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日报文章第93辑

2017/05/24 第921期

Apple Park 背后的故事

Apple 的宇宙飞船大楼就像其他 Apple 的产品一样精致,据说造价 $50亿。Steve Jobs 生命最后两年里,花了很多时间在这栋楼的设计上。地是从惠普手中买下的,Steve Jobs 青少年时在惠普实习过。
Steve Jobs 有多难搞?对建筑内的木材的要求,不是橡树、枫树这么简单,他要求得冬天砍伐的木材,最好是一月份砍的,这样的话木材的树液、糖分会比较少。Apple 聘请的建筑师们听了后的直接反应是:Holy shit!

Stack Overflow 全站使用 HTTPS 的漫漫长路

他们从 2013 年开始考虑全站使用 HTTPS,直到最近才达成这个目标。为何拖了这么久?1,该项目优先级不高,他们又不是银行网站,不急;2,该项目看起来简单,但实际难度很大。
你逐字读完这篇很长很长的文章都觉得颇为费劲,更何况他们的实际操作:)全站迁移到 HTTPS,意味着要为他们几百个域名、子域名生成 cert;从性能考虑,还要迁移到HTTP2、用 CDN 做代理;公司内的工程使用的开发环境中最好也用 HTTPS;历史遗留问题、用户生成内容里内嵌的HTTP的图片也要处理一下。非常之繁琐。

帮助一百万个开发者退出 vim

来自 Stack Overflow 的博文,这种数据分析类的题材不错,既有趣又能达到内容营销的效果。很多不会用 vim 的人不小心打开了 vim,但折腾半天不知道怎么退出,一搜索就来到了文中提到的那个问题页面了。

Underemployed

每天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五天,这是从简单重复机械劳动为主的工业革命时代遗留下来的工作制。过去几十年里,脑力劳动者比例变大了,很少人能一天内有效工作八小时的。往往最好的灵感是来自工作之外的时间,如休假、散步、运动。

How to Disagree

在网上如何否定别人的观点?Paul Graham 在这篇文章里将否定别人观点的方式分成7个类别,从毫无逻辑的谩骂、到试图讲没有道理的道理、再到抓住要害据理力争。

2017/05/25 第922期

采访 Workflowy 联合创始人

他大学毕业后在Google做了3年多,然后在家做了一段时间Facebook上的app,然后与大学时的室友创业进入Y Combinator,换了几个创业idea;合伙人学编程时写的简单的列表式做笔记的 web app 看着挺靠谱,做到现在七年了。
他们在Y Combinator之后再也没融资, 属于life style business,旱涝保收型的,就做一个简单精致的产品。俩创始人之前有段时间经常意见不合,面临散伙的危险;他们就一起去看心理咨询师,接受治疗,慢慢又恢复正常关系了。很多公司的高管工作压力大都去看心理咨询师,这很正常;人就是一个产品,要用各种工具(心理咨询师)把这个产品的方方面面(心理健康)维护好了。
我这半年做笔记一直用 Workflowy,替代了用好几年的 Emacs Org mode。

创业公司寻求报道的注意事项

做app很容易,难的是让很多人知道有你这个app的存在。媒体报道(如写文章)是一种“免费”的争取眼球的方式,很遗憾,所有创业者都知道这个“秘密”,寻求报道不容易,往往折腾半天没有那家媒体愿意搭理你。
作者估计通过媒体报道的途径,他们家的 app 新增了4.4万的下载,如果做广告的话,争取一个下载需要花$4,所以这些新增的下载价值$17万。不花一分钱,就有媒体愿意写文章报道你家的 app,相当于白送你$17万,多好的事情啊。
以前听人说过,国内公司为刷用户数据,让手机店在Android手机预装app,预装一个 app 几毛钱人民币,是真的吗?

The first rule of prioritization: No snacking

四种类型的任务:1,高投入高回报;2,高投入低回报;3,低投入高回报;4,低投入低回报。创业初期都尽量做3,但最后不知不觉做了一堆的4,就像吃零食,没营养。

创业公司的主要自杀方式之一:优柔寡断

为什么有些人做决策很慢?因为爱面子。害怕与大多数人想法不同、害怕被别人认为自己很蠢、害怕想法被否决。

The Unbundling of Excel

Excel 是万金油工具,用途广泛。每种用途拿出来做细致了就成为一家创业公司了。类似的找创业灵感的地方:Unix 的那些命令行工具、百度贴吧、门户网站各子频道等。

2017/05/26 第923期

2017年小扎在哈佛毕业典礼的演讲全文

开场,忆往昔在哈佛的青春岁月。升华,咱这代人得超越小我,而去帮他人找到人生的目的。三种方式:一起做有意义的大项目、争取人人平等、共建全球和谐社区。建议大家看一下演讲的视频。
收到哈佛录取通知书的电子邮件时,他正在玩“文明”游戏,他爸用摄像头记录了他打开邮件的情景。在哈佛的第一堂课,他迟到了,衣服还穿反了。
做了对比女生hot不hot的网站,朋友们觉得小扎即将被学校开除,专门给他办了送行的party;厕所前排队时,回头跟华裔女生说,我三天后就要被学校开除了,咱抓紧时间约会一下;后来他们结婚生娃了。
人的成功有努力奋斗的成分,有聪明的成分,但他坦言,其实运气也很重要:“If I had to support my family growing up instead of having time to code, if I didn’t know I’d be fine if Facebook didn’t work out, I wouldn’t be standing here today. If we’re honest, we all know how much luck we’ve had.”

受够了所谓的 microservices

创业初期没认清现实、盲目跟风去搞 microservices,往往自找麻烦、自己挖坑。贵公司从创立到倒闭的短暂的生命周期里,你的小破CRUD程序可能一个每月$10的VPS就够用了,真的。

正在消失的电脑

本文是莫博士最后一篇专栏了。未来的电脑将变得无形(声控、物联网),仿佛无所不在,方便极了。遥相呼应1991年他的第一篇专栏文章:个人电脑很难用,但这并不是你的错。。。

The three axes of engineering leadership

Medium 的前 Head of Engineering 的文章。好的工程经理同时扮演三个角色:技术、项目管理的领袖;管人事的经理,奖赏、升迁、开除人;职场导师、知心哥哥/姐姐。

在浏览器大战中,Chrome 取得了最终胜利

Mozilla 前 CTO 写的博文。浏览器市场Chrome一家独大(Safari排第二),对网页开发者是个福音,不用测试小众浏览器了(如IE),网页在小众浏览器渲染起来很难看,就更没人用小众浏览器了,恶性循环。
浏览器在手机上多数时候不是作为单独的 app 被人使用的,而是成为 app 里内嵌的功能,如在微博、微信里打开网页。谷歌有 Android,Apple 有 iOS,Firefox在手机上不可能有所作为的,得自己做操作系统啊,所以 Firefox 几年前也做了操作系统 Firefox OS(现已停止开发了)。

2017/05/27 第924期

Reddit 是如何统计每个帖子的浏览量的

先别看文章,思考一下如果是你来做,你会怎么实现以下需求:1,同一用户在短时间内多次访问帖子,只算一个浏览量;2,显示的浏览量与真实浏览量间允许有小百分之几的误差;3,数据的实时性,允许有几秒的延迟;4,这是全球访问排名第8的网站。。。

对比 Google Maps 与 Apple Maps 在一年内的变化

作者写了个脚本截了一年的图,充分展现了Google Maps不断迭代、进化的历程,数据精确性、UI的易用性都有很大改进。而Apple Maps的变化比较小。
作者曾在 Apple 工作过,参与了 Apple Maps 的开发。

It’s Never Too Early to Fire

本文告诫 CEO 们,开除公司里的高管千万不要手软,一定要快刀斩乱麻。你会后悔开除得晚,而不会后悔开除得早。早点开除不合适的人,才对得起其他还在公司里的人。
当然,早点开除,也对得起被开除的人,他/她才能去个更合适的地方(就像谈恋爱一样,不合适就别互相耽误了)。本文作者就是被开除了后,自己创业;最终自己创业的公司卖了$37亿,而之前开除自己的公司卖了$1.05亿。

友谊的极限

Dunbar’s number:一个人能维持紧密人际关系的人数上限是150人。在社交平台上动不动就“好友”数几百上千,是这些“好友”并非真好友,还是互联网让人可以维持更多的稳定的人际关系?
身边那些2003、04、05年开始读大学的朋友,尤其是读常春藤学校的,他们的 Facebook 好友人数都动辄1、2千人,大部分是大学时与大学刚毕业那一两年内积累的。最近几年,年纪大了、有家庭了,基本都不加什么新好友了。

Magic Leap:巨额的融资与无止境的推迟

Magic Leap 的宣传视频看上去都很有科幻片的效果,可惜公司成立7年了,除了巨额融资外还没有一个可以demo的产品。有前员工披露,视频里的效果是特效做的,并非真的AR,视频用来忽悠招聘用的。
比较让我迷惑的是:该公司创始人当年被西北大学、MIT、密歇根大学录取,最终选择了离家近的迈阿密大学。。。

2017/05/29 第925期

你对社交媒体上瘾,这绝非偶然

社交平台就是一个工厂,他们的产品是人的注意力,他们的客户是广告商。"我们这儿每个月能有几百亿分钟的20岁到35岁人群的时间,你们要买吗?" 为增加库存,他们一方面得吸引更多人来用,另一方面要让每个人用的时间长。
就像玩老虎机、赌博一样,下一刻你就可能中奖,你总有个念想。你修了图、发了贴,下一刻可能就有很多人来点赞捧你臭脚;有几次你发的东西大受欢迎,你得到了鼓励,你就越来越沉迷这种虚拟的社交游戏了。社交平台发展到最后真的有可能像 Black Mirror 第三季第一集 Nosedive 一样,推荐没看过的人去 Netflix 看一下。

Better Than Free

这是来自 1000个真粉丝 作者的另一篇经典文章。电脑让信息变得易于复制,互联网让复制来的信息容易传播。那么,互联网时代免费的东西无所不在,为何还会有人愿意花钱买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人们愿意花钱八原因:1,及时,如 花钱看电影首映;2,个性化定制;3,解释,如软件免费但培训收费;4,正版,如花钱买正版避免染病毒;5,代为保存、方便访问,如网络云盘;6,不同的表现形式,如高清版要收费;7,赞助,如支持创作者的付出;8,便于找到想要的东西,如网上电影、歌、好文章太多了,需要有人帮着筛选。

我在招聘COO过程中学到的东西

Sift Science创始人CEO写的文章。需要招COO的时候就相当于CEO本人勇于承认自己不完美、需要帮助的时候,这对很多高傲自负的CEO来说是很难的事。他们前后花了7个月才招到人。
招聘流程:与CEO喝咖啡;与管理团队的一部分人见面;与CEO一起读过去给董事会展示的幻灯片,讨论问题;与管理团队剩下的人见面;与董事会见面;与CEO共进晚餐。面试完后,要找到至少3、5个 backchannel 对这个 candidate 进行背景调查。

硅谷三巨头对比曾经的底特律三巨头

现在的苹果、谷歌、Facebook收入多来自海外市场、只让硅谷本地极少人富起来;而上世纪50年代末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都只靠国内市场,大量雇佣底特律地区的人,一派“共同富裕”的景象。

简单并不意味着容易:从 Clojure 换到 Ruby

思维上觉得容易的东西,往往是因为有以前学过的东西作为参照,所以"熟悉",所以觉得容易。看上去简单的,如代码量少、一行流、字母很少的公式,往往不容易理解。

2017/05/30 第926期

Browse Against the Machine

Firefox 营销总监写的博文,劝说大家在使用 Chrome 的同时也别忘了用一下 Firefox:)他本人每天工作用 Firefox,而娱乐用 Chrome。。。
如果你是他这个职位,该怎么劝说大家使用 Firefox?Firefox 比 Chrome 更小、更快;Chrome 出自全世界最大的广告公司、总是作恶的 Google,动机是为了更好地卖广告;而 Firefox 是非营利性公司 Mozilla 做的,这可是怀着无限纯洁美好的情怀做的浏览器啊。

为何网络安全这么难

现实世界里,政府通过海关、警察保证境内的安全;但电脑联上互联网后,没有国界,世界任何角落冒出来的坏人都能攻击你。靠谁来保证网络安全?

You Never Have Time, Only Intentions

我们无法像拥有实体物品一样地拥有时间。并非你没时间去做一件事,而是你没足够的动机。对某件事情只要有足够的动机去做,再没时间、在忙的话,肯定也能做成的。

用 React 重做 Slack 的网页版客户端的 Emoji Picker

Slack 的网页版是基于 jQuery 写的。他们正在用 React 重写;Emoji Picker 是第一个被重写的部件。用了 React 后,开发起来更愉快了,性能比以前快了不少。

低收入与高负担:Facebook 删帖员的生活

Facebook 雇佣了数千名删帖人员,每小时工资$15,接受为期两周的培训后就能上岗工作了。出格的视频、照片由用户举报或由算法自动识别,然后这数千名删帖员人工审核决定是否删除。
"每天早上9点上班,打开电脑后就要看别人被砍头的视频。" "每天都有人要去看心理医生;晚上会做噩梦,无法入睡。" Facebook 每年投入上亿美金招募删帖员,看起来很多钱,其实占不到全年收入的1%。牺牲了一些人的心理健康,换取了大部分人干净的网络环境。以现在的技术,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2017/05/31 第927期

How to Improve a Legacy Codebase

几乎每个工程师职业生涯里都会有接手别人留下的烂摊子、烂代码的经历,到处是地雷,该如何改进?很简单也很重要的规则:一次只改一个地方;若同时改多出代码,经常会按下葫芦起了瓢。

How Pinterest Perfected User Onboarding

图文并茂地剖析 Pinterest 新用户刚注册完,开始使用产品的体验,各种引导与个性化定制。新用户若没法对你的产品一见钟情,你想把他们拉回来用你的产品看腻的广告,很难了。

采访 Netflix CPO

他于1999年加入Netflix,入职第一个任务就是解决千年虫问题。这个采访里,他谈到了Netflix从邮寄DVD逐渐转型到streaming的那段历史,以及为何决定使用 AWS。
Netflix 先做机顶盒,而不是 streaming,毕竟十几年前网速还跟不上。当时设想的是用户按下按钮,等几十分钟下载完后再观看,而不是按下按钮立刻观看。后来他们把机顶盒 Roku 剥离出去成为独立公司,向外界放出一个信号:对于各种硬件设备,Netflix 是中立的,可以在任何硬件设备上观看。这步棋走得不错。
这个采访是来自我曾经推荐过的 Internet History Podcast,推荐大家去听一下。对了,你们知道 House of Cards 第五季出了吗?这周又有得忙了:)

最好的员工手册

Reddit 的 VP Engineering 写的文章。在伯克利读MBA时被百货公司 Nordstrom 的员工手册惊艳到了。准确说,这是一张卡片,简洁明了,不废话。
"Nordstrom Rules: Rule #1: Use best judgment in all situations. There will be no additional rules."

Hire a VP of Engineering

Nicira(2012年以 $12.6 亿卖给 VMWare)的创始人写的文章。科普了一下 VP Engineering 的职责:带好队伍,做好资源分配,执行力。

2017/06/01 第928期

Mary Meeker 的 2017 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

今年足足有355页幻灯片(对比:去年213页,前年196页)。智能手机用户增速放缓,蹦出了各种新兴的广告格式,游戏行业蓬勃发展、对互联网产品有巨大影响,没有提到比特币。
幻灯片直通车。这页幻灯片有意思:成功的创业者们从小都爱玩游戏;玩游戏 -> 学编程做游戏、赚钱买电脑玩游戏 -> 创业;引用了 Elon Musk、Reid Hoffman、Mark Zuckerberg 三人的游戏情结。

10x’ing Your Team

所谓10x engineer,有很多是快速写垃圾代码然后组内其他人帮他擦屁股。不懂技术的领导们依赖这种10x工程师,其实是在为自己不懂得拉扯高效团队、设计高效流程找借口。
本文是对 Parker Thompson 的采访。他就是知名 Twitter 账号 Startup L. Jackson 的运营者。湾区日报某种程度是收到这个曾经匿名的 Twitter 账号的启发而做的。你不用靠名气、不用靠吓人的头衔、不用靠与名人大v互捧臭脚装作很熟,一个普通的一线工程师推荐好文章或许也是能帮助到一些人、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点,尽管这不是一件有技术含量的事:)

上一轮互联网泡沫对现在比特币泡沫的警示

去年的今天,比特币价格 $573;今天,$2391。看上去形势一片大好,很多年轻人已经 all in 了。本文作者作为经历过上一轮互联网泡沫的人,有些话要说。
“Do not, under any circumstance, borrow to invest in a bubble. You will be in an extremely fragile position if you do because of violent prices movements. ” 借钱炒房、炒股什么的也类似。。

如何准备技术会议上的演讲

作者的母语不是英文,从2013年起每年都在 PyCon US 上给 talk。他在这篇文章里非常非常详细地介绍了自己准备 talk 的流程以及用到的工具。德国人做事真严谨。

实践五小时工作日

作者与他的上司沟通好了,每周照样工作五天,但降低自己的工资、每天只工作五小时。实践一个月了,与以前的每天八小时相比,用60%的时间完成80%的工作量,不错。
以前有推荐过另一种时间安排:每天工作三小时,但天天工作 — 他是 iOS 独立开发者,自己做自己的老板,当然可以自由实践各种时间安排了:)

2017/06/03 第929期

为何 Windows Vista 会那么失败

作者是当年微软Office部门的VP。微软想把太多美好的想法通通塞进Vista里,强推C#托管代码,项目复杂、管理混乱,狂吃内存、性能极差。
当年正是笔记本电脑开始普及、超越台式机的时代,可惜普通笔记本电脑跑不动Vista,只能继续用XP了。很多人就是直接跳过 Vista,从XP升级到了Win7的。文中还提到了Windows有严重拖延工期的传统,比如 Windows 95 本来应该是 Windows 93 的。。。

LinkedIn Growth Engine: The Never Ending Viral Loop

算是比较全面地描述了 LinkedIn 从2002年底成立公司、2003年正式上线、2011年上市、到2015年左右的发展史。
第一版的网站做了半年,上线一周注册用户1万5,四个月后增长到5万。一开始不被看好,“那时候已经有Friendster了,他们若随便加个职场社交功能、分分钟秒杀LinkedIn”。
LinkedIn 的各种 growth hacking 的鸡贼小技巧都是教科书级别的,尤其是那个“让用户不小心自己上传了电子信箱里的通讯录、不小心群发邮件邀请所有邮箱里的联系人使用 LinkedIn”。

采访 Paul Buchheit

Google的“Don’t be evil” 就是他提出的;有一天Larry Page告诉他:去做一点关于电子邮件的东西吧;于是就有了Gmail(原型的开发只用了一天)。
他觉得idea(听上去)的好坏与最后的成功往往成反比。一开始听上去很靠谱很牛逼的 idea 往往都失败告终,一开始听上去很不靠谱的 idea 最后却有大成功的:如把自己家里的充气床垫租给来开会的陌生人并且还要提供早餐的Airbnb。

Faceless Publishers

传统出版商:有品牌、有盈利手段、养了一堆写手、控制分发渠道;读者冲着出版商的品牌去阅读。互联网出版商:品牌不重要,能做广告,有分发渠道;写手是自媒体;读者就冲着这些个人品牌去阅读。

有效使用 Amazon Mechanical Turk

真.“人工”智能平台!不错的使用 Mechanical Turk 招募便宜人工劳动力的教程文章,非常适合数据标注、图片识别、做问卷调查、把语音转化成文字、改写文章段落等活动。
前几天我在找一组数据,问了一圈现实世界里的朋友没人知道,在搜索引擎搜了半小时没找到,我就在想在哪里提问比较好。后来想到了 Mechanical Turk,就花了$10“天价”(该平台上的任务多是几毛钱、$1的)在上面提问,5分钟内得到答案。

2017/06/04 第930期

Notifications: A Tragedy Of the Digital Commons

手机上的消息推送太多了,无时无刻干扰用户的注意力。App 开发者们得有点良心,别乱发推送;操作系统也要采取一些措施,智能地学习、过滤点不必要的推送。
文中贴出的那张 Slack 决定是否给用户推送消息的逻辑图,真是很复杂,但也很负责任。

Brand Vocabulary in the Context of UX

澄清了一些 brand、branding 相关的容易混淆的概念;设计师、产品经理、团队里其他人都有一套共同的语言,方便交流、上下一心。

学编程的方式

自顶向下:一上来就做酷炫的项目(网站、游戏),边做边学,容易有成就感,但基础不牢、多是胶水浆糊代码;自底向上:系统地学概念、做课后习题,耗时长、容易失去兴趣半途而废;混合型:做项目与系统学习不断交替。
大学里的教学多是自底向上式的,学概念、做题,学生往往几节课下来就对编程失去兴趣了;社会上的编程培训班多是自顶向上式的,复制粘贴代码做酷炫网站、app,学员出来后都有个漂亮的作品集,但实际工作下去相当不靠谱。

用机器学习对数据库参数调优

来自 CMU 的研究成果,是他们今年 SIGMOD 论文的通俗版。非常典型的 DBMS 论文的套路。

Reddit 部署代码的方式的进化

每周部署代码200次,每次耗时不到10分钟。没有用时髦的 docker,而是传统实用的“在服务器上靠git得到新版代码、再重启进程”,并行部署多台机器、缩短时间。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