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日报文章第78辑

2016/11/27 第771期

响应式的电子邮件设计

电子邮件仍是重要的沟通、营销手段。超过一半的人使用手机读邮件。所以漂亮的、响应式的、HTML 邮件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讲解了响应式邮件设计的一些基本手段。邮件的设计比网页设计要困难得多。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千奇百怪的邮件客户端,它们渲染 HTML 的方式各有不同。邮件里的 HTML 不能用 javascript,只能 inline style,排版布局得用

,邮件 HTML 的代码看起来像是 上个世纪用 Dreamweaver、FrontPage 之类的工具生成的一样。
如果你从没设计、开发过那种发给数以百万、千万用户的邮件,最好看一下此文,然后对这些邮件工程师、设计师们表达崇高的敬意:)即使你是 web 工程师,你可能也从没想过你每天收到的那些邮件是如何做出来的吧?
当然,比起邮件设计,邮件的 deliverability 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假新闻制造厂:这一切全是为了赚钱

批量做网站、到处复制粘贴拼凑哗众取宠的新闻;支持希拉里的新闻没啥人看,但支持川普的就很容易爆红,所以全力做川普相关的报道。没啥政治立场,纯粹为了赚广告费。对了,最近还有哪个国家在选总统吗?

代码复用的危险境地

如果公司内有几百上千个 microservices 都共享了某些库,升级这些库时,是否几百上千个服务都得同时升级、不然会有奇怪的 bug?microservice 带来的独立开发、独立运维的好处是不是就没了?
每个 microservice 最好真的是 “micro”,很少的代码、很少的依赖。

作为 manager,我是如何与团队成员分享信息的

他在 Netflix 做 manager,一周下来开了很多会,他需要把了解到的各种相关信息传达给手下的工程师们。他有一个 Google Docs 文档,每周五在上面写本周了解到的项目、产品、招聘情况等各种信息。
团队的成员在周一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他写的这个文档,然后可以在上面直接评论。文档是唯一能 scalable 的、异步的沟通手段。如果是通过开会的形式传达这些信息,那太浪费工程师时间了,开一次会相当于得花公司至少几百美金(平均时薪 x 时间 x 人数)。

设计师需要多写作

继设计师需要学编程、学营销以及工程师需要多写作后,来一篇“设计师需要写作”的文章:)写作能帮你赚钱(出书)、建立读者群体(博客)、带来各种工作机会。Makers 都好忙啊~
其实还有一点文中没提到:坚持写作,提高写作水平、表达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这对设计师很重要。在创业公司里,设计师常常还要兼做文案工作,或者针对PM或者其他人提出的文案给出修改意见(可能文字太长,而UI空间不够,放不下)。

2016/11/28 第772期

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赚钱

这是夫妻二人从一个 side project 开始做到成为两人现在全职的事业的故事,没有融资,小生意,自给自足。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变成事业,并能赚钱养家糊口,真是不错。

采访 John Lilly

他是 Mozilla 前 CEO、现在是 Greylock 的 partner。学生时代领导能力的培养、父亲的影响、作为风投你如何评估创业公司 CEO 的能力、尤其是给大学毕业生的建议:多与 makers 在一起,未来是 makers 的。
"… stay close to professions that create and make things, and stay away from derivative professions like finance. I think makers increasingly have the power in our society."

检测YouTube视频是否违反版权的方法

只是酒后胡言,尚未实现:用户有虚拟货币,可以买某个视频的股份;低价买入浏览量低的视频,等浏览量高了就能高价卖出;但某视频若违反版权,股价立即为0;若用户一眼识别出某视频违反版权,就不会去买股份。
这相当于投票机制,股份卖不出的视频则很可能是违反版权,YouTube 方面最后确认一下就能删视频了。这种方式鼓励用户参与,发动人民群众;不然视频那么多,YouTube 方面忙不过来。文章建议 Facebook 检测假新闻也可以用类似这种机制。

拉扯一支士气高昂的工程团队

三个要素:Money,别玩虚的,给足工资,正常人都爱钱;Purpose,让工程师一起做产品决策;Respect,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工程师,尊敬他们,把他们当合伙人,而不是把他们当小孩、哄他们开心、让他们听话。

如何向你的数据科学家提出好问题

向公司里的数据科学家提问,然后他们通过数据来解答。怎么提问、问什么问题?你当然不能问他们非常模糊的问题,他们又不是算命先生;最好是问那种具体且有 actionable 的问题,并且与他们一起确认一下需要哪些数据、如何获得数据、数据是否已经结构化等事情。

2016/11/29 第773期

Silicon Valley Has an Empathy Vacuum

从本次美国大选谈起,在硅谷科技公司工作的有资格投票的人普遍仇视川普,不理解怎么美国其他地方的人会做出这么蠢的决定。硅谷科技公司的员工都被宠坏了,缺乏同理心。
硅谷酷炫科技公司工作的人不理解为什么世界上会有公司不提供免费午餐和晚饭,不理解为什么在很多地方饮料和零食竟然不是免费的,不理解年薪低于$10万的人怎么能生存下去,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会跟自己的想法不同。

Content-First Prototyping

不用后端编程的快速 prototype 的方法:用 Excel 文件做数据库/CMS,当 Excel 文件保存之后,Gulp 会生成 json,然后 Jekyll 将 json 渲染并生成静态页面;拿着这堆静态页面就能进行用户测试了。
要更新数据?在 Excel 文件里改数据,然后点保存,html 页面自动生成。具体怎么实现的?请看这个 GitHub repo。

从卖冰激凌到创办 ZeroCater

ZeroCater 创始人 CEO 的励志自述:21岁时,没学位、只有读了一堆 Paul Graham 的文章以及一腔创业热血只身来到旧金山湾区,身无分文,挨家挨户敲门找工作;在冰激凌店工作,然后去 Justin.tv 打杂。
在 Justin.tv 工作的时候,为了敦促自己早日辞职创业,把密码改成“SixMonthsQuit”,每天输入几次以便提醒自己;然后辞职后的创业 idea 是为其他公司订餐;没有自动化,500列的电子表格纯手工快糙猛地操作了一年后,说服了个程序员来做技术合伙人,然后加入 YC。文章最后颇为煽情,在自己困难的时候,想到了曾经同样落难的科技圈名人们,他们的伟大事迹激励了自己:)

把车卖了,出行全靠 Uber 与 Zipcar

他住在西雅图市区,去年把车卖了后,全靠 Uber 或偶尔用 Zipcar 租车,一年省 $4000。省去了停车费、车保险、各种养车花费;也省下了大量找停车位的时间。这种生活方式当然不适合每个人,未婚20多岁住城里的年轻人倒是可以试一试。
以前有分享过一篇 megan quinn 写的“我没车,我Uber”,是旧金山城里的体验:旧金山市区养车的费用($10281),而坐 Uber 一年的费用($4655.79),比在西雅图省更多。对了,据说 megan quinn 就是 Silicon Valley 里的女风投 Monica 的原型:)

1000 个真粉丝的真实案例

艺术家或各种 makers 只需要 1000 个真粉丝愿意掏钱,就能不为生计发愁专心创作。这是童话故事还是事实?作者在他那篇著名的“1000个真粉丝”博文发表后,有真实的、靠1000真粉丝生活并创作的音乐人来信。

2016/11/30 第774期

Jeff Bezos:每天保证 8 小时的睡眠

Amazon CEO 关于睡眠、生活、工作的看法:充足的睡眠才能让他精力充沛,做决策的质量比数量要重要得多,工作与生活必须是和谐的,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反之亦然。
然而,Amazon 恶劣的工作环境闻名于世:Amazon 老员工给实习生的建议,以及最近才发生的事。所以,还是要自己当老板比较好~

The Measured Worker

人在工作中的表现越来越可以被量化,这是不是造成收入不平等的一个因素?量化的工作表现能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吗?量化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会有很大误差吗?

从在 Kickstarter 上筹款 $14 万到负债 $4 万再到收支平衡

他们做了个棋牌类游戏(看得见摸得着的、纸介质的,不是软件),在 Kickstarter 上筹款后做了几次错误的判断、走了些弯路,经过一年努力终于收支平衡。
做东西容易,但推销出去很难;他们进行了许多营销上的尝试,在 Facebook 上花了 $1000 做广告只买来 20 个点击量且一份也没卖出、在会议现场摆摊、华尔街日报有文章报道、免费寄给知名博客与媒体记者等。从老客户身上反复赚钱比争取新客户要容易,他们推出扩展包让老客户买,效果不错。

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来源

商业上的成功并不是来自昙花一现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得持久。弄出了一个创新的东西,然后瞬间被一堆公司成功抄袭,那也百搭了。
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有几个来源:比竞争对手学得快(高智商但不懂变通的也不行)、对用户有同理心(麦当劳高管不见得天天吃麦当劳,43%基金经理不买自己的基金)、能讲人话做宣传、愿意多做实验多失败几次、有耐心。
“能讲人话做宣传”是很重要的,There’s a bias called “the curse of knowledge,” which is the inability to realize that other people with less experience than you have don’t see the world through the same lens you do.

The Guardian 网站全面支持 https

讲了众所周知的使用 https 的一些好处,解释了为什么拖了这么久直到最近才全面迁移到 https,以及概述了迁移的流程。先从访问量低的页面做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了近 5 个月的时间完成迁移工作。
以前推荐过的全面迁移到 https 的案例:Yelp、yell.com

2016/12/01 第775期

Font Awesome 5 是如何成为 Kickstarter 上融资最多的软件项目的

著名的图标字体库 Font Awesome 背后是一家 YC 公司,他们探索了不少盈利模式、进行了用户调查,得出结论:用户想要的是更多图标,所以他们进行众筹然后做更多图标。
他们花了大量钱与时间准备宣传视频。现在他们在 Kickstarter 上筹得的钱刚刚破 $100 万。硬件产品比软件产品容易众筹,因为老百姓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较愿意掏钱;比如 YC 的另一个公司 Pebble 就是众筹达人,筹得的钱都是千万量级的,然而 Pebble 即将被 Fitbit 收购了。
文中还有一小节讲 trolls (键盘侠、网络暴力)的。作为 maker,如果你做的东西真的有一定影响力的话,肯定得面对网络暴力、被攻击、被喷、被无端辱骂的。“And believe it or not, trolls are a sign you’re onto something. You’ve upgraded from indifference to dislike (or outright hate). On the internet, sometimes the noise is the signal.”

Google 是如何挑战 AWS 的霸主地位的

第一波云计算热潮中,作为产品公司的 Google 做了方便使用但不灵活的 App Engine,而作为平台的 AWS 提供不是很好用但很灵活的各种云计算服务,占得先机;现在的 Google 靠开源的 Kubernetes 与提供各种AI服务能否扳回一局?
这篇文章很应景,因为现在 AWS Re: Invent 正在开会,今天也宣布了一系列 Amazon AI 服务。

创业公司 CEO 的第二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是创业初期亲力亲为地 build product,而第二份工作则是在公司员工数达到20、30人的时候开始把精力转移到 build company。要花大量时间招高管、确保公司上下统一思想、建设公司文化。
怎样才算能统一思想?看 SpaceX 的员工是怎么描述自己的工作的:SpaceX 的使命是殖民火星,为了殖民火星,我们必须能回收再利用火箭,这样来回火星的成本才不会太高,我的工作是做能让火箭返回并安全在地球着陆的 steering system;要知道我工作做得好不好,只需看一下我们的火箭能否在大西洋的平台上顺利着陆。

与 CDN 外链的斗争

网页中可以很方便地外链那些放在 CDN 上的 javascript、字体、css 等资源,但也带来很多麻烦:提供 CDN 的公司可以收集你的网页的访问情况、如果 CDN 挂了或被墙你网页也加载不了。
去年有段时间湾区日报的网站外链了 Google CDN 上的东西,结果国内很多读者都无法加载湾区日报的网站。

Hype Driven Development

讲述了当前互联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盲目采用各种酷炫的、不成熟的技术,决定采用什么技术的依据仅仅是看了一篇博文、或者比谁的声音大。酷炫新技术演化的几个阶段:出现、流行、狂热、失望、回归现实,然后另一个酷炫新技术出现了。

2016/12/03 第776期

How I Burned 10 Million Dollars So You Don’t Have To

来自 Twenty20 的创始人的很诚恳的创业经验教训总结。扩张太快、烧钱太快、裁员、愧对员工、做艰难的决定。

我们不需要 tech lead

本文认为团队里不该有 tech lead:团队成员不平等,凭啥他能 lead 而我不能;tech lead 责任太重,要被车撞了,团队还能运作吗;tech lead 做的事太多,需要不断 context switching,没一样能做好的。
作者认为应该搞“分布式”的 tech lead,团队里每个人都 lead 一个小领域,有共同的责任感。btw,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 — 头衔通货膨胀很严重,随便一个本科毕业工作两三个月的人敢能在简历上写自己是 tech lead。

当别人“盗取”了你的绝世 idea 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当你看到与你类似的 idea 的时候,会立刻恨得咬牙切齿、一口断定别人抄袭?还是你会觉得 “历史发展到某个阶段,同样的 idea 会在不同地方同时出现,为英雄所见略同而感到高兴”?

Product Hunt 卖的不是产品,而是社区

Product Hunt 的界面很容易被抄袭,但它所经营的高质量的社区(风投、创业者、优质 makers 等)是很难被复制的,看看每个推荐的产品底下有深度的讨论就知道了。
世界各地都有山寨 Product Hunt 的杂牌社区,界面都模仿得惟妙惟肖、甚至界面做得更漂亮、功能更多、更花俏,但没有一个能达到 Product Hunt 的高度的。本质原因?人不行。

一个 Instagram 新晋网红的自白

他是 Bloomberg 的记者,在网红制造工厂的帮助下体验了一番如何成为 Instagram 网红的套路:租借服装、找装逼场所,专业摄影师跟拍,短时间内批量拍一堆照,每天发三张,靠机器人涨粉。
机器人涨粉是怎么回事?就是有个程序能用你的 Instagram 账号去指定的标签下给大量照片点赞、留言,然后期望那些照片的账号能够回过头来粉你;这样争取来的粉丝就不会都是僵死粉了。有了小几万粉丝后,就能接广告了,发一张照片就能收个几百刀了。

2016/12/04 第777期

2016 年面试亚马逊实习生工程师的经历

这个“面试”其实是很荒谬的在线测试:安装一个 Chrome 插件,它全程开摄像头、录音,监控地理位置、你头部与眼睛的移动,记录你访问过的网站。是要被逼到多走投无路了才会去进行这样的面试?
前两天 Hacker News 为这篇文章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大家的普遍反映是:WTF?!

The Disclosure Indicator

相当喜欢这种不卑不亢的 maker 与非 maker 正面交锋的文章:)他们是帮人做 app 的公司;很多客户都觉得自己的 idea 宇宙无敌好,都要他们签 NDA、把事情弄得很复杂。尽量远离这种基于不信任的合作。
逼着要签 NDA、事儿特多的客户,一般也都不会按时付钱的。

Mark Cuban 的高效工作与养生之道

上世纪互联网泡沫中真的发了财的小牛队的老板 Mark Cuban 是个有意思的人。避免开会与打电话(同步通讯),尽量靠电子邮件(异步通讯);半夜绝不看手机也不查邮件。

采访 Kickstarter 第一号员工

如何加入 Kickstarter 的?她08年在纽约的第一个月与前同事去看 show,该前同事的新上司也在那,他们一起聊得不错;2年后,前同事的新上司要创办一家叫 Kickstarter 的公司,发了邮件邀她见面,然后就加入了。

在真实的网速下进行测试

在办公室里工作的工程师是在超快的网速下进行开发的,而真实的用户往往是在网速极慢的情况下用手机访问你做的网站/app。本文介绍了各操作系统上限制网速的工具。
Chrome 上的 DevTools network emulator 可以很方便地模拟慢网速,测试网站访问的体验还算够用。
我也感到很内疚,因为我在做湾区日报的时候是在旧金山测试,访问超快、也没有“墙”的问题,所以我很难体会到在中国、使用手机、行走状态下或在地铁里访问湾区日报网站或 app 的用户的体验的。等我回一趟国就能比较有动力去改进了吧:)

2016/12/05 第778期

如何给同事批评建议

年底了,大家又得做 performance review 了。给同事写好的、表扬形式的 review 是很容易的,但写实质性的批评建议却不容易,怕得罪人。本文给了一些正面例子与反面例子。
给同事 feedback 的 OFNR 框架:Observation(对方做了啥事)、Feeling(你对这件事的感受)、Need(你觉得怎样才是对的)、Request(对方应怎么改进)。

Estimation for Fun and Profit

可以花大量时间把后端写好、再写前端、再整合,所谓的横行切片;也可以花少量时间做一点后端、再做一点前端,让一小部分功能可以给用户把玩了,再迭代,这就是纵向切片。
纵向切片做对估计软件工程的工期比较有帮助,有一个个完整的 user story。类比吃蛋糕,多层的蛋糕:可以横行切片,一层一层吃,先吃最上层的奶油;也能纵向切片,每层都吃到一小块:)

运营 Merriam-Webster 社交账号的人是谁

英语学习爱好者都知道 Merriam-Webster 是出版英文字典的老牌出版商。他们的 twitter 帐号经营得不错,常常妙语连珠、与粉丝互动也很有意思,是能学到东西的社交账号。
他们的 Twitter 账号主要是一个“几乎拿到 PhD”、在大学教英语的人在管理的,但素材多是集体劳动的结果,如引用其他编辑写的文章的妙语等;这个人就是通过 Twitter 找到这份工作的:)他们对社交账号的定位不是用来营销,而是真诚地表达“who we really are”,所以能做好。

不要写 for loop

为什么要挑战自己在代码里不写 for loop?因为这样可以迫使你去学习使用比较高级、比较地道的语法或 library。文中以 python 为例子,讲了不少大家其实在别人的代码里都见过、但自己很少用的语法。

Bring in the "Adults"

很多创业公司已开始都是有由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弄起来的,而到了某阶段,投资人不放心、一般都得引入所谓的 adult supervision,找几个读过MBA的中年人高管来帮忙管公司。
年轻的去创业者会想,尼玛我们自己做得不错了为啥还要引入这些老古董?创业圈是有那么一种仇视“大人”、仇视“老古董”、仇视 MBA 的情绪在;但如果要做大,最后都得引入 adult supervision 的,谷歌、fb 等都不例外,只是大部分创业公司在需要引入 adult supervision 前都已经挂了。
有个笑话:如何给一家创业公司估值?一个工程师值$100万,但一个MBA值负的$25万,哈。

2016/12/06 第779期

Python 在电影制作中的作用

本文是为了宣传他的 Python for Maya 在线课程的,描述了在做电影特效、动画效果的 pipeline 的各主要步骤,以及 Python 在这些步骤中的用处。

超大的平板电脑来了

桌面电脑的屏幕越大、工作效率越高?未必。使用大屏幕桌面电脑的人都有这么一个体会:鼠标哪去了?而且点击菜单得长途跋涉,很费劲。大屏幕下用触屏就快得多了。

16 Things to Get IPO Ready

来自 a16z 的文章。判断一家(科技)公司是否够得着上市的标准的16个方面。是不是也能用来炒股、分析某支股票该不该买?

Scarcity Principle

很多网站,尤其是电商网站,都喜欢在 UI 上造成一种“快卖光了”、“限时打折”的假象;即使时间到了后,往往打折还在继续。在避免亏钱与直接去赚钱之间,人们往往选择避免亏钱。

一家公司面试工程师的流程也反映了其工程团队的水平

面试是双向的,公司面试求职者、求职者也挑公司。面试流程拖拖拉拉、找来不相干的人做面试官、面试官傲慢无理等,直接反映了这家公司做事的风格。
从公司的角度看,招人是很难的;很多年轻的工程师对面试人很反感,觉得写代码才是正经工作,面试、写文档、开会等都不是正经工作,对面试很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草草了事;如果是已经上市了几千亿市值的混吃等死的大公司那倒无所谓,但公司还很早期就以这种态度做事,这样就不好了。

2016/12/07 第780期

Inside (The) Information

The Information 是目前硅谷逼格比较高的付费订阅的科技新闻媒体,每年$399订阅,每个工作日推送1、2篇高质量深度文章,常有独家报道,我也是订阅用户。为何逼格高?这与创始人的背景有关。
创始人今年33岁,她与她老公都是哈佛毕业的,与 Mark Zuckerberg 私交很好,婚礼是小扎当伴郎的;她老公的公司被 Facebook 收购,财务自由。拿自己的钱创业,不拉风投、不放广告、不看别人脸色,但与科技圈名流私交甚好,新闻报道如何公正?
前几周我去过他们的 office;他们有 3 个工程师,工程师里的老大之前在 Google 上班,他们的 CMS 用 Ruby on Rails 写的,跑在 Google Cloud 上。他们办公室有一面墙,贴满了抢在所有主流媒体之前独家报道的文章。

三种软件自由

自由软件的三个标准:1,使用软件的人可以自由学习、研究该软件如何运作的;2,使用软件的人可以修改软件的代码;3,使用软件的人可以发布修改过的软件代码。

不懂得如何招聘的 VP 们

创业公司发展不错了,就要考虑招几个 VP 级别的人。怎么考察 VP 候选人?看他们擅长不擅长招聘好的人才,去考察 VP 候选人曾经亲自招来的人是否真的厉害。

代码的半生与忒修斯悖论

忒修斯悖论(The Ship of Theseus):一艘船的零部件都被换掉了,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本文分析了知名开源项目的代码,看替换掉一半的代码需要多长时间。
代码是不断进化的,现在写的代码几年后都会被替换掉;越新的项目进化得越快、代码越容易被替换掉(如各种酷炫 Javascript 开源库),老的项目相对稳定(如 Linux,一直在加新代码,但老代码被替换掉的几率比较小一点)。

Uber 这家公司真的能赚到钱吗

唱衰 Uber 的分析文章一篇,赞同还是不赞同的都可以读一下,过几年真相大白后再回过头来看看是不是分析对了。Uber 规模做大了,但亏损也不见缩小多少。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