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日报文章第36辑

2015/09/28 第351期

风投做投资决策:独裁还是民主

如果是靠风投的几个 partner 民主投票的话,Oculus、WhatsApp、Airbnb、Uber 或 DropBox 这些公司根本拉不到钱的。要是一家公司让很多人都很看好,这时候去投资就已经太晚了。
给创业者的启示是,搞定风投机构里的某个 partner 就行了 :)

如何招聘 Recruiters

很多工程师之外的岗位,现在大部分公司还是依赖“纯聊天”来面试的。而文中给出了很实用的面试 recruiters 的方法:坐一起过实际过一遍其他工程师求职者的简历、当场用电脑在网上找3个牛逼iOS工程师的github、当场看他们发过的三封骚扰工程师的邮件等。
文中还讲到一个有意思的招 recruiters 的方法:自己公司的工程师每天都要收到一堆外面的 recruiter 的骚扰信,你就让你们工程师回复那些 recruiters:“我现在不想换工作。但我们公司在招 recruiters,你有兴趣吗?”

Quirky 失败的真正原因

看上去拥有顶级配置(连续创业者、a16z、KPCB投资、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是董事会成员之一)的硬件创业公司Quirky前几天宣布破产。Quirky东西做得太杂,都是浅尝辄止。
文中拿 GoPro 来对比 Quirky。GoPro 产品种类非常少,但不断迭代,做到极致。东西做杂了对品牌很不好,别人一提起你的公司名字,都想不起你是做啥的。
When you look across the Quirky product line, you’re left with one fundamental feeling: confusion. A good company builds one product, learns from its customers, and iterates to make that product exceptional.

Newsstand 是 iOS 上电子刊物的坟墓

文章介绍了 iOS 上在 Newsstand 里的 app 与其他 app 的不同之处。Newsstand 里的 app 其实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 app,只不过是被埋藏在 Newsstand 文件夹里面、不容易被用户发现罢了。。。
当时开始做 湾区日报 for iOS 的时候,我也一度考虑过要不要把湾区日报放到 Newsstand 里。后来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上一次我去读 Newsstand 里的报纸、杂志是什么时候?hmm,好像是几年前吧。。

2015/09/29 第352期

Why I Fucking Hate Unicorns and the Culture They Breed

只有原标题才能表达出那种感情色彩:)独角兽文化是这个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会的缩影,投资人、创业者都想走捷径,轻视脚踏实地,吹捧“一夜成功”。
文章大篇幅引用的那篇在Medium上很火爆的“如何减肥”的文章,很贴切地给浮躁的创业圈上了一课:)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你要脚踏实地,你要有耐心。
"You realize that it’s not about hitting a goal weight, or lifting a weight. It’s about being able to wait. Waiting, being patient, and trusting that life will slowly inch along and things will eventually get better. After all, change takes time."

“史上最糟糕的游戏”的真实故事

指的是Atari的ET外星人游戏。上世纪70年代Atari开创了家庭电玩产业与个人电脑产业。青年乔布斯曾是Atari的员工;青年比尔盖茨的微软也为Atari主机写Basic编译器。
1982年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电影叫好又叫座;Atari希望能在当年圣诞节前做出ET外星人的游戏。时间紧、任务急,从开始想idea到游戏投入生产只有5周时间。在Atari已经单枪匹马、以一己之力做出2款百万销量游戏的程序员Howard Scott Warshaw再次担起重担,一个人,5星期,交货。但是,由于实在太仓促,这款游戏没有预期的好。数百万套卡带滞销,只能运往新墨西哥垃圾掩埋场处理掉。Atari走向灭亡(不是单单这款ET外星人游戏,还有其他原因)。
ET外星人游戏惨败后,Howard Scott Warshaw黯然离开 Atari,转行不做程序员了。换了许多工作后,他现在愉快地从事着(专门针对硅谷从业人员的)心理质询师的工作。
2014年,Atari的ET外星人游戏的卡带、以及其他Atari的滞销游戏卡带在新墨西哥垃圾掩埋场出土,极有历史意义。
Atari的历史地位一直被低估。硅谷今天的工程师文化、工程师在公司里地位高、科技公司轻松的工作氛围、科技公司里休闲的着装,都是源自Atari。
其实,我是看了纪录片 Atari: Game Over 后,才找出这个文章的:)值得一看,Netflix 上有。

The iPhones 6S

最近几年的规律:偶数年份,Apple推出以纯数字命名的版本,展示自己牛逼的设计;奇数年份,推出S版,展示自己工程上的卓越。每年都有新型号,但每两年的型号长得(几乎)一样。
在两年时间内推出两款长得一样的手机,有足够长的时间加深市场对这种标志性机型的印象,强化辨识度。
今年 iPhone 6s 的广告语是:“The Only Thing That’s Changed Is Everything”。3D touch 看上去真不错,各种很 fancy 的应用。

GoPro成功的原因

在手机能做(几乎)任何事情的时代,只做单一功能的硬件产品,是有很大风险的。GoPro卖的不是相机,它卖的是使用相机的体验:滑雪、跳伞、冲浪的美好回忆。
品牌营销,讲故事的能力。就像 The Fortune Cookie Principle 这本书里说的,Steve Jobs卖给我们的不是多少MB的MP3播放器,而是把1000首歌放入口袋的故事;他并不是卖给我们视频通讯的软件,而是卖给我们能跟家里的老人面对面对话的故事。

因为没有做A/B testing,少赚几百万刀

2014年,37signals把公司名改成Basecamp,全力专注于Basecamp这款产品。因为太忙了,变更网站首页时没有A/B测试,直接把用户注册表单拿掉,直到几个月后才发现用户转化率大大降低。

2015/09/30 第353期

6年、42次融资被拒、建一个Thumbtack

最近两天,除了Medium的融资外,还有Thumbtack的巨额融资一举估值$13亿。Thumbtack是美国版的58同城。本文是创始人(07年本科毕业)所写,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这种 marketplace 的平台都得解决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Thumbtack最开始只专注于为服务提供者(供给方,如管道工人、babysitter等)做个人网页,当服务提供者用他们的平台的多了,他们就把需要服务的客户(需求方)引入这个平台。于是供给、需求就都有了,这就是【先成为工具,再成为网络】。

How much does a slow build cost

这里的 build 指的是 CI (Continuous Integration)。文章计算分析了一下每次CI的build慢1分钟,折合成浪费的工程师时间、再折合成浪费的美金:$8000每人每年!
本文假设公司每年花在一个程序员身上的钱是 $25 万 — 各种苛捐杂税、免费饮料午餐、保险、办公室场地、设备等加在一起,开公司也不容易。也假设了每个程序员每天跑 20 次 CI(我觉得这个数字有点偏大)。

先允许百花齐放,再把大部分连根拔起

这是Twitter内部做开发者工具的领导,在今年 @ Scale 的 talk 的文字加强版。介绍了Twitter内部(凌乱)的开发环境的进化史以及一些小八卦,宣传了投资开发工具的必要性。
2006年,Jack Dorsey本来要用Python、C与OCaml做Twitter,但他们招了个Rails的代码贡献者,于是就用Ruby on Rails了。2008年,只有9个工程师的Twitter收购了一个使用Java的5人搜索技术公司,5人比9人没有少多少,所以Java被大量使用了;同年,Scala也在Twitter内使用,因为用Ruby的人认为它长得像Ruby;用Java的人认为它长得像Java;用Haskell的人认为它长得像Haskell。
文章给出的这个公式挺不错的(具体解释看原文):

投入一定数量的工程师来做开发工具、致力于提高团队其他工程师的工作效率。这种开发工具的工程师不能太多人,除非你公司的产品也是开发工具;也不能太少人,不然你投资力度不够大。

Mobile Web 与 Mobile app 的分工

Mobile web访问人数多,但停留时间少;手机用户大部分时间都花在 app 里。对做产品的启示:移动网站是商店橱窗,是吸引用户的入口;让用户下载并使用你的app,就像把用户吸引进商店。商店里(app)里才是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并赚钱)的地方。

The Medium and The Message

Medium刚刚完成新一轮融资。本文是刚刚参与本轮投资的 Google Ventures 的 M.G. Siegler 谈论他对 Medium 的看法。
没错,Medium 是被很多人山寨。但是,界面你可以抄袭、名字你可以抄袭,但这个写作平台上的高素质的人组成的社区、与高质量的内容,你是抄不来的 — 而这些东西不是一年、两年能搞定的。你得先有一个CEO/创始人做了 Blogger 卖给 Google,再做一个 Twitter 弄上市,用个人能力、用实际行动直接、间接说服同样高素质的人(名风投、名CEO、各种名人)来到这个平台,同时还要有十几年将近二十年建设内容平台的经验,组织专业的编辑团队孵化优质内容以作为榜样,再吸引更多优秀的内容到这个平台上。而且,还得用不同寻常的方法来管理公司,确保公司里的团队虽然小,但都是能以一当百的杰出人才。于是,你才能有一个 Medium 这样的东西。

2015/10/01 第354期

Loss Ratios In Early Stage VC

做风投如果赔钱的项目不够多(Loss Ratios),就表示你不够冒险 — 当然也不是说赔钱的项目越多越好。原文底下的评论挺有意思的,推荐大家也读一下(可见该博客读者群体质量不错)。

收藏夹

Google是印钞机,因为它知道你的 intention:你搜什么就表明你要什么、它就给你展示相应的广告。收藏夹也是能揣测你的 intention 的东西:稍后再读、Pinterest等都是收藏夹。 
文章分析得挺到位的。点评了各种收藏夹类的 app(pinterest、pocket、instapaper等),总结了三大收藏夹的 use case(稍后再读、收藏菜谱、婚礼策划),大部分有一定规模的app都有收藏夹功能。收藏夹代表的是将来时。

伟大的产品是什么样的

“做出用户想不到的功能并且改变了他们的使用习惯”。文章举了 iPhone 为例,用户调查中用户最想要的是电池寿命、更大的屏幕;而Apple给用户的是3D touch、Touch ID等喜闻乐见的功能。
Improvements which are not asked for but which change behavior suggest that the product is valued because it changes the buyer.
这样的文章其实得注明:高难度动作,请勿模仿。有多少人模仿了后,做了用户想不到、而且也不想用的功能 。。。

在大学里如何为成为职业程序员做准备

Wealthfront的工程师写的。在不同课程项目中重用代码、扩展以前写的代码,学会写模块化的、可维护的代码;有效沟通(文档写作、演讲);做课程外的 side projects。
文章讲得最后一点很有共鸣:在学校里容易有一种“突击”的心态,比如一学期不上课、考前突击复习考试;课程作业用1、2天通宵熬夜做完;赶 paper 的 deadline等。而公司里有一定规模的项目一般都要至少几星期、几个月才能做完,悠着点,不能一开始就百米冲刺的速度来跑马拉松。

Peer 1 on 1s

工作中你都要跟你直接领导(或直接下属)定期(一般是每周或每两周)进行 1 on 1,俩人聊个半小时、1小时的,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加深感情。而本文提议的是不同部门同级别同事间的 1 on 1。
这种不同部门同事间的 1 on 1能让不同的工种的人互相学习、有 empathy、互相尊重对方的工作、一起产生好的 idea,而不是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就鄙视某某工种的人没技术含量、只会吹牛、没用。

2015/10/02 第355期

网站速度优化指南

访问速度本身是一种网站重要的用户体验。这篇超长文是给非技术人员讲解网站速度优化的很好的入门材料。

社交网络之谜

非常有演义色彩的文章,帮我们回顾了社交网站的简史:各种收购、与拒绝收购;在市面上已经有各种社交网站的情况下(Friendster、MySpace、Orkut)、似乎再做一个社交网站也没多大意义 — 然后Facebook出现了。
收购与反收购,有人做对了,有人做错了:03年,Friendster拒绝了还没上市的Google的$3千万收购;05年2月,MySpace拒绝收购Facebook(Mark开价$7千5百万);05年秋天,MySpace自己开价$7.5亿要买Facebook,被拒;06年8月,Google投资MySpace 9个亿;07年Facebook拒绝微软的$150亿收购。

Facebook的时代刚刚开始

PC时代的微软、互联网时代的Google(也是后PC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Facebook。人们用PC,是有动机、有需求才用(搜索、办公);人们玩手机,是无所事事的时候用(聊天、刷东西)– 大多数人无所事事的时间比正经要做点什么事的时间长得多,所以顺应移动互联网潮流的公司会越做越好,比如facebook。

为何Fogbugz输给了JIRA

湾区很多公司(可能是除了少数几家大公司外)都用 JIRA 来做项目管理、跟踪bug。本文对比了JIRA与同类产品 Fogbugz。JIRA比较晚进入市场,却后来居上越做越好。做JIRA的公司atlassian估计也快上市了。

蟑螂时代

蟑螂的绰号是小强,生命力极其顽强;恐龙已死绝,蟑螂千秋万代活到现在。全民创业的时代,独角兽会一只一只死掉,只有蟑螂才能存活:不挑食、节俭、低调、广积粮、缓称王。想想也有道理。

2015/10/03 第356期

用一个等式来描述你的公司的商业模式

很不错的 idea。比如Google的广告盈利 = impressions X 点击率 X 每点击一次赚的钱。把这样的简化等式写在白板上,每次开会、讨论问题、做决策,都要围绕着如何提高等号右边各项

采访 Github CEO

给非技术人员描述一下啥是 Github:Github是Facebook for code;做Github CEO最大的挑战是:半数员工远程办公;从去年性骚扰事件得到的教训:从创业一开始就要以人为本。

Lessons learned writing highly available code

全球访问量前50名的网站 imgur 的工程师总结的经验,很实用:任何东西都加 limit、重试(exponential back-off)、watchdog processes、health checks、冗余、用久经时间考验的工具(不要盲目追求酷炫的新技术)。
我来补充一条:所有与外部第三方API的通讯,都要尽量robust,一定要有监控/警报(请求次数、异常次数、95th percentile访问时间等)。因为第三方API是你没法控制的,不要因为别的公司机器挂了而导致你家的网站也挂了。

开源软件成功的十条准则

ZeroMQ项目的发起人总结的 — 大部分都适用于线上社区建设的。最后一条在开源软件世界里还挺不错的:默认信任所有人、默认相信所有人都不傻、默认相信没有白痴提问,营造快乐和谐积极向上的社区

来自 Jeff Bezos 的建议

他观察到,大多数时候“正确”的人一般都不固执,能接受新观点、新想法,敢于推翻自己已经形成的观点。大多数时候“错误”的人往往一根筋。
我觉得,那些大多数时候“正确”的人自信、能力强,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接受新思想;大多数时候“错误”的人往往自卑、没自信、爱面子,容易为了反对而反对,没勇气改变、没勇气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于是一直错下去。

2015/10/04 第357期

比app要付费升级更糟糕的事情是什么

是那些抱怨app付费升级的人!事情起因:Twitter的非官方客户端app Tweetbot 4向所有用户收费$4.99,包括原来老版本的用户。用户们纷纷抱怨。本文为Tweetbot团队鸣不平、为独立开发者鸣不平。 
Tweetbot的设计师在twitter上反击抱怨的用户 — 5分钟做好的咖啡、10分钟喝完,$4.95(你们经常买);做了8个月、能用好几年的app(指Tweetbot), $4.99(你们不买就算了还抱怨)。Tweetbot背后是一个3人的小团队,很不容易。
文中举的对比例子很不错:假设你的公司靠做网站为生。客户花了钱请你们做完了网站;一段时间后,那个客户又回来要求你加功能,这些功能需要3个人做8个月。请问,客户应该免费升级、还是需要付钱?回到Tweetbot的例子,人家3个人做了8个月的升级版,用户需要免费升级app、还是需要付钱?
对Tweetbot、对Tweetbot背后的3人小团队表示强烈支持的多是makers(程序员、设计师等实际动手做东西的人)。只有makers才能与makers产生共鸣、才有同理心。抱怨的、想吃免费午餐的,一般不是makers,他们本来也不对社会产生什么价值,所以不理解、也不支持对社会产生价值的人。

Myspace 的兴衰史

在 Facebook 专注核心用户体验、同时开放API让第三方开发者做其他非核心功能的时候,Myspace 投入大量人力自己做各种非核心功能;Myspace是“如何赶走用户”的活教材。

Climbing The Wrong Hill

现实生活中是不是常常会遇到这种人:口口声声说将来要创业、却不知不觉在原来的大公司里连续待了N多年、也没见动静?他们其实是有大野心的,只是比较偏向于短期利益。

我与我们

开始创业,创始人需要有 ego(自信、无畏);但要创建一个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好公司,创始人需要谦卑。当公司成长起来后,好的公司的好的创始人会在好事发生时说“我们”、在坏事发生时说“我”。

My XOXO Talk

有良心的风投、进行的有良心的创业者与投资人关系的讨论。创业公司一旦开始拿投资人的钱了,一有机会就会不断拿,上瘾了,停不下来;然后为投资人、而不是为用户做产品、彻底利益驱动。
他提到的 “independent business” 有意思:如果你是用户,你知道一家公司是 independent business,他们不打算上市、不打算卖给其他邪恶公司(自行填空任何员工数大于1万人的公司),你会比较信任这样的公司吗?还是你会比较信任一堆风投、时刻准备卖身(给其他邪恶公司)的公司?

2015/10/05 第358期

从热门独角兽到充满麻烦的Evernote

采访了一些Evernote的员工与前员工。2012年,Evernote估值$10亿并作出一副上市在即的样子。到了2015年,裁员18%、关30%的全球办公室、“总部某层楼空荡如鬼城”。
几个Evernote前员工认为该公司把精力都投入到了没用的地方、而忽略了核心的做笔记的产品、忽略了把免费用户转化成付费用户。Evernote产品太多、太杂,热衷于做新功能,虽然容易上新闻头条,但啥都做啥都做不好。盈利堪忧,这就不能上市了,一上市大家就知道你在裸泳了。
Evernote最近当然也在省钱。除了裁员外,现在员工的福利也有所缩减:取消员工两周一次的家政服务(!!)、员工全额报销到海外办公室工作三周要严格控制了、取消报销电动车充电的费用、吃的质量似乎也下降了。还有可能把今年的开发者大会取消。
其实Evernote的主要问题是内部、外部的期望都太高了,导致了不专心,光追求一些能制造新闻头条的东西。如果这是一家30人、估值$1亿的公司,只有一个产品,会不会比现在更赚钱、更早上市?估值$10亿是个很大的负担,就像以前农民起义最早称王的都是最早被干掉的。

创业公司如何处理坏消息

公司是人运营的、产品是人做的,人总是有运气不好的时候、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但很多创业公司(的创始人、高层)有坏消息,就一律向员工、投资人等隐瞒 — 隐瞒到什么时候呢?隐瞒到公司倒闭,这样就再也不用隐瞒了:)

BuzzFeed成为社交网络新闻之王其实是一个意外

BuzzFeed早期也很依赖Google作为流量入口。有段时间Google误判BuzzFeed页面里有恶意代码,对BuzzFeed的页面在搜索结果里的排名进行惩罚。BuzzFeed“被迫”转战社交网络。
听一个同事讲的:当年他一个失误,他们公司网站的robots.txt拒绝所有搜索引擎索引,导致那个季度访问量巨幅下降。不幸的是,那是他们公司刚上市的第一个季度。。。

Quora最初的版本做了多长时间才上线的

Adam D’Angelo自己在Quora上回答了这个问题。答案很短,但对打算创业的(尤其是技术人员)很有借鉴意义:4个人,每周60小时,至少9个月,上线Quora最初的版本。
Adam D’Angelo一开始已经做了一个prototype。一共4个人,前后9个月。其中两个做满9个月,1个人后来加入做满7个月,剩下的1人最后加入后做满4个月。
有人会问,不就一个Quora的网站吗?至于做那么长时间(9个月)吗?其实在9个月里,他们还做了很多 infrastructure 方面的东西,为以后的快速迭代打好基础;他们也花了一些时间招聘、注册域名、成立公司、找办公地点等琐事。
Adam D’Angelo在24岁的时候从 Facebook CTO 的岗位上卸任;25岁的时候开始做 Quora。

竞争对手不是你的敌人

创业公司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操心的。很多人一看到竞争对手在社交网络上嘚瑟(各种炫耀、各种好消息),就慌了阵脚了。

2015/10/06 第359期

The ‘Get My Shit Together’ Afternoon

非常实用的 life hacking 文章:用一下午的时间做一些小任务,旨在准备灾难发生时的应急措施、保障人身安全、保护数据、存钱省钱、健康、增进家人朋友感情、省时间等。
保障人身安全:给烟雾探测器换一副新电池、检查车险有没有过期;保护数据:重设密码、删除不用的app、备份数据;省钱:打电话给信用卡公司威胁他们你要取消信用卡,然后他们一般会给你免今年年费(哈哈);应急措施:准备72小时干粮与水、设想一下地震火灾了你该怎么办;增进家人朋友感情:打电话给你妈、发邮件给好友问你好吗;省时间:关掉手机上没用的push notification、取消订阅不必要的邮件列表。

用户增长放缓了该怎么办

Jeff Jordan的经验之谈。他是a16z的partner、前OpenTable CEO、前eBay高管。用户增长放缓是"oh, shit" moment("aha moment"的对立面?),就应该不惜一切手段找出根本原因,是自身原因、还是外部因素(合作方、竞争对手等)?

没有广告的互联网:用浏览器微支付

移动互联网时代,App Store、微博打赏、微信红包等把用户训练得比较不排斥支付一点小钱去买软件、买虚拟物品。文章提议在浏览器集成支付系统,优质网站不靠广告存活,而是直接向用户收取极少的浏览费用,通过浏览器支付。
HTTP code里的402就是 payment required。浏览器能集成搜索引擎,为啥不能集成支付系统?有人会说愿意掏钱的用户不多啊,网站发不了财的啊。不是所有网站都想赚大钱的;很多网站的管理员只是本职工作外、凭借兴趣爱好管理网站,只要能让网站的维护成本降低一些就够了(租机器、买域名、时间成本等)。

Instagram 的 iOS app 支持 3D Touch 的经验

原文被墙,iPhone用户推荐使用
湾区日报App
免翻墙读文章,或者看打印出的PDF文件。

曾经想过这个问题:桌面电脑有“点击鼠标右键”这个动作,手机上有类似的吗?iPhone 6s的3D touch就是“鼠标右键”,而且更厉害。这篇博文是很不错的3D touch开发的入门教程。

2015/10/07 第360期

Success at Work, Failure at Home

a16z 的 partner、Hotmail第13号员工 Scott Weiss 回顾、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家庭生活,对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有不错的见解。
很多人白天工作很累、说了很多话,回到家后就懒得跟家里人说话。特别在我们这个行业,即使跟家人在一起,也常常要查工作邮件,这样很不好,人在心不在。最好是每天能有固定时间跟家人在一起,关闭一切通讯工具,比如完整地、安心地一起吃晚餐。

Facebook的人工智能实验室

文章介绍了人员配置、发展、都做了哪些东西。Facebook上有3.3亿用户使用"See Translation"按钮。Siri+Magic同款的Facebook M背后有真人在调教,智能人工与人工智能一起努力:)

对开发者来说,付费app超难赚钱的

本文有感于最近Tweetbot4向新老用户收费而引起用户的各种抱怨。除了极少数游戏外,付费app根本赚不了钱。大部分的app最好只是你的线上业务的一部分、一个入口而已,别指望靠app收费能养家糊口。
对Apple来说,app的意义在于用极低的价格(或者免费下载)拴住用户,让用户买iPhone(apple大部分收入来自卖硬件);对Google来说,app的意义在于卖广告。对提供平台的apple和google来说是很不错的生意,对app开发者来说,很难把付费app当做稳定的收入来源 — 每天维持很高的下载量是很难的。

互联网营销新渠道:直邮广告

直邮广告(Direct Mail)就是通过邮电局寄信、寄明信片,速度很慢。为啥互联网公司会考虑这种看上去“落伍”的营销渠道?精确地址定位、寄送到不常上网的潜在用户家里、可能比线上广告更便宜。
房地产类的服务、各种快递类的服务、家政类的服务、各种O2O类服务(反正你们都已经在烧钱了,对吧?哈哈)都可以试试看。

微软已死(2007)

Paul Graham在07年写的文章。恰好今天微软发布新产品,拿出来感受一下。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一般有两种不同反应:1)瞎说,微软活的好好的;2)这已经不是新闻,没必要一说再说。
其实 Paul Graham 的真正意思是:上个世纪末,所有公司都小心翼翼地避免跟微软直接竞争(包括上市前的google),能低调的尽量低调,别引起微软的注意;现在时代不同了,不用畏惧来自微软(等大公司)的竞争,大家勇敢出来创业吧。
不知道在其他地方会不会有这种现象:我觉得很久没见过以Windows作为操作系统的电脑了。湾区科技公司基本上一水的Mac(或Linux);比较人性的公司会问新员工要用Mac还是PC、比较粗暴的直接默认就扔给你Mac。当然,科技公司不代表整个社会,Windows在桌面电脑市场占有率还是占统治地位的,只是桌面电脑这个市场不太增长了罢了。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