手可热了 — 正常的工程师在linkedin上每天都能收到好些recruiter的骚扰,大公司小公司,听过名字的没听过名字的。几年前在学校如果收到google recruiter的骚扰,可能虚荣心还能有点小小的满足;现在已经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

3个理由我们不在科技泡沫中:

流向互联网公司的钱远没有1999年多。
IPO没有1999年那么疯狂 — 1999年那时候,IPO是一种marketing的行为,而不是为了筹钱。
美国湾区以外,似乎没有泡沫的迹象。

如何命名服务器

"There are only two hard things in Computer Science: cache invalidation and naming things. — Phil Karlton." 计算机科学中,你要给一堆的东西命名:网站(域名),变量,函数,服务器(hostname),文件,等等。经典教材《Principles of Computer System Design》里大篇幅地讲Naming的重要性以及实例分析。 在云计算的今天,命名服务器是很重要的。服务器的名字既要方便人类理解,又要方便机器理解(方便编写各种运维的脚本)。早些年一个公司有几台SUN的服务器就很给力了,所以每台服务器都有非常个性化的名字(有段时间大家都喜欢用希腊语给机器命名 — 我至今记得当时读书的时候,我办公室里用的机器叫feta)。 现在一个中等规模的网站都要好些台机器:一堆web frontend,一堆memcached,几台database,一大堆离线处理task的机器,一些api server(给app用),一些photo server(图片处理调大小之类的),可能有一些发邮件的服务器,有zookeeper,还有各种杂七杂八的做operation用的机器(比如puppet等)。再加上production跟staging各要来这么一套,机器数量就立刻翻倍。这么多的机器如何命名?这篇文章就总结得不错(应该很多朋友已经读过了吧),跟我们公司现在命名机器的方式差不多。

创业中如何避免合伙人闹翻

创业过程中,合伙人闹翻是很常见的: Facebook, Twitter, 以及最近的Snapchat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Create a culture around a set of shared values and live by them. 可以把公司的core value总结成几句话放大弄在墙上,大家签名 — 看过一些公司这么做了。
Define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clearly so things don’t fall between the cracks. 可能是在小米的《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书里看过,小米的几个创始人职责分明,互相不干预。
Make each other accountable for your individual parts. 公司里各个组早上都有standup,站着开会,5到10分钟内,每个人说一下昨天看啥了,今天要干啥。这样组内互相知道各自在做什么。
Communicate often, even if at times it can be difficult to do so. 很多矛盾都是因为误解产生的。
Have a plan should things fail between founders. 有点像婚前财产协议一样,开始合作前先说清楚如果闹翻了该怎么收场。
If things do go sour, take action swiftly. 快刀斩乱麻,早死早超生。

三六九等的Apple Watch

“What’s great about this country is that America started the tradition where the richest consumers buy essentially the same things as the poorest. You can be watching TV and see Coca-Cola, and you know that the President drinks Coke, Liz Taylor drinks Coke, and just think, you can drink Coke, too. A Coke is a Coke and no amount of money can get you a better Coke than the one the bum on the corner is drinking. All the Cokes are the same and all the Cokes are good. Liz Taylor knows it, the President knows it, the bum knows it, and you know it.” —Andy Warhol

美国讲人人平等,有钱人和总统喝的可乐跟穷人喝的可乐都是一样的。现在iPhone也是,大明星用的iPhone跟屌丝用的iPhone是一样的。

但文中猜测Apple Watch的不同型号会有截然不同的价位:

Apple Watch Sport (aluminum/glass): $349 (not a guess),针对带着iPod跑步的人群,以及原本从不戴表的人群。
Apple Watch (stainless steel/sapphire): $999 (猜测的价格)
Apple Watch Edition (18-karat gold/sapphire): $4999(猜测的价格),18K纯金,针对高大上的人群。不考虑功能,光18K纯金这一点看,其他品牌的表可能也得卖这个价。

如此一来,不同阶层戴的Apple Watch也不一样了 — 卖肾也不管用了。。不过手表原来的作用也是如此,普通人的手表就真的只是手表,有身份的人的手表就是珠宝首饰一般的物品。

文中还指出了Apple Watch跟Android Wear的本质不同:Apple Watch是一台功能齐全的电脑,而Android Wear只是Android手机的附庸品(超过了蓝牙的有效范围,就没什么用了)。几个月前同事从google I/O带回来几个Android Wear,我们把玩了一下,纷纷表示兴趣不大。

2014/09/19 第45期

iOS 8的新功能

你升级到iOS8了吗?

昨天升级了iOS8后,有一些app启动不了。我估计是那些app用了apple未公开的api,侥幸通过了app store的review。现在升级到iOS8了,那些apple对那些未公开的api进行了改动,这些app就崩溃了。

Yahoo会买下AOL吗?

上世纪末互联网泡沫中,AOL市值高达2千多亿,比现在的Facebook市值高不少。现在AOL市值才33亿。

阿里巴巴明天要上市了。AOL的股票今天涨的不错。阿里巴巴上市关AOL什么事?阿里巴巴上市 =》Yahoo会在上市当天套现近百亿=》Yahoo有钱买下市值才33亿的AOL。

8岁儿童测评玩具,年入百万

挺有意思的。他们家在Youtube上开了个频道。小孩自己测评玩具。 youtube仰仗一些成功的用户频道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C++14新特性

前几天参加了@Scale,会上Dropbox、微软等公司介绍了他们用C++写跨平台的代码让iOS和Android的app使用。回来后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有机会也用上C++做点跨平台的事情。经常看到web app、iOS / android app用不同语言实现了相同的business logic,一有改动的话,很难同步,回归测试要很小心。

C++11/14似乎在代码可读性上下了很大功夫。几年前新浪的新闻发布后台的CGI是用C++写的,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

高中生喜欢什么app

上面这篇文章是以其正在上高中的妹妹的视角看Snapchat, Instagram, Twitter,Facebook以及app的流行趋势。

高中生还处在青春期,一方面想表现自我,一方面又情感上很敏感。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snapchat在高中生里这么红了:可以快速地秀一下照片,但很快这些东西都会消失,被人评头论足的时间不会太长。facebook对他们来说算很老派的东西了,是爸爸妈妈级别的人在用的。

2014/09/19 第46期

比特币跌回$400

比特币的价格其实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上下波动不大。但现在,比特币的价格有了个确定的方向:向下,跌。

阿里巴巴上市了

阿里巴巴终于在美国上市了。今天是星期五。我记得Facebook上市那天也是星期五。很多人都很期待周末快点过去,很期待下周一快点到来。

如何进入Y Combinator

以后创业公司的创始人见面,会像询问各自毕业的学校一样(比如哈佛08届,伯克利03届),询问你是YC的哪一批公司的(比如12年冬季,13年春季)。

这篇文章对于不想申请进入YC的创业者(或做side project的)也很有帮助,因为他列出了一些YC面试过程的高频题(有点像考托福gre了。。),如果你能好好回答这些问题,对于自己正在做的公司/产品都会有更深刻的思考的。

科技寒冬可能马上到来

连续几天来湾区日报都提到这个沉重的话题

9/16: 事情正在起变化
9/17: 再一个关于科技泡沫的数据点
9/18: 现在是科技泡沫的3个理由;现在不是科技泡沫的3个理由

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是否处在科技泡沫中”,正确的问题应该是“科技泡沫何时破灭”。

Bill Gurley用直白的语言阐述了他的观点:现在startup烧钱速度很快,很多还没盈利一个月就要花几百万刀;之所以敢这么花钱,是因为拉钱很容易。当拉钱突然变得不容易了,烧钱的startup们就完蛋了。

昨天提到了Yahoo可能借阿里巴巴上市这波浪潮,买下AOL。想想AOL当年从市值2千多亿到现在市值30亿,几年的功夫而已。现在创业的人很多都没经历过当年泡沫破灭的惨状(我也没有经历过。。当时在中国,没怎么感受到),所以都很“勇敢”。

Twitpic被神秘买家收购,不关站了

月初的时候,Twitpic说他们面临来自twitter的层层压力,打算本月25号的时候关站。峰回路转,今天Twitpic的官方微博发布消息:

"We’re happy to announce we’ve been acquired and Twitpic will live on! We will post more details as we can disclose them"

他们被收购了,买家不明。莫非是Twitter把他们给收购了?要不然,这个作为Twitter附庸品(外挂)的startup,被收购后还是要面临来自twitter的压力啊。拭目以待。

2014/09/21 第47期

好的创业者:时时刻刻懂变通,会来事儿

这是Paul Graham总结的好的创业者应有的品质:Relentlessly Resourceful

今天想了很久这两个词该怎么翻译成中文。勉强翻译成:时时刻刻懂变通,会来事儿。你有更好的翻译吗?

收购大潮

今年大公司收购小公司的量是2000以来最高的一年(今年才过去不到9个月)。

以前听过一个说法,什么时候该把你的公司卖掉?两种情况:

对方开的价格高到你自己都想象不到。比如whatsapp,$190亿。
自己的公司发展达到一个瓶颈,尝试了各种方法,依然发展有限,不如卖掉得了。比如paypal。

Evernote的办公室之旅

这是Evernote的旧office: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evernote-office-tour-2012-4?op=1

这是新office:

http://techcrunch.com/video/evernotes-notable-office-tc-cribs/518419307/

成长中的创业公司都不敢长租,毕竟人员扩张太快。一般office租期1年到2年。

YC的Startup Library

争取把里面所有的文章和书都读一遍。

Facebook上的水军

对于雇佣水军倒不稀奇。真正有意思的地方是,通过正规途径花钱在facebook上做广告,吸引来的用户质量非常差。这个文章讲了,通过facebook上正规做广告吸引来的点赞(like)的人,本身就是点赞狂人,见什么点什么,也不管是不是真的感兴趣。
湾区日报在facebook上的页面现在有117个like,其中有100个like是我自己花钱在facebook上做广告吸引来的 — 确实质量很差,他们点赞的页面成百上千,所以newsfeed上的信息多得看不过来,根本就注意不到你页面的更新的。

2014/09/22 第48期

像1999年那样狂欢

由于nytimes被墙了,我把内容搬到这里:

https://nfil.es/w/8gy9aX/

这是去年NYTimes上的文章。文章里透露出的焦虑远没有最近大家看到的文章那么强烈。毕竟在信息时代,一两个星期能改变的事情太多了,更何况1年?

Draw Something的故事

两年前的故事了,但在这个充满浮躁的时代,还是应该再温习一下。 当时Draw Something高价卖给Zynga的时候,很多人以为这是另一个一夜暴富的故事。跟其他“一夜暴富”的故事相似,他们失败了许许多多次,濒临破产,差点放弃,最后才“一夜暴富”的。这应景了前面的“关于Startup的十三句话”里的"Don’t give up."。 做Draw Something的那家公司在一夜爆红以前,脚踏实地地做了5年,做了34个你没听过的游戏。一个最最最普通的app,至少要投入100个小时的时间;而精心打造的游戏类的app,需要的时间要长得多 — 前面有提到facebook那个ios app有200人全职在做。没有做过并亲手把app送进app store的人,普遍会低估了做一个app的成本,很多人可能以为做一个app只要1个人,用1,2天的时间就够了 — 呵呵。 文章里也提到了做angry bird的公司,在angry bird红以前,他们也做了51个游戏,攒了51个游戏的经验。 如果你正在做app,要做好打怪练级的准备。刚开始做的几个,甚至几十个app,都只能当做在攒经验。经验值攒够了,或许(只是或许)能有一个红的。10,000个小时的专业训练是必须的,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公司。很多人羡慕别人22、3岁就已经做了个软件卖了多少多少钱。但别人是12、3岁就开始写专业程序的啊,也是经过10年努力的 — 如果你已经27、8岁了才开始觉悟,你能做好用10年工夫打怪练级吗?

Github的扁平化管理促进创新

这是一篇长文,但在文章开头有语音朗读,你可以有空的时候带着耳机听一下。

大家都听说google有20%的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其实这个20%的时间现在已经名存实亡了。在Github里,他们是100%的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尽管这样讲比较夸张),但基本原则是,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工作效率才会高,才能比较有创造力。

科技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没重大突破了

这个采访可以看做是Peter Thiel对他的新书《Zero to One: Notes on Start Ups,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Amazon.com) 进行的宣传造势。 "We wanted flying cars; instead we got 140 characters."

关于Startup的十三句话

Paul Graham写的关于startup的十三句话。

Pick good cofounders.
Launch fast.
Let your idea evolve.
Understand your users. Paul Graham认为这句话是最重要的。
Better to make a few users love you than a lot ambivalent.
Offer surprisingly good customer service.
You make what you measure.
Spend little.
Get ramen profitable. 这句话在《The Launch Pad: Inside Y Combinator》里被反复提到。
Avoid distractions.
Don’t get demoralized.
Don’t give up.
Deals fall through.

其实一开始他想写十句话。这个链接重播了他的整个写作过程:https://code.stypi.com/hacks/13sentences?doomed=true%C2%A0%EF%BC%88stypi%E4%B9%9F%E6%98%AFYC%E6%8A%95%E8%B5%84%E7%9A%84%E4%B8%80%E5%AE%B6startup%EF%BC%8C%E4%BD%9C%E4%B8%BA%E6%8A%95%E8%B5%84%E4%BA%BA/%E5%AF%BC%E5%B8%88%EF%BC%8C%E5%BD%93%E7%84%B6%E8%A6%81%E4%B8%8D%E9%81%97%E4%BD%99%E5%8A%9B%E5%9C%B0%E6%A4%8D%E5%85%A5%E5%B9%BF%E5%91%8A%E3%80%82%E3%80%82%E3%80%82%EF%BC%89

2014/09/22 第49期

创业的好理由与坏理由

这是Facebook的创始人之一Dustin Moskovitz写的。他不是计算机系出身的。看到Mark在搞网站,也想加入,就去找了本perl编程的书学编程。后来Mark告诉他,其实我用的是php。 这文章的坏理由部分挺有讽刺意味的,说白了很多人创业、或者加入startup只是虚荣心作祟而已。

给19岁的上进少年的建议

明天Y Combinator在斯坦福的创业课程就要开讲了。他们推荐的课前读物有两篇文章,这是其中一篇,下一条推荐的链接是另一篇。

这篇文章里,YC的新头目Sam Altman给19岁上进少年的一条建议是:

build stuff and be around smart people.

其实这个建议放在人生里的不同阶段都很适用。有一次电话面试一个硕士刚毕业的孩子,他回答得很糟糕。最后他还向我抱怨现在创业公司都想招有经验的人,他们这种刚毕业的人没有活路了都。我当时就反问他,大学4年(在中国读的),硕士1年(某著名的1年CS硕士项目的美国名校)里,你除了上课做的project以外,自己有做过任何project吗?他说没有。那我问他,为什么没有自己动手做project?是你对计算机没兴趣还是上课太忙了没时间。他说,上课太忙没时间。然后我就无语了。有工作经验指的并不是在公司里上班。更重要的是自己能主动地去做东西。上课太忙不是借口,大家都读过书,都这么忙过来的,都还是能挤出时间自己做自己感兴趣的project的。

Facebook关闭一个数据中心以检验系统稳定性

这是前几天去开的@Scale会议上,Facebook的global head of engineering做的keynote speech。 这有点像军事演习一样。他们进行这次演习之前,也做了相当多的准备工作,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 万一关了一个数据中心后,真个网站真的挂了,那就不好看了。 这样的演习是很有必要的,防范于未然。要是发生地震或大海啸,一个数据中心完全挂掉的情况还是可能发生的。

OhLife关站

OhLife是一个很简单的写日记的服务。每晚他会发邮件给你,问你一天过得如何。然后你回复这封邮件,回复的内容就变成了日记,放到他们的服务上。OhLife也是Y Combinator 2010年春季班的。没有什么线上服务是永恒的,OhLife坚持了4年,关站了。

他们关站的理由是:

We haven’t been able to grow our user base or make OhLife financially stable

Hacker News上网友们纷纷感到惋惜。但也有网友对他们只提供2周的时间让用户自行下载用户数据感到不满 — 两周时间太短了!

我一直对电子邮件相关的线上服务很有兴趣,因为我自己也做过一个发邮件上传文件/创建网页的线上服务。电子邮件是很古老的技术,几十年来都没太大变化。可能在国内读书不会觉得电子邮件的重要性。到了国外读书,并且工作后,发现生活中1/3以上的时间都在处理电子邮件。所以在电子邮件领域,应该还有一些可以创新的地方的。

p.s. 在网上找到了一篇4年前36kr报道OhLife的文章,是翻译自TechCrunch的。这个36kr翻译的文章的结尾说"OhLife 是目前 YC 的第三个项目——之前的两个分别是 IDidWork 和 MeetingMix" 。TechCrunch里的原文是"OhLife is actually the third startup to come from this YC team — the founders previously built IDidWork and MeetingMix"。大家看出问题了吗?翻译出现了错误。可见看英文原文的重要性。中文翻译的文章难免会有差错,即使是来自像36kr这样的知名网站,而且是由创始人亲自翻译的文章。

Hopscotch: 制作页面引导的js框架

这是linkedin开源的javascript框架,可以很方便地做页面引导:

几个月前看到一个同事在用(以前在linkedin工作过),我也在自己的side project里试用了一把,很方便很好用。

2014/09/24 第50期

静态的思维和成长型的思维

推荐这篇文章,是为了分享下面的话:
In a fixed mindset, it’s all about the outcome. If you fail, you think all effort was wasted. In a growth mindset, it’s all about the process, so the outcome hardly matters.
之所以分享,因为以前面试一个从Facebook过来的工程师时,他说他很担心加入小公司,要是公司最后失败了,自己这两年的时间也浪费了(他英文原话跟我上面引用的all effort was wasted,一模一样)。你想跟这样满满负能量的人做同事吗?

Google竞争对手DuckDuckGo的故事

DuckDuckGo是很神奇的一家搜索引擎公司。它经营了一个很好的生态系统,用户可以在这个搜索引擎的框架上写各种小工具。可惜的是,DuckDuckGo最近也被墙了。 前面几期有提到,DuckDuckGo本身是用perl写的,Polyvore和Craigslist也是perl写的。我本科时候除了学校教的C++外,自己学的第一个语言也是perl,当时大一寒假写了个博客,连接mysql。我也不记得当时为什么学perl,好像是在某个FreeBSD的论坛上看到的(本科时候我的电脑上装的是FreeBSD,现在想想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10年前,或者十几年前很多网站都是perl CGI,或者用perl生成一堆的静态html文件。

产品设计师报酬如何?

答案是:跟工程师差不多,$10万到$15万一年(不包括股票以及各种bonus)。

设计师做的事情很细,也是很花时间的一个工种。前段时间勉强跟公司里的一些designer学了点Sketch的皮毛,看到他们日积月累做的各种图标、界面,各种可重用的UI元素,立刻对他们肃然起敬。那种attention to detail的级别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Scale上关于Caching的内容

这是OpenDNS的engineering blog上整理出来的@Scale会上关于Caching的内容。

前面提到了,计算机科学里两大难题:1)cache invalidation;2)naming(半开玩笑性质的)。Cache在实际应用中相当关键;为网站提速的是它,带来麻烦的也是它  — 比如,没有及时invalidate cache,其他地方读到过时的数据;某个cache的key被访问的次数过多,导致那台memcached机器的连接数量严重超标,然后连锁反应前台的web server通通挂掉;某台memcached机器莫名其妙挂了(用AWS这样的云服务常碰到的事情),前台读不到cache就猛读数据库,直接DDOS数据库;等等等等。这些都要熬多少个夜晚攒下的troubleshooting的经验,才能以后长个心眼。

阿里巴巴上市后,雅虎变成买家还是卖家?

阿里巴巴上市后,雅虎有了很多现金。购物是女人的天性,CEO Marissa Mayer开始了新一轮的shopping。今天,雅虎刚买下一家印度公司。。。

文章也猜测阿里巴巴或者软银都有能力买下雅虎。但我觉得不太可能,老牌硅谷互联网公司的那点骨气还是有的,而且雅虎现在手里的牌也不会太差。我相信雅虎会坚挺下去,要嘛慢慢回复往昔风采,要嘛慢慢衰亡。要知道Apple在1997年的市值也才$23亿,现在市值$6000亿。雅虎是不太可能像Apple那样伟大复兴,但应该也能比现在有点起色吧。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