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3 第1231期
Adobe 的付费订阅模式(2013年)
工具类的软件要采用付费订阅,开发商与用户双赢。轻度用户可花点小钱试用一下,不满意可以取消订阅,以后想通了还能再回来用;重度用户理所应当定期付费,开发商才能赚钱、活下去继续升级工具。
在算法横行的时代,如何发现好听的新歌
采访了一帮在媒体圈子里工作的人。基本上最有效的办法仍是口碑传播,靠朋友推荐、浏览一些网站的(人类手动挑选的)推荐、电视、广播,有一小部分靠音乐播放平台的算法推荐,但很少有真正让人喜欢的、持久听下去的。
不知道是不是年龄大了的缘故,我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现在听的歌都还停留在青春期那几年听的歌。我有试用过 Spotify Discover Weekly,每周根据我的品位推荐一个歌单,是有些歌听着不错,但不会有动力长久反复地听下去。
出售 YouTube 的虚假浏览量
世界第二大搜索引擎 YouTube 是一个名利场,是一个有利可图的地方。浏览量越高,越彰显你这个视频的地位,越能骗到人民群众。纽约时报亲自尝试了一些贩卖虚假浏览量的服务,真能买到,效果不错!
“18个月前,他领着救济金、与父亲住在一起;卖 YouTube 虚假浏览量后,他买了房子与 BMW 328i”。YouTube 当然是在大力打击这种虚假浏览量,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总能想到各种鸡贼的办法模拟出类似人类点击、观看视频的行为。
Ecommerce Product Bundling Strategy
电商网站的产品页面都会有多个产品打包销售的推荐,一键添加多个产品到购物车,三种套路:1,与当前产品功能互补的,如手机+手机壳+各种配件;2,当前产品+gift card;3,多个当前产品。
戴尔电脑的技术支持骗局
骗子谎称自己是戴尔电脑的技术支持,打电话给戴尔电脑的使用者;骗子能讲出你的姓名以及电脑型号,让你相信他真的是技术支持,并指出你电脑“故障”,然后骗取技术支持费。
所以骗子是怎么知道你所使用的电脑型号的?
2018/08/15 第1232期
产品是函数
给一堆输入,进行各种转换,最后输出结果。产品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输入:某种问题、某种状况;输出:解决了问题、变得更好了(更快、更省钱等)。
(不要)到创业公司工作的理由
不要去创业公司工作:1,管理混乱;2,大概率是发不了财的;3,工作、公司都不稳定性。去创业公司工作:1,可以做有挑战性的工作;2,认识志同道合的人、为以后自己创业做准备;3,学习速度超快。
世界上有两种创业公司:一种是坐上火箭、发展很快的管理混乱的公司;另一种是,仅仅只是管理混乱的公司。
你的工作不是让每个潜在用户都快乐
你做的产品的潜在客户是谁?如果回答是“地球上的每个人”,那这产品没法做了。做了一堆用户调查、满足了所有调查对象的所有要求,做出的东西是没人用的。讨好了一部分人,必定会得罪另一部分人。
世界上哪家公司的产品用的人最多?可口可乐公司?
银行的秘密 API
项目需求:想要集中监控自己所有银行账号的消费记录。难点:1,银行没有API;2,信不过第三方软件(需要输入自己所有银行的用户名密码)。解决方案:所有消费记录自动邮件通知自己,然后解析、聚合邮件内容,每天生成一封总结的邮件。
这就是通过电子邮件打造属于自己的快糙猛的银行 API。
写作与编程的 10:1 法则
作者出了两本书,用 git 对稿子进行版本控制;他分析了写书的 git log,然后对比分析了一系列开源软件的 git log,得出结论:每写一行文字(或代码),就要删十行,也就是10:1。
任何有点创造性的工作,最后的产出只是劳动成果的一小部分。对项目的工期进行预估:一个1万行代码的软件项目,要做多久?一本10万字的书,要写多久?最乐观的估计:完成十倍代码量(或字数)的时间,再加上思考、查资料、沟通、测试、休息睡觉的时间。
2018/08/16 第1233期
Analyzing Tools Used by Our Network
风投 USV 开启上帝视角,他们的实习生收集了他们投资的64家公司内部使用的工具,各种 SaaS、开发工具等。可以了解一下美国创业公司一般都用啥工具。
Code Review Review
Code review 不仅仅是对代码进行质量控制,还是一个点对点的训练员工、分享知识的活动(熟悉代码、学习编程技巧、设计理念等),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形式。
既然是沟通形式,必然有一定的礼仪、规范,manager 们得把关一下(有点像论坛版主的职责)。我曾见过在 code review 里聊八卦、谩骂、爆粗口的。
Candy Japan 有多少行代码
这是每月交$29,寄一盒日本零食给你的电商。Python + App Engine,集成 PayPal 与 Recurly 收钱,还有一些自动化的代码用来优化打印送货地址、退货的流程等。总共 8000 多行 Python 代码。
他是 2011 年开始做的,本文写于 2016 年。如果是 2018 年从头开始做的话,可以不用写这么多代码,有很多现成的 API 几行代码就能搞定了。
不断开除自己,然后成长为真正的 CTO
作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不断开除自己,也就是招人把自己的职责分出去;从一开始的50合一大礼包,做一大堆的事情,到后来剩下CTO的职责。
我最喜欢的面试产品经理的问题
你的这四个属性从强到弱,怎么排序:执行力、创造力、战略、growth。这是变相地问:你有什么弱点?同时也能招来弥补团队里比较弱的部分。
2018/08/17 第1234期
The 25% Rule
若想改变一群人(不管是10人还是1万人)的思想或行为,只要先搞定其中的 25% 的人,这一新思想、新行为就成为新常态了。
Apple’s Growth Story
Apple 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三方面:iPhone、线上服务、手表与AirPods。最近主要的增长来自iPhone,平均每台手机多卖了$100;以后主要看线上服务、手表与AirPods了,因为手机已经够贵的了。
全家共用一台电脑
90年代到2000年初,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台 PC,家庭成员之间要抢电脑用。硬盘空间超小、拨号上网速度超慢。但那时候很快乐。
Inside Evernote’s brain
Evernote 换新 logo 了,大家注意到了没?Evernote 域名注册于 2000 年、公司成立于 2002 年,2004年推出售价 $35 的 Windows 软件,2008年推出 iOS app,从此出名了。
所以,Evernote 今年 18 岁了,刚成年。
Instagram 毁了纽约的寿司
好的寿司现做现吃、美味转瞬即逝;然而,食客在吃之前拍照修图上传 Instagram 都得拖很长时间。寿司店为了迎合食客拍照的需求,会做出很漂亮但没技术含量又不好吃的东西。
2018/08/18 第1235期
按一下按钮,部署代码到 production
GitHub 写的内容营销文章。用 AWS IoT button(看得见摸得着的按钮),集成 AWS Lambda + GitHub API。用来做趣味小项目可以玩一下,公司里真的项目就算了,小心点。
Why an investor rejection isn’t a knock on you
风投拒绝投资你的非常非常早期的创业公司的三个理由:1,你做的东西跟其他人做的没区分度;2,跟VC的投资理念不合;3,看不出能赚钱。
还有很多人没注意到这个经济趋势
Bill Gates 写的书评。法律法规的制定、政府的资源分配都还没跟上无形产业、无形资产(intangible,摸不着的东西,如软件、数据、信息等)的壮大。
重新设计 Siri + iOS
这是概念设计,并不是真的 Apple 产品;但看起来很不错。现在的 Siri 一打开就是全屏,不好用;这个概念设计提议让 Siri 成为一个小挂件,可搭配其他 app 使用,成为真正的助手。
如果懒得读文字,打开原文看那些动图就行。
创业初期如何招到第一个工程师
从最靠谱到最不靠谱:从自己的朋友圈里找;匹配公司与求职者的招聘平台;做好内容营销,然后守株待兔,等别人自己投简历;到LinkedIn发信骚扰陌生人;找recruiter帮你招人。
2018/08/20 第1236期
耳朵是未来
终极版的无线耳机:超长待机,电量持久;真正成为智能语音助手;多人多语言开会时,能同步翻译;在演唱会上,增强现场音效;成为投放广告的利器 — 你一咳嗽,就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地推荐一款止咳药。
所以,智能无线耳机才是真正的吹枕边风?实时监控周边的语音,当你跟别人说:“A 和 B 两个都差不多,该买哪个好” 的时候,耳机里传来 “A 比较好,买 A 吧” 的语音 — 当然,这是要竞价排名的,哈哈。
后敏捷开发时代
教条式的敏捷开发流程需要开很多的会,需要组员同一时间(甚至同一地点)在一起沟通;当代软件工程用到工具与实践让异步沟通变得很流畅,几乎不需要约好时间(跟不用约好地点)去开会。
如果不做 manager 的话,工程师如何在公司里具有影响力
真的技术过硬,做了牛逼的系统,你走了别人就玩不转了;或者具有不错的 soft skills,能来事,能吸引其他工程师来加盟贵公司,能培训新人,敢与其他部门的人互怼。总之得有一技之长,不一定是写代码方面的。
Notebook Innovation at Netflix
介绍了 Netflix 公司内部搞的 Jupyter Notebook 的 infrastructure,方便公司内的员工使用 Jupyter Notebook 进行数据分析相关的操作。
写给 Elon Musk 的公开信
Arianna Huffington 在信中教育了一下 Elon Musk 关于充足睡眠的重要性。作为一个领导,保证睡眠才能做出好的决策,这才是对企业、员工、股东负责任的行为。
Arianna Huffington 写这个公开信的动机是什么?既然是关心朋友,为啥不发私信?因为她要蹭热度。她是营销高手。她出了一本关于睡眠的书,她的公司是搞身心健康、高效工作这方面的。
2018/08/22 第1237期
Checkbox vs Toggle Switch
什么时候用 checkbox(多选、多个选项比较相关、选完一堆东西后需要点“确认”按钮),什么时候用 toggle switch(单选、多个选项不相关、选一个算一个不用额外点“确定”按钮)。
TripAdvisor 是如何改变旅游的
关于全球最大的旅游网站 TripAdvisor 的超长篇报道。2000年成立,用户对景点、旅馆进行点评;2004年月独立访客5百万,2008年2600万,2011年5000万。典型的SEO引流的网站。
在 TripAdvisor 网站上,旅馆、餐厅一方面购买大量的假的好评(如前不久的世界杯期间,莫斯科出现大量假的好评),另一方面通过人肉搜索对于给出真的差评的人进行恐吓、打击报复(直到受不了了,然后主动撤下差评)。用户没动机给好评,也没胆量给差评;最为中间平台的 TripAdvisor 该怎么办?
TripAdvisor 会派人伪装成在酒店工作的人,向那些贩卖虚假好评的公司买假好评,暗中收集证据,然后走司法程序将这些卖假好评的公司一窝端了。这种黑产是消灭不了的,春风吹又生啊。
A Look at Vim, a Text Editor for the Ages
在 ed 以及衍生品 em、en、ex 的基础上,Bill Joy(SUN 联合创始人)于1976年在伯克利读研究生时写了 vi,那是一个脑子转得比终端屏幕刷新速度要快的年代。
First Mover Disadvantage
First Mover 往往成不了 market leader。First Mover 有历史的包袱,有 tech debt,有名声要维护。不要怕听到这样的话:“这东西别人早已做过了”。那全球70多亿人都用上了吗?
深度采访 Spotify CEO
看得出是有思想、有水平、有态度的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都有什么共同点?比如甘地、John Lennon、耶稣,他们都是被谋杀的。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正面影响,依然被很多人憎恨。推动文明进程,必然会有争议。
2018/08/23 第1238期
People vs. Companies
大公司里难创新。一个员工提出新的 idea,首先得能说服公司去做;但真正创新的 idea 往往很难解释清楚,如果大家都能瞬间理解,其实就不那么创新了。
Whole Foods 的 CEO 说过,一家公司的 stakeholder 有三种:1,股东;2,客户;3,员工。股东最好伺候了,他们只关心股价;其次是客户,只要能提供好产品好服务,他们就开心;员工最不好伺候,不是简单的涨工资那么简单,不患寡而患不均,就算涨了工资也得考虑头衔,有了头衔还得抱怨每天都在做没创造力的工作,等等。
Health Checks and Graceful Degradation in Distributed Systems
理解一个 service 的 health,不是简单的 up or down,而是一个区间表示 quality-of-service ,比如处理一个请求的 latency 的最大值。
采访 FiftyThree 创始人 CEO
FiftyThree 是 iPad 上很赞的画图工具 Paper 的开发公司,最近被 WeTransfer 收购了。其创始人 CEO 在采访中谈了为啥创业、为啥被收购,以及创业7年来 App Store 生态的变迁。
这是西雅图的公司,创始团队是微软里的两拨人:1,帮人省时间的(做 Office 的、提高办公效率);2,帮人浪费时间的(做 Xbox 的、休闲娱乐)。由于有做 Xbox 的经验,不惧怕做硬件,所以他们的 Paper app 还搭配着卖触屏笔,据说卖得不错。
Edge Computing at Chick-fil-A
Chick-fil-A 是连锁快餐店,2200多家分店。他们用时髦的后台技术在每家分店搭建小型数据中心、连上智能厨房的智能设备,实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厨房工作自动化,方便分店的店员开发新的自动化方案。
简单例子:连上 POS 机,分析实时的销售数据,决定每分钟炸多少薯条。
在 Instagram 接广告成了青少年新的暑期工作
以前青少年暑假会去打工,帮别人看小孩、快餐店炸薯条、修草坪啥的。现在有了新门路了:整一个 Ins 账号,粉丝不用多,上千个就够了;主动出击联系品牌,发软文广告,一个贴子几十块。
与品牌们沟通直接在 Instagram 的私信里完成;付款使用 PayPal;几十块的单子,不用签协议。足不出户,宅在家里,轻松赚零花钱,比在外面干体力活好多了。
2018/08/24 第1239期
Snapchat 最近还好吗
Snap有3千个全职员工,有6个全职员工负责搞一种叫Council的活动,仪式感很强,员工们围成一圈、轮流发言(听的人不能传出去),有种诉苦大会+基督教团契的意思,这是线下版的阅后即焚?
Snapchat 是很重视隐私的产品;Snap 也是很神秘的公司。部门之间互相不知道彼此是做什么的。年初的时候,员工都收到邮件:“谁敢向媒体泄露公司里的信息,将面临牢狱之灾”。员工黑人问号脸:公司啥都不让我们知道,我们能泄露什么?
Box 的发展史
2005年全职做(几个创始人当时19、20岁),用在网上玩扑克赢的$1万5租服务器;给小牛队老板Mark Cuban发邮件,6周后获得他$35万的投资(给他30%股份)。
Box 一开始是针对个人用户的;后来打算转型为面向企业;在转型前,他们花钱请了个 consultant 来做深度的市场调研,坚定了转型的决心 — 当时小小年纪有这眼光,舍得花钱,不错。某个现在的独角兽公司,当年创始人也是20出头的样子,还没具体的 idea,就花$3万5买了个好域名,几次转型、近十年后,独角兽。
全职的 Bug 赏金猎人
这是一个在菲律宾的年轻人(1996年出生),全职找 bug,拿各公司提供的赏金。从2014年开始全职做,每个月少则赚$187美金(菲律宾平均薪水),多则$500多美金。
我是如何追踪用户在竞争对手网站上的行为的
很鸡贼:用户通过Google搜索结果进入你的网站;用户按浏览器回退按钮想回到Google搜索结果,此时你可以改变回退按钮的行为、重定向到你自己网站上的高仿的Google搜索结果页,100%控制权。
Post-mortems to the rescue
production 出重大事故后一定要认真写 Post-mortem 文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轴、本质原因、如何修复、以后如何避免、该怎么向客户解释等。
整理好这些文档还有个好处:可以拿这些文档来与公司里的非技术的管理人员讨价还价、争取资源(人、时间),用来清理 tech debt 或者做大的代码重构 — 不然非技术人员没办法理解为啥工程师们需要花时间做与“产品无关”的事情。这些文档就是血淋淋的教训:不重视工程质量,就会出大事故。
2018/08/27 第1240期
Facebook 创业初期的口述史
很长的一篇文章。采访并按时间顺序汇编了 Facebook 创始人、早期员工、投资人、办公室的邻居、办公室的设计师等人的语录,还原了2004~2006年间 Facebook 的野蛮生长。
那时候员工在中午到办公室上班,晚上11点左右决定当天要上线什么功能,凌晨1点左右如果刚上线的功能没有出问题,再接着上,折腾到凌晨4~6点,睡觉。那几年恐怕是很多人都觉得互联网也就这么回事了,该做的东西都已经有人做过了;然后 Facebook 横空出世。
Facebook 在 2005 年秋天以前,已有5百万用户,但产品也只是简单的个人资料页。唯一能上传图片的地方是更改个人照片,所以有用户每小时都改一次个人照片。Newsfeed 是 2006 年夏天上线的。
RSS: The Persistent Protocol
公司会倒闭,产品会下线,但开放的网络协议会存在得持久一些。现在看 email(SMTP),几十年了,还在。以后看 RSS 呢?现在是有很多阅读类的 app,能存在十年以上吗?
小知识:Twitter 前 CEO Dick Costolo 以前创办了一家公司,叫 FeedBurner,2006年前后几年的网民们应该都有印象。他说把 twitter 看成是 RSS 的演化版。社交媒体里的 Feed 就是在致敬 Rss Feed?
喜欢用 RSS 看东西的,可以订阅湾区日报的 RSS feed:wanqu.co/feed
Your Staging Environment Sucks
很多公司在部署代码到 production 前一般都要先弄到 staging 上跑一跑,这是假设 staging 与 production 配置一样、workload 类似、数据一样等。现实是,staging 不可能与 production 一样。
经常会说要把 prod 上的数据库还原到 staging,这样测试起来才会真实。这要很小心:千万别发了一堆 asdf 测试字符串给真实的用户(通过消息推送、邮件等通知手段):)
Real-World Virality
线下的病毒式传播:一般是设计很独特的硬件产品,你在用,其他人看到了,他们也开始用,看到的人更多了,良性循环。共享单车就是这样的。
不一定是有具体的硬件产品,有线下的体验就可以 — Airbnb:一个伦敦人去纽约玩,租了 Airbnb,体验不错;回到伦敦后,也把自己的房子挂在 Airbnb 上出租;在纽约是租客,在伦敦是房东。
The Approval Economy
消费,是一种作秀,是寻求认同感的一种方式。所以,有效的广告营销就是在对一大群人洗脑:用了我的产品,你在别人眼里会变得很好。或许你实际上没有变得更好,但你会觉得你在别人眼里变得更好。
可以想一下,2008年的时候,当你听说有个朋友买了 iPhone,你是怎么看这个人的?或者,你买了个东西,在朋友圈里晒,这是什么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