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日报文章第61辑

2016/06/06 第601期

工程师如何谈薪水

如何回答recruiter的问题:"你现在的工资是多少","你期望的薪水是多少","你手头有哪些公司的offer以及具体数字" – 不正面回答,诚实但不要泄露太多自己的信息;文中有回答的模版可以参考。
文章很长,最后还大篇幅讲了如何跟老板要求涨薪水,希望对害羞内向的工程师们有所帮助:)

不需要也不想要依靠风险投资

文中讲了三个不拉风投自给自足的创业案例:在线卖床垫的Saatva,真人信息搜索引擎Spokeo,进口牛肉得到Verde Farms。后两个案例其实是没找到合适的风投,就索性自给自足了。

雅虎的衰落

从雅虎每个季度的财报里去找手机相关的关键词,比如phone和mobile。很明显地,2012年Marissa Mayer接任CEO以前的财报很少提及手机。雅虎太晚进入移动互联网;或者是雅虎这种门户网站本身就不适合移动互联网?

Blue Green Deployment

就是部署新版本的web app的时候,让旧版与新版的代码同时跑,只需将load balancer从旧版代码切换到指向新版代码。如果新代码有问题,可以瞬间rollback。
听起来很简单,实践起来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1,db schema migration要先于部署代码(文中提到的);2,最好新旧版的代码使用不同的task queue(文中没提到的);3,如果有类似cron的定时任务的话,必须引入一定机制保证同一个job要嘛跑旧代码要嘛跑新代码(文中没提到)。

将Buffer增长到年收入$1000万的10个经验教训

Buffer联合创始人的文章。做了5年半,300万个注册用户,90多个员工,年收入$1000万。10个经验教训涉及了创业的许多方面,很平实,不浮夸。

2016/06/07 第602期

Rails已经赢了

为Ruby on Rails鸣冤的文章。Rails简单易学,适合中小型CRUD项目;鉴于世界上大部分创业项目的生命周期里,都属于小型项目的范畴,Rails完全够用。大规模Rails代码的真实案例:Heroku,GitHub,Twitter等;至少是靠Rails撑过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有钱有人后就能做很多酷炫的事情了。

The Art of Closing

开源项目维护者们是活雷锋,不拿钱还要忍受他人的怨恨。例子:某人发了pull request,项目维护者觉得这个pr不好,拒绝了;某人就怨恨上了项目维护者。开源项目维护者们如何巧妙友善有艺术地拒绝某些pull request?毕竟人都是有ego的,都喜欢被表扬被接受,都害怕都怨恨被拒绝。

科幻电影中的UI设计

本文算是meta interview吧。本文采访了一个谷歌的UI工程师;他业余时间采访了设计科幻电影里各种酷炫设备的UI的人。与现实中的产品UI设计相同与不同在哪?很有意思的一个题材。
他以前采访科幻电影里酷炫UI设计师的归档:这里。

其实你并不需要co-founder

很多风投或YC之类的机构都偏爱有多个联合创始人的创业团队,因为创业很难,有太多事情要做,你一个人做不来。没错,但你不需要co-founder,你需要的是一个团队。你得分清什么人是co-founder,什么人是founding employee。

Alphabet的子公司Nest:经费无上限,产出无下限

与Google同为Alphabet旗下子公司的Nest负面新闻不断。整个公司1200多人吐血加班,但产出少得可怜。也是属于恶劣的工作环境,"员工累得在办公室角落睡觉,在厕所哭泣","厉害的求职者一眼就看出怎么回事了,不会来;招进来的都是垃圾"。

2016/06/08 第603期

The First-Hour Rule

面对困难的项目(尤其是side project),如何坚持做下去?将每天醒来的第一个小时贡献给这个项目,一小时到了可以停下来明天再做。这种方式开始新的一天就会时不时思考该项目。每天一小时,养成了习惯,就坚持下去了,就有可能做成你原以为做不成的事。

离职感言

这是湾区名人Tracy Chou从Pinterest离职的感想。2010年在Quora工作的她给小型网站Pinterest发信挑错别字,Pinterest CEO亲自回复,她于一年后加入当时只有3排办公桌的这家小公司。
文中也回忆了Pinterest在工程上的成长的烦恼,他们也是Django shop,也是要经历ORM在网站用户增长路上带来的麻烦,也是要经历垃圾代码的困扰,也是要经历部署代码时不小心将网站弄挂掉并且还不知道网站已挂掉。

Mob Programming

这是将结对编程推向极端的实践:一群人坐在超大屏幕前,每人一个键盘,轮流敲代码。咋看之下很滑稽,效率会很低吧?但细想,编程时大部分时间并非在敲代码,而是在设计,琢磨,找合适的代码片断参考或者复制粘贴。
一群人一起编程,共享知识,不会出现某人被车撞了,他负责的那部分代码从此就没人玩得转了:)当然也不能每天工作8小时都在Mob Programming;可以每周搞1,2钟头,或者培训新人的时候弄一下。

Slack在没有销售团队的情况下如何成为估值数十亿的公司

不是销售驱动或营销驱动的公司,而是优化产品质量,打造好的品牌,口碑传播。不过小道消息(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了),不少Slack员工已在SharesPost上卖公司股票了,需求很大:)

Ground Control To Silicon Valley

本文对刚结束不久的今年的Code Conference进行了不错的总结。Code应该算科技圈逼格相当高的会议了,今年群星荟萃,视频在网上都能找得到。
不过比起Allen & Company Sun Valley Conference,还有点距离:)

2016/06/09 第604期

使用自己开发的编程框架

其实很多程序员或多或少都有维护一套自己做的、也只有自己才用到的library,里面有一些自己常用的函数。这些人一般是长时间自己独自一人开发,如独立开发者、研究生、freelancer等。

用机器学习提升销量

销售人员的问题:手头有一堆公司的名字,手动弄明白这些公司是做啥的后,怎么知道哪些公司比较有可能购买自己公司的产品?程序员的手段:自然语言处理那些公司网上的简介,再用scikit里的RF算法来分类。

Paul Rand:设计IBM、UPS、ABC与NeXT的Logo的人

其实不只是Logo,而是整个品牌的设计,比如IBM的Logo+展台+办公室设计等。1986年Steve Jobs花$10万请72岁的他设计了NeXT的Logo。

Podcast的未来

从创造内容、分发内容、发现机制、用户留存与盈利模式这几方面对比了Podcast与Blog的异同之处。讨论了Podcast不应该像Blog以及文字为主的媒体一样,被Facebook之流的封闭平台所绑架。Podcast前景看起来不错,但还是困难重重。

App Store 2.0

今年WWDC将在下周一举办。Apple一改以往神秘的态度,掌舵App Store的Phil Schiller接受The Verge采访,透露了即将到来的App Store的改变。

  1. 大力推广付费订阅的盈利模型,让app开发者能赚钱;放宽可以采用付费订阅模式的app的类别;app用户里付费订阅超过一年的那部分盈利,开发者与Apple分成将是85/15,而不是70/30。
  2. 搜索结果页面的顶部将会有广告。
  3. 审核app的时间大大缩短;50%的app将在24小时内被审核,90%会在48小时内。

2016/06/10 第605期

无密码的登陆系统

所有网站/app都已经有了(接近)"无密码登录系统",而且大家肯定都用过:Forgot password,发送重设密码的链接到你的信箱!去掉重设密码的表单,直接用这个发送过来的链接登录得了,Medium就是这么做的。

硅谷最有权力的媒体人

关于Kara Swisher的长篇报道。她90年代初开始报道科技新闻,基本上与所有硅谷新老贵族都有交集;交际甚广,善于爆料,对任何人都不给面子。她的太太(分居中)是Google前高管,也是现在美国的CTO — 没错,她是有"太太"的;美国是有CTO的。
这篇文章中的硅谷名人的小八卦也不少,值得通篇读完。她与莫博士把可怜的Mark Zuckerberg拷问得满头大汗而在台上脱掉外套,这件事让她与Facebook的早期投资人闹翻;她因为写了不少a16z投资的公司的负面报道,Marc Andreessen好几年不跟她讲话;她撰文嘲讽杨致远,但在她住院时,杨还去医院探望她。

DNS: The Good Parts

温习一下关于著名大规模分布式系统DNS的知识:)以及小工具dig的简单用法。

一个编程集训班毕业生的自白

曝光Hack Reactor这家编程集训班,避免更多人跳入火坑。每期180个学员培训3个月,每人收费近$2万。只教Javascript,几乎靠自学,答疑解惑的人是上期毕业生,难道是找不到工作的那批?
这家集训班看起来钱挺好赚的,3个月赚近$360万,还都是现金。美国人要掏出$2万现金,很不容易。

如何避免创业失败

Jessica Livingston的演讲稿,讲得很实在很清楚:做人们想用的东西,专注,量化盈利或用户增长(每月至少10%的增长算好的了),别花太多钱,尤其别招没必要招的人等。

2016/06/11 第606期

电视剧Silicon Valley里的角色在现实中的原型

该剧咨询了250个业内人士,不少真实人物本色出演(如Snapchat的90后CEO)。大家应该都同意剧中的Hooli是现实中的Google,而各个角色呢?应该是现实人物的混合体。
我最喜欢的角色是Gilfoyle:)我喜欢他那种『I don’t give a shit』的态度。

My "Fuck Money" Folder

每个人都有揪心的时刻:假如当初我做了A或者不做B,我个人资产就会多了X%。作者在每次做决策时给自己发一封标题含有"Fuck Money"的邮件,分析自己当下为啥这么做;未来的自己如果后悔,可以找出邮件看一看,或许就不会那么后悔。
可能少了一些钱,但多了快乐,多攒了一些人品之类的 -- 好吧,就当自我安慰也好。

1987年微软买下PowerPoint的故事

87年2月宣布推出PowerPoint;5天后微软开价$530万;2个月后PowerPoint开卖,微软再开价10万股的MSFT(时值$1200万);同时有Apple与Borland等公司有意收购;讨价还价一番后,微软出价$1400万现金,成交。收购后,员工们继续留在硅谷,不搬去西雅图。

新App Store:付费订阅,快速审核,搜索广告

知名博主John Gruber与Apple里掌管App Store的VP Phil Schiller通了电话,本文纪录了他所了解到的App Store即将出现的变革,以及他的一些想法以及猜测。
以前只有部分媒体类的App(如新闻杂志等)才能采用付费订阅,新App Store将允许所有类别的App采用这种模式;并且付费的周期更加灵活,比如可以每2个月每3个月地收钱;不同地区收费可以不同,比如可以只针对中国与印度的用户收很低的费用。付费订阅是一种趋势,连微软与Adobe这种上世纪靠桌面软件发财的也都纷纷采用付费订阅了。
App审核周期大大缩短,50%的App会在24小时内,90%会在48小时内获批;因为Apple内部审核App的工具有所改进,自动化了不少以前要手动做的事情。
65%的App下载是来自App Store的搜索;App Store推出搜索广告是预料中的事,难道Apple眼睁睁看着开发者们在Facebook与Google上做广告推广App吗?搜索页面有且仅有一个广告,在顶部,且清楚标明是广告;广告被点击了才收钱。

Spotify如何赚钱

面临来自各大公司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运营了整整10年的Spotify上市在即,收入看上去不错,但整体还是亏了点钱。2015年广告收入$2.13亿,全年从每个用户身上平均赚$3.01;付费订阅收入$19亿,从每个用户身上赚$67.99。
2015年付费订阅的收入比2014年增长了不少($10亿->$19亿),但从每个用户身上赚的钱减少了($71.19->$67.99)。用户留存是个问题,尤其是现在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如Apple Music等),很多人试用了后会退订然后改用其他公司的产品。

2016/06/12 第607期

电视剧Silicon Valley与真实的硅谷

每一季完结后,他们会前往硅谷考察,与公司大佬们、风投们聊聊。Kara Swisher介绍Twitter前CEO Costolo给该剧的剧组。Costolo每周一周二飞往洛杉矶,该剧的编剧们会向他求证某些细节的真实合理性。该剧的编剧们多有科技圈背景,或在著名科技公司工作的经历、或者有直属亲戚在科技公司工作。
本文也展现了当前泡沫下科技圈人士以自我为中心、脸皮薄、容不得别人的玩笑、个个以为自己真的是改变世界的种。有些大公司的PR部门已经命令他们的员工不许再说『We’re making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之类的话了,因为该剧赤裸裸地嘲讽了这种语言。该剧的一个编剧说:"We’re making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by making these people stop saying they’re making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该剧首映后的party上,Erlich Bachman的扮演者T.J. Miller遇到Elon Musk,但他不知道Elon Musk是谁,这让Musk很不爽;Musk告诉Miller:我对你们电视剧有个建议。Miller说:我们不需要建议。Musk更加不爽了。此刻,有人要过来合影;Musk正在摆pose;不料,她是要跟Miller合影、只是想让Musk拿相机。哈哈。
该剧的一个编剧以前在Google HR部门工作过,她在Google的上司每天早上上班必做的事情:搜索自己的名字。这个桥段被写去了第三季第二集,大家有印象吗?Hooli的CEO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用Hooli search搜索自己的名字。。。

员工在游戏中的聊天记录

Riot是做英雄联盟的公司;Riot的员工都玩英雄联盟。在游戏里出现不文明现象(从聊天记录得知)的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也表现不好,会被HR约谈,甚至被开除。玩游戏有风险啊。。

程序中减少使用if语句的方法集锦

尤其是层层嵌套的if语句,一段时间后回头看,得费老大劲才能读懂;容易出错;出错了也不好debug。文中总结了集中常见的 pattern,可以减少if语句的使用。

对话New Relic的创始人Lew Cirne

New Relic是Lew Cirne的anagram:)在湾区工作的人应该对New Relic都挺熟的,很多公司都在用。这是他第二次创业,一开始是为了学Ruby这个语言弄的小project。

如何开发一个类似Instagram的app

在看这篇文章以前,鼓励大家独立思考一下,如果你来开发,你会怎么做?都有哪些功能、需要花多少时间、需要多少钱来支撑开发、如何获得用户并留住用户、如何盈利?
文章里估计做一个类似Instagram的iOS app需要256 ~ 448小时,开发(支撑少量用户的)后台需要198到352小时,Android app需要256到392小时。按每小时收费$50计算,大概需要几万美金的开发成本吧。Instargram运营的前两年只有iOS app,直到被Facebook收购的那个月份才推出Android。
做一个Instagram这样的东西,技术是最简单的部分,你怎么着都能做出功能齐全美轮美奂的app;唯一的问题就是没人愿意用:)

2016/06/13 第608期

Unix 的奇怪的起源与长久发展

肯定很多人跟我一样自以为对 Unix 的种种历史很了解,但本文还是能补充不少以前不知道的知识:)1969年夏天,Ken Thompson 的老婆带娃回娘家,所以他有一个月很闲的时间为废弃的 PDP-7 写操作系统,也就是后来的Unix。第一版的Unix有4200行代码,其中的34个系统调用,大多数沿用至今。
Unix当时算是他们在AT&T内部的 skunkworks project;他们很鸡贼地把这种上司不重视的 project 融合在"正经"的工作里:他们写 proposal 忽悠管理层,说要做文本处理工具,于是除了得到新机器 PDP-11 外,还为开发 Unix 找到借口 - 做文本处理工具,需要一个操作系统。

从 side project 到开始盈利的公司

3个联合创始人都是工程师,与大部分工程师一样,都有"只要我写完程序,自然就有用户掏钱"的幻想,对销售一无所知,甚至对销售有点轻视。直到通过自己的摸索与实践后,才对销售这份工作产生尊敬。互联网上的生意,技术的部分真的是最容易,很多工程师一直没意识到这点;只有吃过亏以后才能意识到。

SaaS公司里的销售人员与工程师的比例

研究了36家上市了的SaaS公司的数据。创业初一般是两个创始人,一个是工程师一个是各种打杂(包括销售),所以比例是1比1;随着公司的壮大,最后销售与工程师的比例稳定在2比1。

在Peter Thiel家吃晚餐

针对Peter Thiel对Gawker的报复而写的。回忆自己参加的一次Peter Thiel家举办的晚宴;作者特意空腹而去,本想好好吃一顿;不料,有严格饮食计划的Thiel并未提供正餐。作者大失所望,解读为"Thiel以为别人跟他一样的,都想少吃",进而引申为这些改变世界的硅谷精英都喜欢把个人意识强加在别人身上。
"Like most people in Silicon Valley, Thiel dislikes the way the system works. That’s fine, but trying to change it through the path that he has chosen illustrates that, like hosting a dinner party where there is no dinner, he may not be all that concerned with the comforts of those around him. "

Diary studies:理解用户的长期使用习惯

这是研究用户行为的一种方法,让用户像写日记一样,在每次使用你的产品的时候记录下一些信息:何时使用,为啥有动机使用,在什么设备使用,如何用等。
这些信息很有用,尤其在你还没有很多用户的时候,没法收集大量数据,只能靠这种手段了。

2016/06/14 第609期

2016年最有意思的科技公司 IPO

今年是科技公司IPO的干旱年。但,Twilio 要上市了,拭目以待。2008年上线,一直在亏钱。号称要杀死短信的 Whatsapp 是 Twilio 的大客户,Whatspp 依靠 Twilio 来发送用户登录的短信,占了 Twilio 去年收入的17%。

为何聊天机器人这么火

写得很全面的分析文章。各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小算盘:Apple以外的公司都在试图突破Apple的平台的垄断,开发者们畏惧原生app高昂的开发成本,用户们需要统一易用的UI且不愿尝试新app。

采访 Lyft 的创始人

画大饼,教育市场:没必要买车+无人驾驶。来自 GM 的投资与合作:GM 开发无人驾驶技术,未来 Lyft 将投入使用无人驾驶的车。
与滴滴的合作:中国人来美国用滴滴 app 可以打 Lyft 的车;美国人去中国可以用 Lyft app 打滴滴的车。你本人用过 Uber 吗:或许在创办 Lyft 之前吧,不记得了。

只要你肯付出代价,一切皆有可能

Nothing in life is free, especially your time. Everything has a cost. And when it comes to your time, the cost is heavy. You can never get even one second back.

对WWDC 2016 Keynote的总结

John Gruber的小结。今天Apple宣布的所有东西里,我最兴奋是这两个:1,可以删除iOS预装的app了;2,可以在iPad上学swift编程与写简单的swift代码,这是让iPad成为严肃的编程工具的第一步。

2016/06/15 第610期

Snapchat 广告业务的扩张

Snapchat推出了广告api让第三方adtech公司帮他们卖广告,向Facebook与Twitter等成熟的广告平台看齐。这篇深度报道信息量很大。Snapchat上视频广告的CPM可以高达$40到$60,与电视广告价位有得一拼;Snapchat上的广告趣味性比较强,效果不错,广告商们普遍满意。

Microsoft and Apple Double Down

2016年6月13日科技圈三件大事:Apple的WWDC,微软收购LinkedIn,Snapchat开放广告api。本文点评了前两件事。
"Microsoft is doubling-down on the cloud and on productivity, and now there are 26 billion reasons to believe them."
"Apple’s keynote was notable for its having doubled-down on what the company excels at: providing a better experience provided you pay Apple’s hardware margins."

Zero Cash Date

所谓Zero Cash Date(ZCD)就是你的创业公司钱烧完的日期,这是贵公司相当重要的关键指标,文章建议:公司员工与投资人都有权知晓ZCD。你们的奋斗目标是,把ZCD尽量推迟:)

作为CEO的你该如何避免被风投替换掉

别融资太多;谨慎挑风投;对你的风投尽量公开透明,每月汇报各种指标;同一个风投对你投了很多次钱,他的期望就很高,你若做得不好,他就有足够动机把你换掉,反之,如果他投的不多,你就比较安全了:)

"我们正处在科技泡沫中"

Sam Altman 历数这十年来著名的博客与媒体们关于"我们正处在泡沫中"的报道。2008年,"LinkedIn 真的值$10亿吗";2010年,"Facebook 的$560亿估值与泡沫破灭的征兆"。
2016年,"Trump 认为我们处在科技泡沫中"。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