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日报文章第27辑

2015/06/29 第261期

四种运气

算是 Marc Andreessen 的读书笔记吧。很多人“抱怨”别人运气好而自己运气差,其实大部分的运气都是自己攒来的,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日积月累的打怪练级是很有必要的。
想要取得各种好运,多尝试新东西,充满好奇心,善于总结归纳,以及下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
"I think there is a roadmap to getting luck on our side, and I think this is it."
文章里 "Chance" 与 "Luck" 同义。 四种运气分别是:

Chance I is completely impersonal; you can’t influence it.
Chance II favors those who have a persistent curiosity about many things coupled with an energetic willingness to experiment and explore.
Chance III favors those who have a sufficient background of sound knowledge plus special abilities in observing, remembering, recalling, and quickly forming significant new associations.
Chance IV favors those with distinctive, if not eccentric hobbies, personal lifestyles, and motor behaviors.

机器写作

看起来有一定质量的机器写作,好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句话看起来像机器人写的吧?)
忘了哪几个账号了。有一些微博账号号称机器写作、机器自动发新闻,但仔细一看发出来的微博是 “来自 weibo.com” 或 “来自 iPhone 6”。到底是机器写作,手动发微博;还是手动写作,假装机器写作,手动发微博?

App Store Review Guidelines

这是Apple的官方文档,比想象中的要短一些。遣词造句不像一个大公司的科技文档,更像是从个人视角写的博客文章。iOS开发者们,你们有没有仔细读过这份文档?
【湾区日报】的iOS App新版本原计划6月14日能上线的,已经Wait for review 20多天了。联系了几次Apple客服,都让我耐心等待。最后我直接撤下,换下一个版本,希望能在10天内审批通过。

Uber如何攻占波特兰

属于先上车后补票型的,不管合法不合法,先上线;煽动人民群众给政府压力;摆出数据,证明uber在其他城市如何改善了环境、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
Uber现在很有经验了,每推进到一个城市,都有playbook可遵循。

这封邮件是Reddit的起源

大三的那个暑假,Alexis Ohanian的教授带他到新加坡参加一个会议。在那里,他下定决心要创业,然后发了这封邮件给好友Steve Huffman,邀请他一起创业。后来他们换了几个idea,最后做成了reddit。关于Reddit的历史,以前有分享过:【Reddit 的前生今世】
回头看,人生总是有那么几个神奇的时刻。

2015/06/30 第262期

在政府部门工作6个月后回到湾区的感悟

软件工程师如何才能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好像大家都在做各种没意义的app,而不是去解决大的社会问题。而真正在解决大的社会问题的组织(比如政府)却很落后,没啥好的软件项目。
如果能到政府中,让政府变得好那么一点点,是不是也算对整个社会做了巨大贡献 — 比在某个福利好的大公司做某个app的某个按钮强一点?
文中引了一篇以前我推荐过的文章【硅谷青年】,说湾区的人在做“ helping rich people find taxis more easily, selling ads more effectively, or building sexting apps”,意义不大。然后在Hacker News上,大家讨论热烈。

The Compounding Returns of Content Marketing

经营一个好的博客、tutorial对产品的营销是很有帮助的。想想有多少次搜索配置服务器相关的东西,不小心进了DigitalOcean的tutorial。文中讲了两种类型的内容,一种是evergreen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内容,发布了几年后,仍有无辜的读者进来阅读),一种是temporal(时效性强的内容,像新闻一样,但随着时间推移,进来看的人大幅减少)。

给实习生的职场建议

即使是工作几年了看看这些,也还有些挺有道理的。“Shed your ego and open yourself up to learning.”

The role of a Senior Developer

工作了三年的工程师,算不算Senior Engineer?归类Junior或Senior不是简单地看工作年限的。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很多句话都是那种“我心里也是这样想的,但让他给表达出来了”的感觉。
"…direct application of this sort of theory results in over engineered systems that are flexible in ways that don’t matter, and inflexible in ones that do matter."
"A senior developer will understand that this job is to provide solutions to problems, not write code."
"A senior developer understands that you cannot do everything yourself, and that their primary role is to help their team get better, in many of the same ways they themselves strive for personal improvement."
"A senior developer understands that leadership is not about power, it is about empowerment. It is not about direction, it is about serving."

Instagram unfiltered

金融时报对Instagram CEO的采访。有3亿月活跃用户,2亿日活跃用户,用户平均每天花21分钟在他们的app上。Instagram是什么?它是"visual pulse of the world"。
Instagram CEO Systrom今年31岁(83年底生的)。他十几岁时候的记忆是在诺基亚手机上玩贪食蛇。
Instagram上线第一天下载量就有2万5000。2012年只有13个员工的时候,被facebook以$10亿买下,那时候他们活跃用户有2700万。
用户故事:61岁的老太太是早期用户,抢注了@food与@baking的用户名;名模、明星们都乐于使用Instagram上传自己照片;Instagram还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有些盈利模式有点像微博用户收钱做面膜广告一样)。

2015/07/01 第263期

15个改善App用户体验的growth hacks

改善了用户体验,用户爽了,口口相传了(word of mouth),就能有growth。人性化的小细节(比如搞笑的错误提示)都很有用的,Slack在UI的语言上做得很好。

Messaging And The Apple Watch

Watch很适合推送消息。但通讯是双向的,你收到别人发来的信息,却没法回复(Watch上没键盘、系统预设的文字回复不够用),是很糟糕的事情。

密码的未来是不需要密码

头脑风暴一下,现在有多少种不用输密码就能登录一个服务的手段?通过邮件/短信发一条特殊链接给你(比如最近的Medium)、iOS Touch ID(指纹)、人脸识别等。

创业公司需要花时间写博客吗

再来一篇讲内容营销的文章。写博客要有俩正确的目标:1)Build an inventory of helpful content;2)Grow an email list。前者指的是发布合适的文章,一年两年后,还是有人不断通过搜索引擎进来看,发的文章多了,进来看的累计人数也多了,所谓的常青内容(evergreen content);后者则是通过正当手段获得读者邮件,有了读者邮件后,好处多多(比如以后就能理直气壮地发营销邮件了)。

Let process be implemented by those who practice it

我们谈论各种明星科技公司的时候,往往会发现,他们最让人惊艳的地方往往不是技术,而是制度。看黄易山如何总结他在Facebook时候管理工程团队的经验。
"People feel greater ownership over process they create themselves, and are thus more empowered to adjust it in the future as circumstances inevitably evolve rather than allow it to calcify. "

2015/07/02 第264期

是忠臣还是雇佣兵

现在的员工更像是雇佣兵,在同一家公司工作2年都算老员工了;“忠于”公司这样的语言,听起来像笑话一样。有没有办法让员工稍微“忠诚”一点?别把公司开在热门的地方(比如硅谷))– 但不好招人、建设好公司文化、成为好的领袖(而不只是管理者)。
"… leading is that special thing. It is charisma, it is strength, it is communication, it is vision, it is listening, it is being there, it is calm, it is connecting, it is trust, faith, and belief. "
Mission driven companies have something most companies don’t have. They have “why” that keeps the team together through difficult times and when the compensation isn’t close to “market”.
"values are the house and culture is the furniture"
In the Bay Area and NYC, your employees are constantly getting hammered to leave for more cash, more equity, more upside, more responsibility, and eventually it leads to them becoming mercenaries.

How to prioritize customer research when everything is a priority

这篇Google Ventures的文章问的几个问题不错。

当我得知电脑也有灵魂

Paypal创始人之一、前CTO Max Levchin回忆他的电脑初体验,很浪漫主义。工程师聚在一起也经常会互相问起为何与电脑结缘的。

程序员如何要求涨工资

工程师很多都不善言辞,认为沉默是金,不会去争取自己应得的。If you don’t ask, you don’t get. 既然都能刷题面试,为什么要求涨工资这种事不会也练习一下?

斯坦福商学院毕业的创始人的特点

尤其是对比了斯坦福商学院与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在创业方面的表现。斯坦福商学院毕业的比较容易拉到风投,将近一半有技术类的学位,创业前已经有平均6.4年工作经验,年龄多是30多岁。

2015/07/03 第265期

不要轻视年轻的风投从业人员

一方面,创业者急切地找风投要钱;另一方面,风投里的人急切地找好的创业项目投资 — 特别是年轻、初出茅庐的年轻VC(associates、analyst),都想证明自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The Case for Startups to Make Radical Transparency the Top Priority

创业团队里的信息公开透明,减少猜疑、减少谣言,让员工有足够的信息可以有效地做决策。
Being as transparent as possible, effectively transparent, is a major way for teams to come together around big, difficult missions.
"By being more open and admitting mistakes and sharing difficult news, you become more connected to the people you’re working with."

创业公司的创始人都做些什么

从Maker转型做Manager后,从单纯写代码到做各种杂事:管人、管产品、写博客(内容营销)、哄用户开心、哄员工开心、确保银行里有钱、不断学习等。
相关阅读:【Maker 的日程安排与Manager 的日程安排】

风投是线下的社交网络

以Greylock为例,他们去年组织了26场线下的聚会(今年计划至少办75场),邀请他们投资的公司的创始人、员工,以及业界其他公司人一起活动。毕竟现在那么多人创业、不创业的话跳槽也很频繁,多认识人多了解些八卦还是不错的。

创业公司最好的报酬:rate of learning

学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实践;小公司、创业公司给你比较多的机会去实践;审批的程序比较少(或者根本没有),所以你可以快速实践(实验)很多东西,大大加快了学习的速度。
创业公司现金报酬一般比大公司少,但也不至于少太多,就当做为快速学东西交学费了。

2015/07/04 第266期

Playing Startup

PayPal与LinkedIn早期员工Lee Hower写的。创业、或者加入startup已经变成一种很酷的娱乐项目,太多人想发财又不愿吃苦。作者回顾了当年他们创业时候最“不酷”的部分:努力工作。
不管是PayPal或LinkedIn,刚开始的时候早期员工各个都是工作狂。文中提到了当时PayPal的CEO Elon Musk经常睡在办公室。

72小时,Facebook上线给头像加彩虹色的工具

(原链接被墙,打印成pdf放在这里:https://nfil.es/a/NqqHfm.pdf/%EF%BC%89
两个实习生在hackathon的project。高度重视、快速反应,抓住时事热点,预感高等法院极有可能通过同性结婚法案,赶在这个事件发生前的几个小时,上线这个小工具。体会一下,什么叫Move fast。

有经验的工程师写代码过程中使用google的次数多吗

一个在业界摸爬滚打10几年的牛逼C++工程师(或名校计算机系教授),为了写10行javascript代码,或许需要google一下:)很正常。就像计算机系phd不见得都会修windows注册表的(实际上没几个会的)– 你不是学计算机的吗?怎么这都不会,哈哈。

Quora的iOS原生App里有哪些部分用到HTML5

在需要快速迭代的部件,使用HTML5/javascript(WebView),方便A/B testing — 不用等待漫长的App Store的审核过程。
话说湾区日报的iOS app的最新版已经被关在App Store里快一个月了,至今还没放出来。

Coding for Obsolescence

Medium的Head of engineering的文章。“写代码又不是造金字塔。” 在startup里,代码进化得非常快。做好模块化,经常(小规模地)refactor,而不是全部重写。

2015/07/05 第267期

Circa失败的原因

又一篇分析新闻App Circa为何失败的文章。为何失败?无趣、忠于事实、不搞标题党。

Buffer极度透明、公开的文化

Buffer是一家“奇葩”的创业公司,几乎把所有信息都公开了。对外公开所有员工的薪水、公司实时的盈利数据、项目计划、员工读的书等;对内公开所有人的邮件。我们外人则可以把这些当做具有实战意义的创业学习资料:)
从他们的dashboard,可以看到本月赚了多少钱、当前有多少客户、流失多少用户等数据。最酷的是Live Stream的部分,实时更新收费情况:几分钟前,某某客户付了$10;几十分钟前,某某公司付了$102 …

一眼识别出糟糕的UI

"如果你让一个没经验的、非技术人员设计UI,通常这个UI会看起来像是在 Excel 中做出来的” 。。。

Thoughtbot的员工手册

周末到了,放一篇优质长文。Thoughtbot是一家做网站、做app的咨询公司。这个手册含盖了公司管理理念、产品设计流程、技术的选择、开发环境设置、开发流程、销售、招聘、运营等方方面面。
可以把这篇文章当做运营一个小公司的指南。他们在安排时间上,一周会有一天作为"investment time”:贡献开源代码、贡献公司内部员工用的dot files、写博客、贡献各种编程教学资源 — 也就是投资自己、投资公司、投资社区。投资,不是投机。与其拿钱在股市里投机,不如好好投资自己的时间。

坚持每天写代码

与写文章一样,写代码也能帮助思考、激发灵感。"Writing is thinking"。不用每天写全新的东西,可以重构以前写的代码、可以用一个不同的语言重新造轮子 — 这些都能让你学到很多东西:新语言、以前未发现的语言特性、新灵感、新工具、新开发流程等。

2015/07/06 第268期

我们需要好好聊一下 startup

一篇对当前形势很不错的思考。文章最后提到的"Watch out for fixed costs”很对,现金吃紧了可以裁员,但那种签了5年合同的豪华office却仍是烧钱的主;所以租办公室不要租那么长时间。

Microservice Trade-Offs

Martin Fowler对于Microservice的思考,好处与坏处。其实,一台机器的计算能力比大部分人想象的要大得多,多数情况下根本不用上分布式系统。

我们的职业生涯“一团糟”

很有意思的思考:我们的父辈一辈子就做一份工作;不久前一辈子可能有少数几份工作,都是线性的职业生涯,一份工作结束了换另一份工作;现在,很多人都同时有几份工作:白天正经的工作、下班后side project、各种合同工。等以后退休了,回顾我们的职业生涯,会发现我们的职业生涯其实“一团糟”,非线性的。这样挺好的,可以在有限的人生体验很多不同的东西,会很精彩。

我与Startup结缘的时刻

英语专业毕业的Jessica Livingston原来从事无聊的工作。在一次Party上认识了Party的主人Paul Graham(后来的老公与事业合伙人),受到启发开始采访创业者开始写书,从此热爱上startup的世界。

Buffer背后的故事

昨天分享了【Buffer极度透明、公开的文化】,反响不错。今天推荐的这篇文章里,Buffer的创始人介绍了他们这家创业公司的起源。
他原来是做网站的,接私活的freelancer。自己有定时发tweet的需求,所以做了Buffer。上线第一个月,有100个注册用户,其中3个是付费用户。第一个付费用户出现在上线三天后,付了$5。运营了半年后,才全职做这个startup的。在每个月赚$1.3万后,有5.5万用户后,才开始种子轮融资。如今,他们每个月赚将近$55万。
里面也提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现在(基本上)所有人白天一份工作,晚上回家都自己做点side project;但回到家很累了,哪有精力好好做side project?Buffer的创始人是这么做的 — 他早上早起,把自己一天最有精力的时间投入到side project中,然后再干“正事”。

2015/07/07 第269期

深入浅出 network partitions

CAP里的P。这是一系列博客文章的第一篇。之后的文章实例分析了众多系统在network partitions的情况下如何反应,包括postgres, redis, zookeeper, kafka, cassandra, elasticsearch等。挺生猛的一系列文章。系统领域从业人员、爱好者们、民科读一下,还是能学到些东西的。

基于Bitcoin的去中心化的Reddit

作者是在Reddit短暂工作了4个月即被开除的工程师。Reddit最近有不小的麻烦。文章提出了去中心化的Reddit的设想:有两种用户,超级用户运营P2P的reddit节点,普通用户用少量比特币付费给超级用户下载内容来看;为鼓励用户多发高质量贴,点赞就是用比特币打赏。
听起来有点新闻组的意思。

Why Invest in Tools

非常不错的宣传Facebook企业文化的文章 — 作者本意很伟大,我小人之心了 — 在公司里做小工具、做开源软件、做编程框架,背后当然有拯救全人类的伟大动机;但俗一点说,这些举动都是不错的PR、营销素材。。。公司应当适当地鼓励、允许员工有这方面的自由。
文中提到,即使在facebook这种比较开放的环境下,你自己花时间做一个(看起来与公司产品无关的)东西也会遇到很多反对的声音。都有风险,很多会失败。在失败了很多东西后,仍然有HHVM,GraphQL,React,ComponentKit,Flow等流传于世。

Alfred 的故事

Alfred 基本上算是 Mac OS X 的装机必备了吧。它的开发者是一对夫妇。与许多伟大的软件、线上服务的诞生类似:做自己也想用的东西。上线两周内,下载量35000。
被问到如何看待同类竞争软件时:“There has never been a strategy to "compete" in our mind; our objective is to create an app that is truly useful, stable and always-evolving, regardless of who else is in the market. By staying focused on creating a great product full of useful features, rather than playing a game of tit-for-tat with a competitor, I think we’ve built a better product and have a happier community of users.”

Snapchat的CEO讲述Snapchat的故事

Mark Zuckerburg恐吓Snapchat的俩创始人:我们正在做Snapchat同款,叫Poke。俩创始人回到办公室后第一件事,为6个员工每人买了本《孙子兵法》。hmm …
Snapchat CEO Evan Spiegel也是富二代,爸爸耶鲁法学院毕业,妈妈哈佛法学院毕业。Snapchat刚上线时其实并不火爆,一个夏天攒了127个用户;后来由表妹引入当地高中才火了起来:上课拍照传小抄,阅后即毁,老师抓不到证据。Snapchat是Google App Engine的大客户啊。

2015/07/08 第270期

Engineering Alignment

Chewse的年轻的女CEO写的。我知道旧金山城里很多创业公司的员工用餐都靠这家公司提供。文章提供了三个小技巧来帮助团队“统一思想”。

As Reddit Burns, Some Hard-Earned Lessons on Building an Open Community

"Online community platforms attract the best and worst of humanity."

开除差的员工动作要快

Hunter Walk的文章给出了不愿意开除员工的五个借口,然后一一反驳。
"You’re setting a low bar for performance and communicating that it’s acceptable. You’ve filled a seat and using dollars plus equity for someone who isn’t going to create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magic that startups require to find escape velocity. You want a horse-sized duck at your startup, not 100 duck-sized horses."

硅谷时钟: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的无尽循环

作者是Square的PR团队老大,以前也是google的PR老战士。一看就是见过世面的。媒体号称是无冕之王,但多是纸老虎。文章很有创意地把媒体对一家公司正面报道、负面报道的周期比做一天(硅谷时钟,12小时)。

0点,没人在乎你;
1点,发布新产品;
2点,主流科技媒体盛赞你(今年SXSW后的Meerkat);
3点,主流媒体盛赞你是行业颠覆者(今年的Zenefits);
4点,你是硅谷最牛公司(今年的Slack);
5点,全速增长势不可挡(今年的Airbnb);
6点,你是全球最牛公司;
7点,开始有人唱衰你(今年的Twitter);
8点,你丫根本不赚钱(今年的Dropbox);
9点,所有新闻都是负面的(2014年的Square);
10点,公司一团糟(最近的Reddit);
11点,上纲上线各种政治不正确(2007年的Facebook);
12点,全球最差最道德败坏的公司(Uber?)。
硅谷时钟的一天结束了,你迎来了另一个轮回,0点(今年的微软)。

当一个负面报道出现了,甚至是极度负面的报道,别急,冷静:doing nothing is doing something.
“You’re never as good as everyone tells you when you win, and you’re never as bad as they say when you lose.” — Lou Holtz
"So just ignore the chatter and ship. If your business is a good one and you know how to manage the clock, your story will take care of itself."

昔日的奥巴马竞选班底今何在

某种程度反应了美国经济重心的迁移。昔日的天子近臣,离开白宫后到哪里发展(捞钱)比较好?不是纽约,不是LA,不是芝加哥。文中列出了一串的公司名与人名,他们都在硅谷。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