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日报文章第68辑

2016/08/17 第671期

这是你在硅谷的生活

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个有娃、还未买房的、30多岁的、在创业公司工作的硅谷男子一天的生活状态。错过了去上市前的谷歌工作的机会、错过了去刚上市后的Facebook工作的机会,现在刷着Facebook羡慕嫉妒先富一步的朋友们的生活。
脑补一下先富一步的朋友们到底赚了多少钱,再刷一下Redfin猜一下朋友们房子的价钱,算一算自己再攒3年钱、或者公司上市了或许能首付一套房。hmm。。。想起我一个同学,每到一个地方,都掏出手机GPS定位查所在地的房价。

打造你自己的流水线

工业革命开始,流水线上的工人便宜又好用,可替代性强;信息时代,大公司也有自己的流水线,程序员是新时代的流水线工人。本文鼓励程序员们离开大公司,自己做资本家,把工作外包出去,打造自己的流水线。
Apple、Google这样的公司平均每个员工每年能创造上百万的 revenue,但员工年薪百万以上的应该不多吧;大部分的钱都流向了打造流水线的人的腰包里:)

如何开除员工并别让他们太难受

文章里表现出的心理是很对的,到了要开除员工的那一步,感到难过的应该是公司、是领导、是当时的面试官,是你们招错了人,对双方都造成了伤害。面试的时候,如果面试官是经理,应该问问他们是如何开除员工的。
开除员工是技术活,每个小领导都必须从入门到精通。想起一个金融危机裁员的故事(跟员工表现不好、开除员工的性质不同):一个以前在香港银行工作的朋友讲的,08、09年的时候,他们员工去上班,发现自己电脑密码老出错、登陆不进去了,就明白自己已经被裁了。。。

The Power of Company Mottoes

管理得当的、有执行力的公司一般对内、对外都能用简洁的话解释清楚『我们是做什么的以及为什么』,如Google、Facebook、Amazon;反之,有些公司就很难讲明白,如Yahoo。

The mindset of a programmer

现在学编程比以前(十几、二十年前?)学编程的资源多了很多,不用理解代码也能很容易复制粘贴、搭积木一般弄出一个网站或 app,导致了现在『懂』编程的人实际上没那么多。

2016/08/18 第672期

关于 Adobe Flash 的几点想法

这是 Steve Jobs 在2010年亲自撰文解释为什么 iOS 上不支持 Adobe Flash,并有力回击了 Adobe 向 Apple 泼的脏水。全文条理清晰,堪比 GRE 范文:)
1,Flash 是 Adobe 封闭的技术,web 是开放的,要用就用开放的HTML5;2,即使不支持Flash,iOS上照样能看视频,还有数以万计的游戏玩;3,Flash有安全漏洞;4,Flash影响电池寿命;5,Flash是桌面电脑时代的产物,对触屏不友好;6,听说Adobe想让开发者们用Flash做跨平台的app?没门!我iOS加了新功能,若你Flash不及时支持,app开发者就没法用上我iOS新功能了。

深入浅出 Eventually Consistent

来自 Amazon CTO Werner Vogels 的精彩博文,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像大众科普一下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构造与运营需要特别考虑的地方,如 data inconsistency 是普遍现象。
他们 Amazon 在 07 年发的关于 DynamoDB 的论文可以当成分布式系统实战案例来读,有点“五十合一大礼包”的意思,没有很创新的地方,但用到的技术很全面。

Imaging, Snapchat and mobile

关于手机摄像头及其应用的思考。现在的智能手机不仅仅是“电脑+摄像头”,如果用“电脑+摄像头”的思维模式来思考潜在的应用,那就太狭隘了;把触屏、AI、传感器、GPS、社交网络等都考虑进去,会有很多有意思的应用。
最终,手机能“看见”世界,手机摄像头不仅是用来拍照、即使拍照了也不一定要存下来,手机摄像头是手机的眼睛,AI能分析能推理“看见”的东西。

Fuck-it List

有上进心的人以及活得很累的人都有一个庞大的 Todo List,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文章提议搞一个 Fuck-It List,列出一系列不值得自己花时间做的事,为自己减轻负担。
“If you want to live a constructive life, you have to stop mentally cursing yourself over things that don’t matter.”

关于 App 定价的讨论

桌面电脑时代,你花一个固定价钱买软件,付费一次终身有效;互联网时代,你付费订阅,相当于是租线上服务,毕竟对方要24小时跑服务器并持续维护。那么 App 是应该付费一次完全拥有(单机版软件),还是付费订阅(本质是线上服务)?
多个平台上的同一个 App(如 iOS 与 macOS)需不需要分别交钱?用户看来,软件是神奇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出来的东西,不同平台上的同一个 App 就是同一个 App;开发者看来,不同平台的“同一个”App压根就不同,代码复用率极低(这个跟用户解释不清的),应该分别购买。
文中最后提到的 patronage 的模式:艺术家、App 独立开发者或任何搞创意工作的人的生活经费由忠实粉丝赞助(比如每人每月支付几块钱),积少成多,让创意工作者们不用为钱烦恼,全心全意搞创作。Overcast 2 就是这种模式,没有付费用户与免费用户的区别,用户自愿定期支付几块钱给开发者,现在这个 app 每星期能有几百个人主动掏腰包,很不错。

2016/08/19 第673期

你不想要的用户

文章提到了创业早期做用户调查时会遇到一种 hijacker users,他们利用与创业者们接触的机会,向创业者们兜售自己的想法,最终误导创业者们花时间精力分心去做无用功,将创业者们带入了死胡同。
迎合每个人是不可能的,故意放弃一部分“用户”能让你更明白谁才是真的用户。

写给创业者的自动化指南

创业公司的产品多少帮用户自动化这个、自动化那个的;应该保持自动化的思维,对公司内的杂活也自动化起来。自动化不仅提高效率,还能保证流程的标准化、可重复。
2年前,刚开始做湾区日报的时候,在微博、Twitter等地方发消息都是手动发的,格式不统一,复制粘贴的操作很多;后来通过程序自动发,不敢说效率提高了多少,可能每天能省几分钟的时间吧,但发的消息的格式统一了起来,不失为一件好事。

这是我的 UI 还是你的 UI

有意思的观察:UI 上的文字说明有的地方写“我”(如我的电脑、我的频道),有的地方写“你”(如你的音乐、能帮助你吗),有的地方不写“我”和“你”(如电脑、频道)。到底什么时候用“我”,什么时候用“你”?
这种文字的推敲平时不会注意到,但真的到自己动手做东西了、需要对外宣传了,才意识到是很伤脑细胞的活。

It’s The Future

CircleCI创始人写的反讽 docker 的文章。追逐酷炫新技术的程序员与只想做个简单网站的程序员的对话,讽刺了使用 docker 活生生地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我觉得作为营销文章来讲,本文质量是很不错的,在 hacker news 上着实火了一把,营销效果很好。CircleCI的产品严重依赖于 docker。他后来又写了一篇为 docker 正名的后续文章。两篇文章一起读,先贬后褒。

四个火炉理论

讨论 work life balance 的文章。生活就像在美国厨房里常见的四个火炉的灶台,四个火炉分别代表家庭、朋友、健康、与工作。要活得成功,你得放弃其中一个火炉;要非常成功,你得放弃俩。
"The Four Burners Theory reveals an inconsistency everyone must deal with: nobody likes being told they can’t have it all, but everyone has constraints on their time and energy. Every choice has a cost."

2016/08/20 第674期

网络暴力正在毁了互联网

时代杂志在2016年8月底的封面文章。troll是网上那些喜欢恶意攻击别人的人,若被他们攻击的人愤怒或悲伤起来,却拿他们没办法,他们就会很开心。troll 已逐渐由恶作剧演化成网络暴力。
很多 trolls 具有组织性、群体性,杀伤力极强。公众人物如果脸皮比较薄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很大影响;话说回来,社交网络时代,其实每个人都是公众人物。
"Trolls don’t hate people as much as they love the game of hating people."

AI、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有什么区别

来自 Nvidia 的营销文章,科普了一下基本概念。为什么一个做GPU、卖GPU的公司需要写这样的营销文章?因为用GPU做机器学习是很普遍的;如果做机器学习的人多了,他们的GPU就卖得好啊。

视觉设计本地化的重要性

软件产品进入一个新的国家,本地化要做的事远不止文字翻译。文案可能得重写、也得选新的图片;按钮的位置、页面布局、用户注册流程、发的邮件的格式都得考虑。

The Art of Simplicity

点评了Apple两个颇有争议的产品:智能手表Watch(卖了1450万个)与付费订阅听歌的 Music(1500万个付费用户)。两个产品刚上线时都设计太复杂了,不像是Apple的产品。
后来Apple也意识到了,就开始对两个产品做减法。“The primary takeaway from Apple Watch and Apple Music lacking simplicity is that simplicity is an art.”

刺猬概念

狐狸有多种进攻刺猬的手段,而刺猬知道最重要的事就是防守;最后狐狸遍体鳞伤,而刺猬安然无恙。公司要找到自己的“刺猬概念”,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激情、优势、盈利三者的交集)。
刺猬概念是经典CEO教科书 Good to Great 里提出的。

2016/08/21 第675期

Satya Nadella 谈中年微软

微软41岁了;41岁的科技公司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没多少公司能活41年。向 cloud 发力,唯一不变的是“永远在变”。从打板球学管理。用软件为自己的工作中做的事情计时。发展中国家的学校用的电脑和软件已经与美国的差别不大,中小企业很多甚至都没有PC与自己的服务器但依然可以拥抱数字化办公。

为什么专注做好一件事能让你完成更多的事

一件事没做完,分心去做其他看起来更酷炫的事,结果有一个长长的 todo list,而 done list 上啥都没有。可能是好的 starter,但不是好的 finisher。回顾一生,尝试了很多事,但啥都没做成。

设计师应该学习一下营销

其实不只是设计师,所有maker都应该学点营销的东西,做东西时要思考:谁会用?用户在哪?若不用我做的东西,用户用啥?如果没人注意到我做的东西我该怎么做?如何让用户关注我做的东西?

给第一次当 manager 的人的建议

Asana 公司里的不同领域的 manager 给的建议,一人一条建议。工程或设计的 manager 一般都是不错的 individual contributor 出身,要学会平衡管理与动手做东西的时间。

是谁杀死了 Gawker

已运营了13年的著名爆料、八卦网站 Gawker 的母公司宣布破产、被收购、Gawker 网站被关站。Gawker 前主编 Max Read 写了此长文,回顾了 Gawker 前世今生,反思了到底是谁直接或间接让这个前两年还很红火的网站关站了。
人民群众都喜欢猎奇、看名人八卦。但这种有专门编辑的八卦媒体网站日子不好过,容易有法律纠纷;而且现在社交网络散播八卦消息更有效,法律也不好让社交媒体关站,因为内容是用户生成的,而不是网站的编辑。

2016/08/22 第676期

古巴 CDN:U盘里的离线互联网

古巴人民上网困难,他们付费订阅,U盘定期寄到家里,U盘里的内容就是互联网。作者带我们领略了一番2016年3月21日的古巴互联网,U盘里的815.25 GB的内容包罗万象。
众多杀毒软件的更新文件,本周最新的英文与西班牙文主流杂志的高清PDF版,最新Android app,最新电影电视剧与MTV,类似58同城的本地生活服务网站的静态版网页(点击index.html文件打开浏览),以及西班牙语网站们的截图。把"大数据"用U盘或移动硬盘UPS快递到目的地,比从网上下载要快得多:)

少压力,高效率:每天别工作太长时间对你和公司都有好处

对个人来说,如果你知道一天只能工作有限的几个钟头(少于8小时),工作时就比较专心,懂得给任务排优先级,专注于最重要的事;对公司来说,若知道员工每天只能工作那么多时间,就不会乱指派不重要的任务。
讲起来很理想化,实践起来不容易,很少有公司这么开明的,也很少有人能 get 到"花时间少,也能高效出活"的道理的。以前有推荐过一篇"每天工作3小时,但天天工作"的文章,是一个 iOS 独立开发者写的,为自己打工就是爽。

在你掌握高效工作的技能前,再好的工具都没用

在为团队或者个人选择所谓的提高生产力的工具前,先问问自己有没有一套高效工作的流程。就像体育运动一样,你花时间去学的是 play the game,而不是买了最好的器具(球拍,球,护膝等)后,你就神奇地成为运动健将了。

界面丑陋但有用的产品

以维基百科,Reddit,Hacker News 和 Craigslist 这四个界面丑陋但有用的产品开篇,然后详细分析了一个界面简单但广受好评的 Android app:My Tabata Timer。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让产品有用。而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很多界面好看但难用(或没用)的东西:卖煎饼果子的摊位什么都好,摊位设计很漂亮,就是煎饼果子很难吃;新闻媒体类的app界面很漂亮,又有明星代言地铁广告,就是内容低俗没营养;电商网站做得美轮美奂,唯一不好的是卖假货。

处理第二系统效应的小技巧

第二系统效应是人月神话里提出的:第一版的系统简单有效;做第二版时野心很大,乱加功能,导致系统臃肿不堪工期延误。小技巧:当有人说"因为我们做新系统了,可以考虑加这个功能"时,将这句话与说这句话的人的名字写在白板上。如果最后工期延误,可以回过头来秋后算账:)

2016/08/23 第677期

The Unicorn Hedge

对当前形势的分析:现在确实是有泡沫存在,但不是在科技圈;科技公司们依然不愁融资、依然创新不断。泡沫存在于上市了的非科技公司,他们年老的CEO们也意识到自己的公司即将被颠覆,都急着花大钱收购创业公司避免被颠覆。
非科技公司花大钱收购创业公司以避免被颠覆,这种现象叫 The Unicorn Hedge。花超过$10亿收购创业公司的大公司里,前几年都是科技圈的大公司,今年多是非科技公司(如沃尔玛收购Jet.com)。

GIF 的历史与现状

如果互联网没有了GIF动图,就少了很多乐趣。但现在上传到社交app、网站上的GIF都被转化成视频然后循环静音播放,为啥?因为GIF文件实在太大了,得下载半天才能看;视频压缩率比较高。

关于抗癌

ZeroMQ 项目的发起人 Pieter Hintjens 在治疗胆管癌时对抗癌、对死亡、对人生的思考。有点16年前读陆幼青的死亡日记的感觉。
“Not fighting the cancer, with hope and positive thinking, rather by fighting the negativity of death, with small positive steps, and together, rather than alone.”

给别人 feedback 的三条黄金法则

总结得很不错。好的 feedback 应该具有三个特点:诚实、友善、及时。团队成员之间经常地、诚实地互相反馈,共同进步。表扬次数与批评次数的比例是5:1的话,能维持好的同事关系或夫妻关系。如果这个比例是0.7到1的话,往往就离婚了:)

采访 Craigslist 的创始人

Craig 在IBM工作了17年后,搬到旧金山;在Charles Schwab工作期间弄了个10到12人的邮件列表推送有意思的活动,该邮件列表叫做 Craig’s list,时年42岁。作为side project做了4年后,Craigslist 变成一家公司;现在公司40多人,年收入$3.8亿,净赚$3.04亿。
Craigslist 是我很喜欢的创业故事。40多岁创业,没有风投,不上市,没有独角兽的虚名,没有火箭般的员工人数增长曲线图,用户界面依然像90年代的网页一样简单。尽管排名有点下滑,但仍在 Alexa 全球访问量稳稳的前一百名。商业模式?"Doing well by doing good is a business model." 真心地帮助到别人,真的创造了价值了,自然就能赚钱。想赚$100万?先能创造远大于$100万的价值。

2016/08/24 第678期

Society-in-the-Loop

Human-in-the-Loop:自动的算法 + 人的判断与反馈,比如人手动归类垃圾邮件会让自动识别垃圾邮件的系统更聪明。Society-in-the-Loop:自动的算法 + 社会大众的判断与反馈,将政府人工智能化?

开发第一款魔兽争霸游戏背后的故事

90年代初,他在一家后来改名叫暴雪的小游戏工作室做程序员。受到其他即时战略游戏的启发,他在没计划的情况下单枪匹马开始写游戏引擎,后来吸引了其他同事加入开发;在没有版本控制代码的情况下多人协同完成开发。

10 Usability Heuristics for UI Design

写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10条用户界面设计的准则,20多年后再来看,依然正确,经得起时间考验。

别看网上的评论

Sam Altman 写给本届YC毕业班的创业者们的信。网上喷子多,媒体也不专业,你的创业公司必然饱受批评;不要因此气馁,任何伟大的公司成功前都不被看好的,都要用很长很长时间才能证明他们是好公司的。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创造未来的人,一种是整天在网上发帖论证为什么别人不能成功的键盘侠;争取做第一种人吧。"Overnight success usually takes a decade of uphill work."

SOLID Go Design

作者根据自己的演讲整理的文字,通篇以 SOLID 原则(每个字母是一条原则的第一个字母)贯穿,讲述了什么样的 Go 代码才算是好代码 — 也适用于其他语言。全篇妙语连珠,强烈推荐。
SOLID: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Open / Closed Principle;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2016/08/25 第679期

通往 HTTP/2 的道路

1991年,HTTP/0.9;1996年,HTTP/1.0;1999年,HTTP/1.1;2009年,SPDY;2015年,HTTP/2。
哪天看能不能找到姐妹篇:从 HTML4 到 HTML5,或从 perl5 到 perl6:)

Love the Problem, Not Your Solution

很多创业都是热衷于先找 solution、先埋头做产品,而不知道能解决什么问题;就像先做了钥匙,再满世界找锁来开一样,很难。为什么用户提出的功能请求很多都不靠谱?因为他们也是只提 solution,而不知道能解决什么问题。

iBrain:独家报道 Apple 在人工智能上的进展

Steven Levy 来到 Apple 总部,众多高管给他 demo 了最新的一些东西,但文中透露的细节太少,肯定签了保密协议。Apple 每年收购 2、30 家 AI 方面的创业公司,只为取得人才。
Apple里做机器学习的人都是内嵌在公司各个产品团队里的;而且很多人是进公司后才学机器学习相关知识的。iPhone 里已有一个“大脑”不断机器学习、不断训练缓存里的大概 200MB 的个性化数据(如 App 使用频率、个人信息、与谁互动等),大家感受到 iOS 上一些智能的地方了吗?

创业公司的股权是怎么一个原理

来自 a16z 的科普文章。从 Cap Table 讲起,融资时股权稀释是怎么回事、公司上不上市到底谁说了算、投资人该签下怎样的不平等条约才能利益最大化、ISO与NQO的区别、公司被收购了后员工手上的期权怎么办?

如果再来一次的话,该怎么做才不会这么快失败

坐拥数十万粉丝、博客与播客每周收入近$2万的知名博主John Gruber宣布关掉自己与朋友一起做了几年的公司。在这个博文中他也反思如果再来一次,他们怎么做才不会这么快就失败了。
他们的公司的产品是做笔记的 app。一开始的计划是先做 iPhone 单机版(定价$5)、再做服务器云端同步、再做 Mac 版(定价$20)、再做 iPad 版、最后做网页版。实践下来,战线拉太长、做了不少无用功、iOS 的 app 用户掏钱的欲望不强。再来一次的话,他会先做 Mac 版,用户比较可能为 Mac 上的高质量 app 花几十刀的。
有没有自带流量、拥有众多粉丝的知名博主创业成功的?有。Joel Spolsky 与 Jeff Atwood 在创办 Stack Overflow 前就各有几十万忠实读者。一般上线一个新产品都得联系媒体、到处求爷爷告奶奶请人发软文、或花钱做广告。他们不用这么做。他们只要在自己的博客上说一声,就可以。

2016/08/26 第680期

花了四年时间在每天通勤的火车上写了一本小说

作者以前在Google的苏黎世办公室上班,每天通勤40分钟。他逆向工程了Dan Brown(达芬奇密码作者)的所有小说,在电子表格上梳理了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用3年通勤时间构思迭代,1年写作,1个月后期制作出版。
他采用了 Snowflake method 来构思小说的故事:写了80个句子,每个句子描述了一个情节;再把每个句子扩写成一段话,然后一段话变成四段,四段变成四页,串起来就是一本小说了。
hmm,湾区日报写了两年多了,写了70多万字,也可以出书了?可惜大部分是废话,删减后可能仅有一小部分值得看。或者可以把湾区日报 for iOS 更新日志里写的段子串起来写个小说?

Creator-Driven Cultures

作者 Lou Montulli 是 lynx 开发者之一、网景创始团队一员、http cookie 发明人。与其在 JIRA 里给工程师指派写明具体步骤的任务,不如给他们指派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自己有创意地想解决方案。
当 maker 们能与问题近距离接触(与用户交谈),就能有同理心、能准确地找出解决方案;如果 maker 们需要客服、领导、产品经理等人层层传话,传到 maker 耳中的问题已然扭曲,根本做不出好东西。

The "Just In Time" Theory of User Behavior

在用户使用产品的时候,及时地弹出相关的提示可以纠正用户行为或帮用户更好地完成任务。比如社区类的网站,在用户发表评论时如果检测到用户不文明的言语,及时提示,用户就有一定概率收回不文明的发言。

临摹别人的作品

在成为某领域专家的路上,都需要临摹名作(名画、范文等)。做网站、做 app、做互联网产品也是一样;如能完全复制一个产品,思考对方在色彩、文案、流程等的选择,对自身成长很有帮助。

愚蠢又虚荣的穷人的逻辑

本文反驳“穷人吃不饱了竟然还浪费钱买好衣服名牌包”的观点。作者是黑人女性,以自己成长经历解释,穷人在合适的时机花钱包装自己是有好处的,与人打交道时在气势上先不输别人,往往这样的包装能改变命运,如找到好工作。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