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日报文章第22辑

2015/05/08 第211期

Slack的产品设计不是成功秘方

Slack的产品设计是它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并不是唯一的。出现的时机、推广的手段、创始人的经历、炒作的能力、团队的合作等等都是Slack成功不可或缺的。
“Here’s the thing — a lot of nicely designed products never take off or get noticed. Good design is not enough.”

Money Doesn’t Talk

Startups不再急于昭告天下他们的种子轮融资了。这是大势所趋,现在的媒体报道(包括TechCrunch等著名科技媒体)已经不足以帮助startups吸引用户、人才了;相反的,媒体的过多报道可能会招来竞争者。

A few thoughts on Secret

这是Google Venture的风投写给纽约时报科技专栏作者Mike Isaac的邮件,其中谈到尽管Secret创始人们早早变卖股票让人反感,但是能把剩下的钱归还投资人的行为还是不多见的。

The AWS IPO

如果Amazon把AWS单独拿出来上市的话,市值比当初google上市时的市值要高。下图是Jeff Bezo画在餐巾纸上的商业模型。

Are We Already Rebundling Mobile?

"The horizontal aggregators, by virtue of being aggregators, are fee-taking middlemen. They may increase convenience, but to the detriment of value. "

2015/05/09 第212期

Messaging: Mobile’s Killer App

Internet之前,交流的节点是房子,Killer App是电话;1970年代末开始,交流的节点是电脑,Killer App是浏览器;而现在,交流的节点转向了移动设备,Killer App则就是Messaging。

用Kafka实时复制PostgreSQL里的最新数据

利用Postgres 9.4的新功能Logical Decoding,实时stream所有SQL操作到Kafka,然后下游的各种consumer从Kafka中接收。
其实就是Write-ahead logging的广义应用。

Slack创始人:我们卖的不是聊天工具

这个是Slack创始人Stewart Butterfield在2013年7月底写给团队的memo,当时他们历经了7个月的开发,再过两周要上线“Preview Release”了。
写得相当出彩,可以当做是CEO给员工打鸡血的范文来读。里面的观点跟《The Fortune Cookie Principle》里的一样,你不是要卖产品,你卖的是一个故事;slack卖的不是聊天软件,而是一个能彻底大大提升企业内部工作效率的故事。

超萌的卡通动物形象诠释这轮科技泡沫中的各种典型

Business Town! 点一千个赞!
An ongoing project attempting to explain our highly intangible, deeply disruptive, data-driven, venture-backed, gluten-free economic meritocracy to the uninitiated.

Uber&Lyft已然是无差异商品

(原链接被墙,打印成pdf放在:https://nfil.es/w/ljnOty/%EF%BC%89
Uber请了一堆合同工去说服Lyft的司机转投Uber,对于司机并没有进行任何筛选,只要是Lyft的司机就行。这是不是说明Uber自己也认为Lyft的司机能够提供同质的服务呢?

2015/05/10 第213期

Salesforce千万别卖给微软啊

旧金山最高的楼是Salesforce Tower。一旦Salesforce卖给了微软,届时旧金山最高楼就是微软的;来自西雅图的微软的楼傲视整个湾区,湾区人民情何以堪?文章认为,如果非要卖,Salesforce卖给Oracle比较好。

Elements of Scale: Composing and Scaling Data Platforms

很好的科普文章,帮大家温习了一遍storage system、database的基础知识。

为什么人们仍在使用短信

这个问题跟“已经2015年了,为什么人们还在使用email”类似。短信是很及时的通知手段,90%的短信在几分钟内能被读到;不用上网也能发短信;A2P(Application-to-person),短信连上各种api;是一种身份验证机制(发送验证码)。
相关阅读:恰当的通知用户的手段:短信,邮件还是推送?

Apple Watch以及App design的未来

与手机和平板电脑比,手表上app的使用会很频繁,但每次互动的时间不长,所以不同平台上app的设计不光是屏幕大小的不同。
Today with the Apple Watch, the same type of awareness is important for designers – users will likely interact with smart watches in shorter bursts, but more frequently, than they will with their phone or tablet. So, when designing for phone, tablet and watch, it’s not just the screen size that varies, but how the user intends to use the device, the amount of time they’ll spend using, and where they’ll interact with it. All of these factor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for apps that run across these devices.

工程团队里的兴趣小组

Google前工程师介绍他们在公司里自发组织的兴趣小组,利用零散时间改进代码、改善工程文化、做工具等。总之,就是做一些“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

2015/05/11 第214期

Meerkat、Snapchat、Secret等上线前几天的火爆程度对比

通过统计在Twitter上被提到的次数,对比了近两年热门app(有一些已经昙花一现了)刚上线前几天的火爆程度。

惠普前CEO是硅谷出身的总统候选人 1.0

Carly Fiorina像是硅谷推出的一个MVP(minimal viable product)。这次大选必然当炮灰了。或许经过几次迭代后,真的会有一个硅谷出身的美国总统。

Asana里的产品工程师

我很喜欢看这种采访工程师的文章(成长经历、一天作息等),尽管知道来自官方博客的文章都是为了宣传而进行了一些粉饰。
里面提到他到了下午晚些时候、以及晚上才能集中精力写代码,我深有感受。白天大部分时候“杂事”太多了:开会、面试、时不时有人过来讨论问题或者过来闲聊,只有到了下班那一阵子,大家都消停了,自己才能专心写代码。或者早上早点去公司,在其他工程师还没来的时候,也是能专心写代码的好时间。

jwz:离开网景/Mozilla

老人们或许还记得jwz — Jamie Zawinski,网景早期工程师、命名Mozilla的人、XEmacs。这篇1999年的文章,可以看出他对在浏览器战争中已经完败微软的网景的恨铁不成钢。“退役”后,jwz在旧金山买下了酒吧DNA Lounge,也算是大隐于市了吧。
被无数媒体、文艺作品引用的好词好句:"you can divide our industry into two kinds of people: those who want to go work for a company to make it successful, and those who want to go work for a successful company. "
2000年的纪录片《Code Rush》里,大家能看到个性鲜明的jwz本人,以及穷途末路的网景的挣扎。

硅谷的秘方

文章认为,硅谷的成功人士谦卑、感恩、愿意帮助新人(哪怕是还是路人甲的新人),这是那些号称”下一个硅谷“的地方目前尚不具备。

2015/05/12 第215期

泡沫问题根本不重要

大家都很关心现在是不是泡沫,泡沫什么时候破灭。然而,不管有没有泡沫,“think long term, manage cash well, build the best product, hire the right team and provide customers value”。如果做到这些,何必纠结泡沫的问题呢?

Sonar的验尸报告

Sonar是风靡一时的社交网络mobile app,引领了“Ambient Social Networking”的新潮流。Sonar得到Apple跟Google在全世界的大力举荐,在TechCrunch Disrupt等大赛得到很多奖项,从著名天使人和风投那里得到了2百万美元的投资,也受到了包括纽约时报、TechCrunch等大媒体的广泛报道,甚至有几百万的用户下载量。但这一切终究归于尘土。这篇文章是创始人写的经验教训,其中他谈到,不要过多关注用户对于新功能的诉求,因为他们可能根本就不是用户;不要过少关注用户对于现有功能的改进意见,因为他们是实实在在的用户。

Facebook的“aha moment”极其简单

这是Mode首席分析师写的技术博客。Facebook的“aha moment”是,在10天内加7个好友。现在很多公司也争相效仿有一个“aha moment”作为快速增长的关键指标。实际上,“aha moment”仅仅只是一个大概的估计,它是大部分留存用户有的但是大部分流失用户没有的行为。

如何判断一家startup你是不是该去

这跟判断这家startup是不是值得你投资是同一个问题。你需要从多个方面自行考察:CEO的经历、融资情况、公司的理念、估值等等。

建立Entrepreneurial Mindset的10件最重要的事

投身所爱;投资自己;无所畏惧;接受挫折;激发灵感;灵活高效;远离损友;抓住时机;敢于拒绝;团队合作。

2015/05/13 第216期

Sharding the Asana Database

经验教训:能推迟Sharding的尽量推迟。大部分startup还没到需要sharding database的阶段恐怕就已经倒了。。。

培养硅谷真友谊

文章最后提倡的如何区分开泛泛之交与真友谊的方法挺好的。非工作场合,自我介绍的时候不要讲自己的公司(尤其如果你在名公司,可能别人会觉得你在炫耀)。

提高门槛才能招到优质的、背景多样的人

在美国招员工,为了政治正确,就得保证diversity。各种族、不同性别、性取向等都得兼顾。为了保证diversity,有些公司就可能降低标准招人。有次看过一个文章,说搞startup的好处是,你可以自由地选cofounder,可以政治不正确;你讨厌跟某个种族、某种背景的人工作,就不跟他一起搞startup;在公司你就没得选。
传统的面试流程可能不能真正挖掘到潜力股,唯有提高门槛才能够真正的找到优质的人才。为了避免传统面试筛掉真正的人才,各个公司有自己方法:Stripe公开了面试流程甚至备战资料,创造平等的面试环境;Slack舍弃了白板写代码的环节,采用更直接有效的考察类似工作的问题;Stripe更是在考察“culture fit”的时候侧重于工作而不是生活。

用创新的速度来衡量科技公司

这是Wealthfront创始人写的博文,介绍了他们远高于同业的创新速度如何帮助客户赚更多的钱。

创始人掌舵的重要性

KPCB研究了1994-2004年间894家startups,发现:创始人掌舵比聘请职业经理人能够筹集更多的资金、创造更多的价值,尤其是在IPO的时候创造更高的价值;职业经理人只有在公司被并购的时候有些微的优势。

2015/05/15 第217期

来自google官网的成为软件工程师的学习资料汇总

页面很搞地提到了:“Checking off all items in this guide does not guarantee a job at Google”,hmm …

无栈startup

满世界都在滥用全栈这个词的时候,这个文章提出“无栈”的概念:完全依赖其他平台,用其他平台的api。什么东西都有api了,只要会调api,就能造好东西。

The Mind of Marc Andreessen

来自纽约客的雄文,目前见过最好的采访Marc Andreessen的文章。很长,大家周末慢慢读。
文中八卦内容不少。

当年全世界都在催促22岁的Mark Zuckerberg把facebook卖给雅虎,只有Mark Andreessen坚定地告诉他:别卖、别卖、别卖!
当年Airbnb租客砸了房东的房子,Mark Andreessen半夜前往Airbnb总部过了一遍Airbnb方面准备发出的公关道歉信。
Gordon Moore除了提出“摩尔定律”外,还提出了“vulture capital"这个词,注意,是vulture capital,不是venture capital:)
还有他与他老婆怎么认识的、怎么决定要结婚(闪婚)的、他老婆对他的称呼:my darling或者my beloved

Side project成为事业的故事

创业公司会讲故事很重要,结合个人经历把故事讲得生动。这篇文章的这个故事挺不错的。

Be Kind

是不是工作中有一些人,技术强、辩才佳、充满正义感、一心为公家、都得按他的意思做事而且他道理都是对的你辩不过他,但大家都不喜欢跟他共事?
Facebook早期员工Boz曾经是这样的人,看看他以过来人身份怎么说的。

2015/05/16 第218期

如何给你的投资人写Update Emails

每个月给投资人的update emails不仅可以增加投资人的参与感,而且还能让你的startup得到及时的帮助。邮件有长有短,长的适合Series A或者已经有revenue的公司,短的则更适用于更早期或者晚期一点的公司。

风投的日程表

这是一个在纽约的风投介绍他的日程表:工作日,一天77%的时间在工作;周末,一天54%的时间在工作。

Exponential curves假象

智能手机的增长就是一个Exponential curves假象的例子:初期增长平缓让人措手不及它的突然高速增长。

Scaling Secret

Secret的创始人写的技术文章,算是对Secret的验尸报告的一部分吧。只有简单的东西才能scalable。

2015新闻媒体现状

Pew Research Center做的一个研究:78%的网站多数流量来自移动设备,但用移动设备的人停留在网站的时间大多比较短;用户逐渐从传统的有线电视跟报纸转向了网络新闻和当地新闻;传统的报纸广告收入下降了4%到了$199亿而数字广告收入则上升了18%到了$507亿。

2015/05/17 第219期

硅谷的公司招聘并非精英政策

尽管是为她的startup宣传的软文,但讲得其实挺有道理的。recruiter们普遍都不是技术人员出身,工资也不高,指望他们能帮你好好筛选简历?

如果公司已经开始赚钱,为何还要拉风险投资

为了scale fast。但也有很多公司并不这么想,只要能付得出工资,根本没必要拿风投的钱去成为下一个X(对号入座各大著名公司)– 拿风投的钱红得快、也极可能死得早。
参考阅读:【你没资格批评Craigslist】与【风光无限的独角兽与低调的马】

“mobile first”或许已过时

关注的应该是屏幕大小,而不是设备。美国人一天平均444分钟(7.4小时)盯着各种屏幕,其中151分钟是手机、147分钟电视、103分钟桌面电脑、43分钟平板电脑。

线上媒体们,side door traffic很重要

Paul Berry(前Huffington CTO)与Josh Elman(Greylock合伙人)的文章。这是针对最近Facebook推出Instant Articles而进行的思考。
网站的主页是front door(正门),其他页面是side door(侧门)。搜索引擎与社交网络让网站的每一个页面都变成了新首页,side door traffic很重要。如何把side door traffic转换成忠实的回头客?

Innovation Shouldn’t Be Career Suicide

公司内部搞创新需要管理层的支持与理解、需要允许"manageable failure“、需要鼓励实验、需要有奖励机制。
"Career suicide (n): when you innovate in a company that doesn’t reward experimentation, failure, and iteration"

2015/05/18 第220期

JavaScript之父关于Javascript 20周年的幻灯片

"他们说js没用,不足以用来做rich internet apps;他们说js不够快;他们说js太多问题了无法修复;他们说js没法利用多核cpu和GPU。他们每次都错了。"

Strategies for Crowdsourcing Your Job Search

现在各种众包(这个翻译有点奇怪。。)、众筹,找工作也能这么干。文中举的那些例子,其实在各大找工作相关的中文论坛上都很常见:offer求比较、怎么刷题、求建议等。

如何写好 Value propositions

很多 startup 都不能用一句话说明白他们是干嘛的。文中指出slogan与value proposition是不一样的,耐克那种”just do it"的背后是一堆的广告经费,不是value proposition.

Imgur建立强大的社区

文中以宣布Imgur的重新设计开始,展开讲了他们建设强大用户社区。Imgur是我很喜欢的产品/公司。从一开始依附于Reddit,弥补reddit不能上传图片的不足,到现在访问量2倍于reddit。
昨天提到了【side door traffic很重要】,Imgur是很好的把side door traffic转化成忠实用户的案例。用户从reddit上的链接进入imgur,然后被imgur丰富的内容留住,然后变成imgur的回头客,变成忠实用户。

Elon Musk不诚实的、但有效的管理伎俩

很哗众取宠的标题。。其实就是把项目的deadline设得很靠前,逼着大家赶deadline。
此文的内容来自2天后开卖的Elon Musk的传记【Elon Musk: 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