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日报文章第99辑

2017/08/02 第981期

Stripe 的创始人兄弟

Collison兄弟俩来自爱尔兰,今年28与26岁。哥哥靠13岁时靠的SAT在16岁申请到了MIT;弟弟读哈佛。创办Stripe前,俩人做了一些iPhone app、未满二十岁创办并卖了一家公司。
Amazon 上的一部分支付交给了 Stripe 来处理了。估计 Stripe 一年处理 $500 亿在线支付,他们收取手续费约 $15 亿。Stripe 一开始的名字是叫做 /dev/payments(程序员们看到后会心一笑);公司最早的办公室在 PayPal 办公室街对面。
俩人爱开飞机,爱看书、爱学习;弟弟周末请了斯坦福学生来教他法律,哥哥也请了物理家教。哥哥的电脑桌面是死亡倒计时,还有52年可以活,有一种时间紧迫感。这才是合格的创业公司创始人啊,珍惜时间、不断学习。

客服自动化

作者是 Kickstarter 里的数据科学家,在体验了公司里客服回用户邮件的工作后,自动化了一些操作:输入是用户来信的内容,机器学习自动回复部分来信、然后归类其他没法自动回复的。
很多公司里都要求各种岗位的人去体验一下客服的工作,这样才能对用户有同理心。很多公司里员工做多的部门就是客服,如果能自动化一些流程,就可以少招很多人。

Event Sourcing pattern

介绍了 Event Sourcing 架构,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传统的 CRUD 更新了新数据,老数据就丢了;而 Event Sourcing 只能 append,就像会计一样,不涂改已有账目:)

焦虑是最没用的情绪

给烦恼很多的管理者们的建议。你只能控制你所能控制的,别太纠结你不能控制的事;没必要操心很远的未来,专注于现在;想想你多幸运,世界上过得比你惨的大有人在,没必要太多抱怨。

What Startups Really Sell

如果你做的东西能为人带来便利、能帮人节省时间,那这个东西就能卖得出去。在判断一个创业 idea 好不好时,先问一下:这个 idea 能帮人“节省时间”吗?

2017/08/03 第982期

现在 Snap 公司内部是怎样的状况

Snap 现在员工2500人;CEO Evan Spiegel 像最高领袖一样与员工十分疏远,员工与CEO的 Q&A 只能靠文字交流;Spiegel一年安保费$90万是苹果CEO Tim Cook 的5倍。
Snap 的产品新功能只有少数员工才能抢先试用;办公区里的自行车本来要涂成公司产品的黄色,但考虑到太张扬了(上市了、员工有钱、在街上不安全),就改涂成黑色。

有钱人的思维方式

财富的积累与钱关系不大,关键是要具备“有钱人”的思维方式:大量阅读、不择手段、有钱是靠投资而不是靠省钱/存钱、坚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设定可实现的小目标。
原文中好词好句与名人警句颇多,最后一句不错:“What rich people do that poor people don’t  — they realize they are rich before they ever make any money at all, then they work every damn day to create a reality that matches the wealth in their mind.”
不得不联想到 2016 年初推荐的一篇相关的文章 “为何穷人家的孩子很少能有创业成功的” — 穷,主要是思想上的穷。穷人出身的,家里灌输的思想:我们普通人家不用太成功,这样就可以了;穷人出身的从小时间不值钱,长大后宁可花时间去做琐事,也不愿意花钱来省时间。

扭曲现实的 Filter Bubbles

我们在网上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是经过“个性化定制”的、经过过滤的,算法很有偏见,尽量推荐你喜欢看的、这样点击率比较高。会有种错觉,好像全世界所有人的想法、品味都跟你一样。
怎样破除 Filter Bubbles?文中最后给出了一些“极端”的建议:装广告拦截插件、禁用浏览器 cookie、多去那些提供不同观点的新闻网站、尽量别保持某个账号的登录(如社交账号用完后及时登出)。看样子还要少用那些个性化推荐新闻的 app。

让儿童上瘾的 YouTube 视频推荐算法

就像网站的站长们会去猜测、愚弄搜索引擎排序算法一样,视频制作者们也会逆向工程视频 app 里的视频推荐算法,然后投其所好做那种容易被放到“相关视频”的视频。
要不是看这篇文章,我还真不会去下载 YouTube Kids 的 app。如果没用过 YouTube Kids 的人,可以去下载来看看;针对年龄很小的儿童设计的 app,很不一样:只能横屏看,没看视频的时候有背景音乐,app 里没啥文字。

产品经理的三种思维模式

Explorer: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探索发现值得解决的问题;Scientist:提出猜想、做实验验证猜想;Driver:决定要做什么了后驱动整个团队直达终点。

2017/08/05 第983期

Building account systems

从工程实践上来看,用户注册、登录、登出很难做。作者在Google工作了7年多,参与过这类涉及用户账号的项目。本文总结了不少实战经验、最佳实践。
输入用户名、密码的部分能不自己做的就别自己做,因为你没法考虑到各种 edge case、很难做对,尽量用 Sign in with Google/Facebook 之类的;尽量用手机号或邮件做用户名,别让用户自己取用户名(他们自己容易忘记);尽量别用密码,可以发验证码、验证链接登录;别问“安全问题”,那些答案都很好猜的。
还有关于发邮件的建议:发营销邮件的邮件账号与发“忘记密码”之类重要邮件的账号最好不要相同;营销邮件很烦,用户一怒之下扫进垃圾箱,那以后他们就很难见到正经的“忘记密码”、“恢复账号”之类的邮件了。

Cargo cult data science

各领域都有 cargo cult 的现象:没有深入理解背后的动机而盲目模仿某些行为。公司里搞数据科学得有合适的公司文化,而不是一味模仿别的公司用某些特定的技术。

Go Reliability and Durability at Dropbox

Dropbox 公司中的500个工程师里有150人写过 go 代码,公司内所有 go 代码共130万行。公司里的第一个用 go 写的服务是某工程师在 hack week 时候做出来的。

创业圈黑话翻译指南

共47句黑话,每句话给出圈外人一头雾水的反应,以及圈内人的内涵解释。这年头大家都不能说人话了。
来考一下大家,不看原文解释,有人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We’re running out of dry powder so we asked our existings for a bridge.” 还有这句:“We thought we had our lead, but he came back with a lowball pre, overarching ROFR, and participating preferred liq pref.”

Patreon:互联网文化的经济引擎

Kickstarter:不管已有粉丝还是没有粉丝的人、在该平台上承诺要做个东西出来,众筹一次;Patreon:在其他平台已有一群粉丝的创意工作者们、不用承诺要做出东西,定期收赞助费。
Patreon 现在有 5 万个活跃的创意工作者再接受赞助费(不要脸地插入一条广告:湾区日报的 Patreon 页面),有超过一百万个人掏钱赞助这些创意工作者们。今年 Patreon 经手的赞助费总和有 $1.5 亿,他们从中抽成约 5%。

2017/08/06 第984期

被智能手机毁掉的一代人

1995年后(尤其2000年后)出生的人无时无刻在玩手机/社交app,很宅,不喜欢party、对考驾照与约会没啥兴趣。相比于前几代经历过没互联网的世界的人,00后相对比较晚熟,心理问题比较多。
这一代伴随着智能手机与社交 app 成长的人,虽然整天与父母在同一屋檐下,但注意力都在手机上,与父母交流更少;他们也不会想去追求曾经自由的象征:16岁考驾照、打工赚零花钱、约会与人生第一次啪啪啪的时间都比前几代人推迟了。上网时间越长,越不开心。

Amazon 曾收购过差点成为 Facebook 的社交网站

这个网站叫 PlanetAll。1996年成立,1998年被Amazon以时价$9千万的股份收购(收购时有150万用户),2000年下线了网站,2010年Amazon申请了“社交网络”的专利。
“输入学校的名字,给你一份你的同学的名单;可以建群、发消息、生日提醒、聚会邀请、看别人都有哪些联系人”。为什么没有人给 2004 年的 thefacebook.com 的创始人泼一下冷水:这个 idea 已经有人在 1996 年做过了:)互联网上没有什么人敢断定某个东西是原创的,总能找到有人做得比你早,可能时机不对没做起来罢了。

Good/Bad Product Manager

很多工程师、设计师都不喜欢产品经理,认为他们没啥技能只会耍嘴皮子玩政治;并不是所有产品经理都是没用的,只是你没遇到过好的:)本文讲得还算靠谱。
文中讲的其中一点我很认同:好产品经理不断学习、回馈社区,大量阅读、通过在meetup/会议上演讲与大量写作来分享自己的经验。我有碰过从不读书的产品经理,刚入职时其实能力还行,但2、3年后就明显看出思想僵化、思维定式,似乎反而退步了(因为其他人都进步了)。

The Sad State of Payment Buttons

支付页面都要放上各种支付方式的logo,如支付宝、visa等。不同支付方式的标准化的logo/支付按钮的设计长得千差万别,若严格按照标准来设计UI,页面就太丑了。
那怎么办?灵活应变,别按照他们各自的标准来做。

世界上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

Priceline不是酷炫科技公司。1997年成立,总部在Connecticut而非硅谷,上世纪互联网泡沫破灭时市值蒸发99%,这十几年里股价又飙升300倍,市值千亿美金。
订旅馆的业务比较赚钱,可抽取佣金15-18%;相比之下,订机票的只能抽3-4%。Priceline在Google做广告,一年花$35亿;大部分人每年旅游的次数很少,不做广告狂轰滥炸,到了要用的时候早忘了你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Booking.com、Kayak、OpenTable都被Priceline收购了。

2017/08/07 第985期

钱多事少的工程师的日常

他们在 Facebook、Google 这类公司工作了几年,薪水几十万、上百万刀,干活不多,刚好能过每年的review,但知道系统中那些隐藏的秘密,出问题时能一下指出哪里出错。
他们很多是公司早期员工,经历过艰苦创业的日子。后来钱赚够了,反正在家里待着也无聊,家里的老婆孩子还特烦,还是继续每天去办公室打卡吧。反正公司里有一堆的玩具可以玩,还有各种健身班、兴趣爱好班可以参加;将近中午才去上班,刚好吃个免费午餐,装模作样地工作一下就行了。
这是真实存在的现象吗?有这么好的事吗?别说FB、Google这种大公司了,几百人甚至几十人的“小”公司都很常见,反正风投的钱不是自己的钱,花起来不心疼的:)

差点成为 CSS 的那些语言

1996年,IE 3 率先支持了 CSS;Netscape 不甘示弱,也支持了,但在实现上,他们将 CSS 先翻译成 JS 然后执行 JS。今天,这种把样式与JS混搭在一起的潮流又回来了:React!

找资历比你浅的人做 mentor

职场新人找老员工做 mentor 是很正常的;但反过来,老员工(甚至是管理层)找资历浅的人做 mentor 有什么好处?可以向年轻人学一些实用技能、学会从另一角度看问题。
其实最大的挑战是心理上的有过不去的坎;工作久了就老油条了,有很强的 ego,很少人能拉下面子在资历浅的人面前“示弱”。

互联网出现以前的生活是怎样的

还真别说,新一批应届毕业的小同事们(1995年以后出生)可能就会问你这个问题了,他们开始有记忆的时候家里一般都能上网了。总不能说每年暑假都在看地方电视台重播鹿鼎记与还珠格格吧:)
再过几年会有人问:“智能手机出现前的生活是怎样的?” “使用鼠标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Google 出现以前人们怎么查询信息的?” “微信朋友圈出现以前人们到哪里去秀晒炫?”

Buffer 的官方博客是如何做到每月超过150万次访问的

2011年1月份建了这个官方博客,每周发两篇博文,有全职员工在打理;用 trello 管理博文的素材、讨论、进度等事宜;20%的时间写,80%的时间宣传造势。用7年时间,每月达到150万个sessions。
没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要有耐心、有策略,要下功夫去做。看他们访问量的增长,前面2年半增长十分缓慢。每篇博文写好发出后,宣传造势很重要、也很费时间;要针对不同社交渠道定制内容,反复推送;一段时间后,旧的文章还得重新发一次,炒一下冷饭。

2017/08/08 第986期

有多少时间浪费在上下班路上

这篇文章会不会启发更多人远程工作(或尽量 work from home)?每天上下班单程15分钟,全年通勤时间5.2天;若单程90分钟,全年通勤时间31.3天,一整个月啊!

游戏教会我如何给 app 定价

前不久很红的用摄像头从真实世界取颜色的 iOS app Cone 的作者分享自己的定价心得:不断试验,从低价开始,渐渐涨价。听上去很简单的策略:)
湾区日报 for iOS 的内购价格一年涨 $1,已经连续涨两年了。现在的价格是一杯咖啡的钱;再过几年,涨到了相当于一本书的钱的时候,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愿意掏钱;拭目以待~

Misunderstanding Apple Services

Apple 的软件/线上服务一年赚$200多亿,与Facebook一年赚得钱差不多。从2001年上线iTunes开始,软件服务与硬件产品将果粉们牢牢所在Apple生态圈内。
10几年前在 iTunes 上几毛钱买一首歌,从此不用为了听一首歌而买一整张唱片了;就像披萨可以一小块一小块地卖,买的人多,赚得也高。Zappos CEO Tony Hsieh 当年在哈佛读书时顺便卖披萨;同校的 Zappos 的后来的 CFO Alfred Lin 去给 Tony 买披萨然后回到宿舍按小块转手卖出,利润更高。

Don’t Use Automatic Image Sliders or Carousels

很多网站首页都放了几张图片每隔几秒自动轮换(Carousels),晃来晃去的把用户晃晕了,图片点击率极低,弊远远大于利。
使用 carousels 唯一的好处是让公司里的营销人员有自我安慰的感觉:终于把那么多的信息塞进了这么小的页面空间里了,完成任务!唯一的问题是,已经对横幅广告免疫了的用户看到 carousels 后会下意识地从大脑里屏蔽掉,所以那几张晃来晃去的图片等于白放了。

回顾微软的 IPO 之路

1975年成立公司卖BASIC语言解释器,1981年DOS,1983年卖鼠标与Word,1985年卖Excel与Windows 1.0,1986年上市。花了11年上市;这11年公司每年都盈利。
微软共融资 $100 万(估值 $2000 万,公司 5% 的股份),融资并不是因为缺钱,而是为了能从风投里拉一个“成年人”到董事会来指点迷津一下。1986年,微软上市时,市值 $7.78 亿,Bill Gates 持股 45%($3.5亿)。这些数字就算考虑通货膨胀,在今天的创业泡沫的大环境下来看,也不是“很大”的数字。

2017/08/09 第987期

不同等级的产品经理的技能树

有点像在 SaaS 网站的价格页面:花不同的价钱,你买到不同等级的服务;不同等级的服务对应不同数量的功能。也像打怪升级后,开启新技能。
有的 maker 会问,产品经理有啥技能可言?可以看看这篇文章;不过,不能保证这篇文章能说服你“产品经理”也是需要有一些技能的。。。

The Tech Lead’s New Project Checklist

每次开始一个全新的项目,都有一堆繁琐的“无聊”的事情得关照到:从开启新 git repo、设置 CI,到建立沟通渠道(JIRA、wiki、slack channel),再到与其他团队负责人互相认识。
Tech Lead 应重在 lead,而不是 tech。花在非技术方面的时间更多,尤其是与人打交道(开会、说话、各种协调、计划等)。

在工作中学习

在公司里参与那种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项目;观察公司里的牛人如何工作;读代码、code review;利用通勤时间学习;从工作时间里可以挪时间出来学习。
我在以前的简评里有提过:一个正常的工程师一天8小时在公司的时间里,高效写代码的时间一般不超过4小时,与其让剩下的4小时白白浪费,或许可以挪出一部分时间(比如1、2小时)用来投资个人成长(自己学东西、或公司组织培训班之类的)。

为什么网上的第一个横幅广告效果那么好

1994年10月27日,第一个网页横幅广告在 Wired 杂志的网站 Hotwired 上出现了,广告商是 AT&T;4个月下来,点击率 44%。本文作者就是当年该广告设计者。
本文列出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外,其实很显然的:1,这个横幅广告上的文字是 "Have you ever clicked your mouse right here?" 这不就是标题党引诱别人去点击吗:)2,当年开始上网的人没见过这种形式的广告,很好奇,不知道这是广告。

如何写好出错消息

网站 / app 的 UI 设计必然要考虑如何展示出错消息。1,说人话,让用户知道具体哪儿出错了、正确操作是啥;2,出错消息应展示在离错误源最近的地方;3,设计别太难看。

2017/08/10 第988期

Naked Brands

以前的品牌是高大上的、神秘的,你从电视上看到广告、看到明星代言;现在社交网络时代的品牌比较透明、看上去很真诚的,网红把自己(看上去)真实的生活展示出来,积累粉丝,然后开公司。
网红为自己的品牌代言:)

The Driverless Economy

又一篇畅想无人驾驶车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的文章。无人车更安全(无需红绿灯、斑马线),更便宜(省维修费、省保险费),更环保(电动的),路上车更少,停车场也更少。
车里没有了方向盘;车内乘客可以坐成一圈,中间放个桌子打牌、玩游戏啥的;可以畅想一下无人车时代的车内娱乐系统,路上的时间该怎么消磨:)

WebAssembly: A New Hope

主流浏览器逐渐支持 WebAssembly。本文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PSPDFKit 将他们 50 万行的渲染 PDF 的 C++ 代码编译成 WebAssembly、在浏览器里运行。

新山寨工厂:Facebook 如何抄袭并打败其他创业公司

还记得 2015 年的视频直播 app Meerkat 吗?他们后来转型成视频群聊的 Houseparty,然后在本文的采访中控诉 Facebook 的抄袭与不正当竞争。
当 Facebook 发现你的 app 有点要走红的意思了,他们会怎么做?Houseparty 的例子:Facebook 向正在使用 Facebook 的青少年做广告 “你们有用 Houseparty 吗”,然后邀请他们到总部做用户测试,每人发 $275 的 Amazon gift card。
可以快速把一条消息发给很多人,真的是一种超能力;创业公司要花钱买广告把消息传递出去,而 Facebook 只要在自己的平台上随便说一声就行了。哎~

关系数据库 Sharding 的原则

Sharding 关键是要选对一列来做 key,让数据均匀分布到各节点上。选 key 的策略与业务类型关系密切,B2B(如 Salesforce)、B2C(如 Amazon)、B2C2C(如 Instacart)。
B2B 的最容易 sharding,用 business 的客户 ID 做 key;B2C 的不好 sharding,最好是拆成一堆的 microservice,每个 microservice 管几个互相关联的表格,这就只能做 application level 的 join 了。

2017/08/11 第989期

雷·阿伦:写给十三岁的我

雷·阿伦的文笔真不错。他在信中向十三岁的自己预告了今后 29 年的人生,并总结了人生智慧。赢得 NBA 总冠军的秘诀?Boring old habits:在没人关注你的时候,努力训练。
雷·阿伦说话、写作的措辞很不错,得益于他在英国受过的初等教育;他爸是军人,成长过程中他作为随军家属辗转多个城市、多个国家;插班生很难融入集体中,青春期的孩子们自己内心敏感、但对他人也都很 mean。这封信就是从困难的青春期讲起,“记住他们说过的话,记住他们的脸”。
"What makes them(加内特、皮尔斯、LBJ、韦德) champions is the boring old habits that nobody sees. They compete to see who can be the first to get to the gym and the last to leave."
"Most people will never really get to know the real you. But they’ll know your work."
这个系列的文章不错,有时间可以读一下,都很正能量、很励志:Letter to My Younger Self。以前我有推荐过 Kobe Bryant 写的写给十七岁的我,如何在成名后处理与贪婪的、总是索取的家人的关系。

When Silicon Valley Took Over Journalism

Facebook 创始人之一、小扎大学舍友 Chris Hughes 买下百年老牌杂志 The New Republic,用硅谷的方式数据驱动制作标题党。曾任编辑的、理想主义的作者被迫辞职。
就算转型到互联网了,传统媒体坚持写高质量的长文报道能赚钱吗?现在往往是一个事件发生,然后一堆媒体纷纷快速报道,A/B测试几百个标题、从不同角度就同一个事件发N多文章,直到网民失去兴趣。

How to Create a Winning Investor Pitch-Deck

十页融资用的核心幻灯片:公司使命、要解决的问题、解决方案、Why Now、市场大小、产品、团队、商业模式、竞争、财务。

使用 Serverless 的教训

代码里少写了一个 “return;” 而造成死循环,白白在 AWS Lambda 上花了 $206。这种按需收费的服务,好处是能省钱、用多少花多少,坏处是一不小心也很容易花大钱。

畅想 AR 的应用场景

AR 能有哪些应用?作者设计了十个场景:弹出 tooltip 解释现实世界里的物体、虚拟路线指引你到最近的厕所、家具店测量家具尺寸、显示超市里的东西在网上的评级,等等。

2017/08/13 第990期

Thrive Global 的融资幻灯片

这是 Arianna Huffington 近两年成立的公司,旨在帮助职场里的人、关怀他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更高效地工作。通过到其他公司去搞培训班、在线课程、电子商务、接品牌广告等手段赚钱。
Arianna Huffington 是奇女子,今年67岁,八面玲珑交际广泛,融资幻灯片里毫不犹豫地 show 出她的富豪、明星、球星朋友们的名字。她是希腊人,40岁成为美国公民(1990),55岁创办 Huffington Post(2005),66岁创办 Thrive Global(2016)。她现在也是 Uber 董事会成员。

An Impact Guide for Engineers

工程师到了每年的 performance review 不知道怎么自吹自擂、进而升职加薪?这篇文章教你怎么挖掘自己的 “impact”、在平时怎么做有 impact 的事。

Working Outside the Tech Bubble

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生活中科技泡沫之外,他们不读我们每天读的文章,不关心我们每天关心的事情,他们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为生计发愁。没有一款 app 能解决他们的问题的。
科技圈工作的人多出去走走吧,走出泡沫,去到其他城市的咖啡厅里,没人聊融资、A轮B轮、A/B测试、用户增长,多跟正常人聊聊吧(是的,科技圈的人是少数群体,不正常的群体),培养一下同理心。

修复每个 bug 后都要问这三个问题

Bug 只是表象,只是症状,修复后还要探究更深层的原因。我在其他地方犯了同样的错误吗?修了这个 bug 会引起什么连锁反应、会按下葫芦浮起瓢吗?怎样预防这种 bug 再次出现?
这是 1989 年的文章。好的思想永远不会过时。技术都有消亡的一天,唯有思想可以永恒。

捏造公司的起源故事

看媒体报道为何总有一种感觉:别人的公司怎么都这么快就成功了?世界上哪来那么多一夜成功的案例?因为创业公司的起源故事都是经过包装的,把公司实际年龄说短了好几年呢。
Evernote 的官方说法:2008年成立公司。实际上,Evernote 第一行代码是 2000 年写的,公司是 2002 年成立的。还有很多公司摸爬滚打了好几年、转型了好几次,把最近的一次产品转型的日子定为公司的起源,造成一种“一夜成名”的假象。中国的大学则是另一个路数,都要故意把成立的时间往前推,最好能推到清朝、甚至宋朝:)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