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日报文章第46辑

2016/01/06 第451期

Facebook 的 news feed 排序算法

今年是 Facebook news feed 上线十周年。本文采访了 Facebook 里的人,讲了 news feed 排序算法的进化,给出了一些影响排序的 signals(停留时间,点赞,点击等)。
本文篇幅很长,看着信息量很大,但读完后觉得似乎什么都没讲 --Facebook news feed 具体怎么排序的是商业机密,不能让你知道的。

只会用5%的功能

Evernote的用户常会说:“我只会用Evernote的5%的功能“。问题是每个Evernote用户的这5%都不同。公司浪费大量人力开发种类繁多的功能,每个功能只讨好一小部分用户。
最后的结果是,每个用户都很难描述清楚Evernote这个产品到底是干嘛的。它看上去是一个吹风机但其实是刮胡刀:)一个相反的案例:Snapchat的ceo说,他们公司拒绝了大部分公司内部已经开发了的五花八门的各种功能,保持Snapchat清晰的核心用途,大部分的用户都能描述清楚Snapchat是干啥的。

Acquihire 的淡季

2013与2014年应该算是Acquihire的旺季,大公司收购创业公司,只要人不要产品(收购后立刻下线)。但现在进入淡季了。
一方面Acquihire后,被收购的小团队呆不长;另一方面,对收购方大公司的员工也是一种打击:你每天在该大公司兢兢业业,每天在社交网络上为了你伟大的大公司与人口水仗,薪水一年涨一点,望着湾区高房价还是买不起;结果隔壁桌那21岁的小孩是被收购来的没技术含量的新闻阅读app的员工,一下就分到了$1 million。你怎么想?

放弃向风投融资,自力更生的盈利之路

很脚踏实地的文章,强烈推荐。Skift 这家公司在过去18个月,慢速发展,掌握自己的节奏,不加班,一切从简,学会像一切噪音说no,真心对待员工与客户。
"We have, at every step, communicated our underdog story to our users, showing our scrappy, authentic opinionated self, showing all of our warts, and the users have embraced it — including being generous about our mistakes — they have been part of our story."

Data Network Effects

Network Effects:越多人用,越有价值;Data Network Effects:越多数据,越聪明(machine learning),越有价值。文中最后也介绍了从没有数据到获取很多数据的一些方法

2016/01/07 第452期

“用户求我们在网站上放更多广告”

Imgur 在2015年开始测试 Promoted Post 形式的广告,CPM(每千次展示费用)高达$30到$40。Imgur的用户都比较geeky,本应该是装拦截广告软件的主,不料却对Imgur上的广告大加赞赏。
到底 Imgur 上的 Promoted Post 形式的广告长什么样呢?长这样的 -- 注意看上面的用户评论。如果广告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用户应该是很欢迎的:Imgur 上的搞笑广告(上Imgur就是为了娱乐的),Google上的广告往往比算法出来的搜索结果更有用。

The worst-case scenario test

前 Spotify 的设计师写的人生感悟鸡汤文:在犹豫不决不敢冒险的时候,考虑一下最坏情况;如果能接受最坏情况(通常没想象的那么糟),倒是可以冒险一下的。
"The amount of suffering we go through by not taking risks often exceeds the suffering we imagine our worst case scenario would bring."

好的 user onboarding 能大大提高用户留存率

"When people first sign up for your product, they’ll either get it or they won’t." 如果没有一见钟情,以后就没机会了:)

创业公司的金融小知识

好不容易融资上千万,如果存在银行,银行倒闭了怎么办?什么?银行也会倒闭?Segment 的创始人分享的一些经验:设立银行账户,申请信用卡,签订单开发票等。

创业失败后,公开所有数据供后来者学习

Everpix 曾是组织整理照片的app的创业公司,创建于2011年,共融资$230万,2013年底关门大吉。他们无私地在GitHub上分享他们创业这两年的财务数据,用户数,用户留存率,日常运营开销,融资用的幻灯片,风投给他们的建议,媒体报道等,不错的研究创业(失败)的案例。
这个文件有他们创业活动的时间轴,以及各种语言的代码量:57K行Obj-C,56K行C++,33K行JS,28K行Python,18K行C#,9K行Java,3K行C --有iOS app,Windows app(?!),Android app,以及网站。
去年也曾分享过关于他们的报道。失败经验:"They spent too much time on the product and not enough time on growth and distribution."

2016/01/08 第453期

对比:在Google做工程师的作息与在哈佛做教授的作息

原文被墙,iPhone用户推荐使用
湾区日报App
免翻墙读文章,或者看打印出的PDF文件。

这是2010年他刚辞去哈佛教授加入Google做工程师的时候写的夸大搞笑但也有真实成分的博文,当年基本上学术圈内系统领域的人都读过(并笑过)了。
在Google的一天:查邮件,超有成就感的写代码,大规模数据中心跑MapReduce jobs,与同事们友好地各种互动,享受Google各种免费福利。在哈佛做正教授的一天:复制粘贴给学生写各种推荐信,遛狗,逛Hacker News查邮件上Facebook,把授课幻灯片的2009年改成2010年然后就去上课了,指导啥都还没做deadline马上就要到了的研究生写论文。
对了,难道你们不知道他就是社交网络电影里,Mark Zuckerberg 选的操作系统课的那个教授吗?

Page Parking

很多人习惯在浏览器里快速打开很多tab,快速浏览网页然后快速关闭。本文分析了这种行为对网站设计的几个启示。比如favicon要显眼,网页标题前几个字信息量要大。

经营了3年的一个人的创业公司

第一年赚了$700,第二年赚了$4100,第三年赚了$16500(仍然低于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按此增长速度,第四年能达到一个英国程序员的工资水平。第五年就厉害了(如果还是那么增长的话)。

Bret Taylor 谈产品如何在竞争中胜出

根据他做 Google Maps (当年的对手是雅虎黄页)与 Quip (现在的对手是微软Office与Google Docs)的经验而谈的。
"The bottom-line is you have to build a lens to allow users to see a new world rather than features to help them see an old world better."
他以前在Google Maps工作,后来创办FriendFeed然后卖给Facebook;当了几年的Facebook CTO,然后创办 Quip。创办FriendFeed的同时,做了 Tornado(commits都在2010年以前)。现在 Quip 内部用的是高度定制的 Tornado。

End-user computing

Heroku联合创始人与前CTO写的文章。古代只有少数人识字,后来大部分都识字了。现在只有少数人会编程;以后呢?学编程两大障碍:1.开发环境的配置太困难;2.就算已入门也不知道写代码能做什么。
所有编程书籍/课程都是以打击学习者自信心为目的的,过份注重语法与算法,很多人即使上完一学期编程课,也不知道能写出什么应用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就没了兴趣。针对学编程两大障碍,作者提出用电子表格来学编程:电子表格程序(Excel或Google Docs)容易安装(或不用安装),能简单编程(sum(),if等),能完成实际任务(比如记账)。

2016/01/09 第454期

Snapchat 的估值是基于一个不靠谱的假设

微软Bing广告组的大PM分析对比Snapchat/Reddit/Instagram/Facebook/Google这几个平台的广告模式与盈利能力,认为Snapchat在广告上没法赚(很多)钱。
在一个好的做广告的平台上,广告应该本身就是这个平台上的内容,并且能很好匹配用户的意向(intent)。比如Google的搜索广告,本身可以当搜索结果用,用户搜什么就是要什么(intent);Instagram/Imgur的广告就是照片,跟普通用户发的照片长得一样,虽然在匹配用户的意向方面弱一点。
而Snapchat是聊天工具,比较私人的东西;如何在比较私人的环境下插入广告并且用户不反感?

Pinterest 的盈利之路

2015年可能赚了$1个多亿;在 Pinterest 上做广告与不做广告正常发帖带来的访问量差不多,没必要花钱做广告;低收入用户群,广告效果不好;员工对公司态度两极分化,创始人很独裁。

从不能赚钱的地方赚钱

尽管很多独立开发者做出的东西能有不少用户,也尝试了不少盈利模式,但仍不足以维持生计。本文给出了几个可能提高收入的方法。
1.涨价:付费用户数量会减少,但总收入可能会增加;2.卖给钱多人傻的大组织,比如学校/政府/大企业;3.放弃订阅模式(每次交一点钱,但用户流失率大),收费一次(一次收很多钱);4.针对同一用户群体,卖附属产品(比如电子书,推荐其他网站的东西然后抽取佣金等)。
一开始做湾区日报 for iOS的时候,我也考虑内购是要采用订阅收费(每次低价,比如每3个月$0.99)还是只收费一次(比较高的价钱,比如$2.99,现在涨价到了$3.99)。后来采用后者。为啥?因为订阅收费要多写一些代码,多花一些时间去测试,我实在太懒了:)

一个 side project 的故事

作者回顾了自己做了两年多的一个 side project(现已下线),两次迭代,上过 Hacker News 首页,有一定访问量,但注册用户不多,每个月在 Heroku 上花 $249(太贵了)。
由于不是真的在创业,side project 主要是好玩,学到新技术,交到新朋友。每个月花点钱租服务器,花时间维护一下,都是在投资自己的兴趣爱好。
个人体会,要想让自己的 side project 可持续发展,长久做下去,开销(个人精力 & 财力)不能太大。他的这个 side project 真没必要每月在 Heroku 上花那么多钱;开个 $10/月 的 DigitalOcean Droplet 就足够了 --每个月服务器开销减少后,可能这个 side project 的运营寿命会更长点。

Do you have to love what you do

大部分的创业/人生鸡汤(如Steve Jobs斯坦福2005年的演讲)都告诉大家要 "love what you do"。本文认为,"love what you do" 并非成功的先决条件。
"I think it’s disingenuous for really successful people to put so much of the focus on love, just as it’s disingenuous for really rich people to say money doesn’t matter."
"If you want to be successful and make a real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you have to be intrinsically motivated by the work you do, and you have to feel good about spending your days on it."

2016/01/10 第455期

最好的图标是文字标签

文中给出了一些流行的网站/app(Mac Mail,gmail,twitter,Instagram等)里的令人困惑的图标。呼吁:按钮上能放上文字的尽量放上文字,除非图标真的没有歧义。

Exceptionalism

很多成功的创业公司不走寻常路(或者创业故事里有一些诡异的元素),然后一些渴望成功的创业者们专挑一些不好的东西来学习:比如某成功的公司创始人喜欢羞辱员工,你以为学人家羞辱员工就能成功?

开发团队的发展壮大

以Heroku的经验,阐述了从创始人发展有几个员工,再发展到十几人/几十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对策。
文中提到人员的分配:Heroku里小团队一般有三个人,两个开发人员,加上一个技术人员转型而成的business owner(项目管理,打杂,作为与其他组沟通的窗口--像编程接口一样)。这种组合让我想起了林彪的“三三制”:一个班分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人(俩士兵,一组长)。

获取用户所要做的事情的 checklist

总结归纳了互联网产品获取用户的相关手段(为何重要,何时实施,如何做)以及相应的 best practice:SEO,在Google/Facebook上做广告,文案写作,产品页面,内容营销,邮件营销等。

The Product Spectrum

可以做那种以高价卖给少数客户的产品,也可以低价卖给很多用户的。两个极端:为别人打工,自己的时间是产品,只有一个用户(你的雇主),产品价格就是你年薪;大众网站,用户超多,每年从每个用户身上赚几毛钱。
从做那种卖给一个客户的产品,转型到做卖给超多客户的产品,很难 -- 比如从全职工作辞职(比如从某公司辞职),立刻去做一个(做白日梦希望能)有几个亿用户的社交网站。可以循序渐进的,从全职工作辞职后,去做 freelancer,一年能做多个客户,但从每个客户收取的费用低于你全职工作时候的工资。

2016/01/11 第456期

A Little Architecture

初级程序员以为架构师的工作是决定用什么数据库,用什么编程框架;有经验的程序员告诉他,架构师的工作其实是如何不做这些决定。
没经验的程序员通常都会 over design, over engineering,过份纠结具体技术,倾向于杀鸡用牛刀的方案,倾向于用底层技术的选择来影响产品功能(比如这个产品功能不能做,因为我选的数据库不支持)。有经验的程序员知道什么决定要立刻做,什么决定可以推迟,直到有足够的信息(通常是产品方面的需求已经明朗了,比如因为要做这个产品功能,所以选择这个数据库比较合适)。

How to hire

文章里提出的几个招人的原则挺不错的。"Hire for Trajectory vs Experience”,”Hire Learners vs Experts”, "Always pass on ego”.
"False Positives are ok(看走眼,招到烂人), False Negatives (错过了明星员工)are not”. 很多人面试中表现很好,但实际工作中表现很烂;很多人在面试中表现平平,但在实际工作中确很厉害。解决办法:先招进来,试用一段时间,原形毕露后,该开除的尽快开除/该奖励升职重用的尽快重用。

创业公司早期融资指南

还算能把事情讲清楚的科普文章。解释了一些融资相关的概念,不同形式的融资,如何估值,如何与投资人打交道等。

依靠卖 info-product 来提高 SaaS app 的盈利

所谓 info-product 就是书,教学视频等。作者的邮件营销的 SaaS app 每月靠用户订阅付费,增长缓慢;他实验了一个新方法来增加收入:每个月卖给10个用户大礼包,包括6个月订阅+电子邮件营销教程+与他本人视频解答产品问题。

你可以有一些产品不赚钱

文章提出了产品网络的概念:做了一堆(用户群体相同的)线上产品,有的赚钱,有的不赚钱;那些不赚钱的产品是为那些能赚钱的产品服务的(比如带来更多付费用户)。
例子很多,比如Apple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为了卖iPhone;Google通过推出无数或成功或失败的产品收集许许多多用户数据,为了更好地理解用户,进而更好地把广告放到用户面前,进而从广告赚更多钱;Basecamp的博客也是一种免费产品,读者很多,然后一些读者最终变成了他们SaaS产品的付费用户。

2016/01/12 第457期

Basic infrastructure patterns

作者总结的一些 Build/CI/部署网站代码 方面的套路。其中 Hashed Cache 那一部分介绍的打包缓存所有 dependencies 的方法很实用。

How Many Funnels Does Your Startup’s Product Have

文中提到的一个做产品的方法很不错:在写代码前,先定义好 conversion funnel,在这个 funnel 里用户的每个可能的状态,以及每个阶段预测的转化率。

两个苹果

一个是Apple(公司),一个是$APPL(股票)。Apple 作为公司在2015年推出众多新产品,放长线;2015年全年,在其他大公司市值大增的时候,$APPL作为股票竟然跌了(08年以来第一回)。
"Wall Street wants predictability or at least the appearance that things will be predictable in the future. AAPL has very rarely been able to give investors that sense of predictability. Just look at the sources of Apple’s revenue over the past 15 years. Apple has gone from being the "iPod company" to the "iPhone company," and now there are genuine questions as to where the company goes from here."

建议每三年换一次工作

一种观点:“在同一公司待超过2年,少赚50%”。“若没有每三年换一次工作,找工作的技能退化,越来越难换工作了”。“常换工作的人工作中表现比较好,因为自知留不久,急于表现”。

写给 The New Republic 员工的信

Facebook 联合创始人之一的 Chris Hughes 几年前买下有百年历史的政治杂志 The New Republic,并试图寻求线上媒体的盈利模式。在这封信里,他却为这百年杂志寻求买家。

2016/01/13 第458期

Debug 用户行为

如果一段代码没有表现出你预期的行为,你会通过设断点,加print等手段debug;做产品的话,如果用户没有表现出你预期的行为(比如欢快地付费),试一下用工程师debug的思维来debug产品!

Internal Communications

Facebook的VP Communications谈公司内部的 communications 应该怎么搞:与外部的PR(放烟雾弹,制造噪音)不同,对内得摒除外部来的噪音(负面消息)同时传播正能量。

在AWS上支撑1100万用户的架构

根据Amazon的人做的 presentation 做的笔记,讲了不同用户规模下如何用 AWS 搭建网站。整体来讲,都是比较浪费钱的方案。
但有一些比较 general 的建议还是不错的,比如 "Start with SQL and only move to NoSQL when necessary." 以及 "Only invest in tasks that differentiate you as a business, don’t reinvent the wheel."

我不想配置你的 app

很长的一篇吐槽软件/app设计得十分不好用的文章(举了 nvm 为反面教材),好用的软件/app应该是用户不用额外配置,不用读额外的文档就能用得很好的。

Basecamp 里的员工福利

看起来不错:夏天4个月份每周工作4天;入职后每三年在原有假期基础上额外放一个月假;每个员工一张公司员工附属信用卡,只要对得起良心随便刷,无需请示,无上限;强烈建议员工一周最多工作40钟头,每天睡足8小时。
作为公司,Basecamp 前身是 37signals,是Ruby on Rails诞生的地方,公司在芝加哥,大量员工远程办公;作为软件,Basecamp (当然)是第一个基于Ruby on Rails的软件。

2016/01/14 第459期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technical debt

文章给出了5种形式的 tech debt;Tech debt 没法彻底解决,所有代码都是某种程度的 tech debt;你只能深入理解造成 tech debt 的原因,不断迭代不断改进。

世界首富的书评

原文被墙,iPhone用户推荐使用
湾区日报App
免翻墙读文章,或者看打印出的PDF文件。

Bill Gates 一年读50本书,常在他自己的网站上写书评(融入自己的思考与经历);被他给予好评的书(相当于被大v转推)销量暴增。
如何选书来读的:Mr. Gates’s reading selections are influenced by his wife, his work and the experiences that move him.

不能通过幻灯片来判断市场大小

创业者融资的时候必定有一张幻灯片是讲市场大小的,基本上你说多大就有多大的那种:)

Sketch 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现在主流互联网公司里的设计师很多(大部分?)都使用 Sketch,而很少用 Photoshop 了。本文采访了 Sketch 的创始人,这又是一个不拉风投,维持极小团队,远程办公,自给自足的创业故事。
创建于2008年,Sketch开发团队目前有13人,2015年员工人数翻了一倍;竟然有全职的 QA;都远程办公。不惧来自大公司(Adobe)的竞争,Sketch 的核心优势是经营了很不错的开发者/设计师社区(开发插件什么的);对融资没兴趣,不想别人(投资人)来指手划脚,自给自足就够了;谨慎采纳用户的功能请求,往往用户想当然很简单的功能,其实实现起来极其复杂。

好的程序员不为股权而工作

“我是一个好的 entrepreneur,就差一个好程序员了。但我现在没钱,给你股权如何?” -- 好的 entrepreneur 的定义就是能来钱;你没钱,算什么好的 entrepreneur?!

2016/01/15 第460期

Tenacity

Fred Wilson 以他们投资的 SoundCloud,Return Path 与 Foursquare 为例子,阐述了创始人不屈不饶的品格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创业多年来公司几度起死回生的情况下。
"Building and operating a business is not easy. I believe it gets harder, not easier, as the years pile up. That is where tenacity and believing in yourself and your team and your business is required. "

How to Say No

人生中有很多东西一去不复返,比如时间。别人当然可以请求占用你的时间,你也当然有权利明确地说 no。很多时候,明确拒绝比有歧义的婉拒要省彼此的时间还比较不伤人情。

Beware of the Silicon Valley cult

这是一篇论证 “千万不要不动脑子听信recruiter的屁话而加入创业公司;还是去大公司好,要去就去顶级大公司--除非你过不了大公司面试才去的创业公司” 的文章。

When to join a startup

以诙谐的口吻描述了加入不同阶段的创业公司的体验。加入俩人一卧室没工资的尚未合法的公司,幻想如果发了将买下哪个小岛;加入刚融资种子轮的公司,幻想哪个城市买豪宅;越晚加入,野心越小:)
刚好最近有一个在Google的朋友跟我说他拿到俩个小创业公司的 offer,很难抉择选哪一个。哪两个“小”创业公司呢?Uber 与 Airbnb --当然,相比之下,员工数小于1万的都算“小”:)

Engineering As Marketing

投入一点点的工程师的时间,做实用的工具给别人免费用。别人通过这些免费工具觉得你们看着还挺靠谱的,就有一些顺便尝试了你们的其他产品,进而成为付费用户。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