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6 第1期
StackOverflow: 25台服务器,每月560,000,000 page views
我很欣赏StackOverflow的实用主义。他们网站是C#写的,跑在IIS上。但他们也有用一些Linux的东西。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用户关心的不是你用什么技术,而是你能带来什么样的服务。
技术使用上实用至上。编程的目标不就是后端开发、运行效率尽量高,前端展现尽量漂亮吗?
python、c++、pybind11是比较好的组合。
Justin TV关站
Justin TV是一家Y Combinator孵化出来的公司。一开始的idea挺傻的,就是一个叫Justin Kan的人头上戴个摄像头全程录像自己的生活,然后放给别人看。。当然,后来他们转型了,做竞技游戏直播(http://www.twitch.tv/%EF%BC%89– 他们是全美国占用互联网带宽第四大的网站,仅次于google, netflix, 和apple。Justin TV在《The Launch Pad: Inside Y Combinator》这本书里被大篇幅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下。
互联网公司转型很正常。还有人记得Youtube最开始是做婚恋网站的吗?还有人记得微软一开始是做很小众的Basic编译器的吗?
万事开头难. 开始了, 才能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才可能找到对路的方向, 对吧?
Gmail之父谈创业
大部分人都听过Gmail吧?听说国内的朋友经常上不了,年轻的朋友可能都没过这东西吧?当年Gmail刚出来的时候,我们都要求爷爷告奶奶向别人索要邀请码才能注册的:)如果你现在在创业,如果你现在在低潮期,不被人看好,那你好好读读这篇满满正能量的文章把。
文章镜像:这里
Uber的投资人兼Board member的Bill Gurley为Uber的估值辩护
Bill Gurley是湾区风投圈里响当当的人物。身高2.05米,他博客取名为“骑在你们头上” (Above the Crowd) — 我承认我翻译的不好。。现在的风投不像以前那样写一张支票出去就等着发财了。现在的风投都要亲力亲为,四处当托,又当爹又当妈地捧红自己投资的公司。。Uber开拓了新的共享型经济的市场,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有次我在就旧金山搭UberX,司机是个广东人。他说有了UberX以后,他就不用去中国城刷盘子了。
Uber推出UberPool服务
Uber现在算是湾区最火的startup之一了,估值近200亿美金了。说白了,UberPool就是跟陌生人拼车,然后共同承担费用。
2014/08/07 第2期
运维利器rundeck
如果你已经知道或已经在用rundeck,那可以跳过这段:) 很多startup在运维中都用Rundeck。Java写的,开源,免费。说白了他就是用来存放运维的脚本,以及执行脚本的工具。他有不错的web UI,有REST API,跟其他系统集成得不错(比如Jenkins)。一些常用的use case有:
同时在一堆机器上执行一段脚本
跟Jenkins集成。在Jenkins编译打包好你得代码后,自动触发一个rundeck的job(比如发布到你自己的private repo)。
替代cron。定时执行一段脚本。
快速prototype一个简易的web UI,方便输入脚本的参数。
其实上面这些功能每一个都有很好的替代品,但rundeck就有点像以前红白机(小霸王)那种50合一游戏卡:)推荐使用。
Lyft紧随Uber之后,推出拼车服务
湾区到处可见耀眼的粉红胡须! Inline image 1 Lyft没想到昨天Uber也宣布了类似的服务。。但两家公司的拼车服务都还没有正式上线,两家公司的开发人员这几天有得忙了,比看看谁先发布。现在都不是比谁的idea好,而是比谁做得快以及宣传得好。
送上一句《Hatching Twitter》书里的话:People don’t invent things on the internet. They simply expand on an idea that already exists.
中国热钱涌入硅谷
阿里巴巴最近投了1.2亿刀给kabam,2.8亿刀给Tango,2.5亿刀给lyft,以及去年的2.02亿刀给shoprunner。这样的投资多吗?对比一下,google上市前接受风投2千多万刀,yelp 5千多万刀,LinkedIn 2亿刀,twitter 12亿刀,facebook 24亿刀。看出规律了吗?
越来越多的中国资本流入湾区了。对于有雄心想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科技公司,或许这是一张船票 — 不能保证能上岸,但或许值得一试的船票(小弟愚见。。)。
参观Yelp总部
我认识的所有人都在用yelp找好吃的好玩的地方。湾区大部分讲得出名字的公司我都去过了,yelp的office也不能说有多特别。yelp在旧金山城里,而且是在闹区,在金融区。楼是很老的楼,近百年历史的楼。地理位置不错,靠近地铁站出口。
视频中有几个亮点: – 挂国旗。每扩展一个新国家的市场,就挂一面该国国旗,然后奏国歌。 – 敲锣。sales谈得一笔生意,就敲锣通知大家。 – 每个月换不同口味的咖啡豆。
全新的Foursquare App
文章是Foursquare的风投写的。正如昨天的湾区日报所言,现在的风投是既当爹又当妈,为自己投资的公司带盐!
里面的观点很有趣。现在基本有两种privacy model,一种twitter这样的,default public,多看别人发的贴,自己不太发帖;一种类似facebook的,default private,自己多发帖。所以Foursquare就把他们的app也分成两个app,一个是今天推出的新Foursquare App (default public),一个是不久前推出的Swarm (default private,给checkin狂热者用)。
注:Foursquare是在纽约的公司,不在湾区。
2014/08/08 第3期
Airbnb从一星期赚两百块到市值百亿
Airbnb就是一个一开始不是很scalable的公司,凭借设计师出身的三个创始人的各种亲力亲为以及出众的能力,一举把公司做成湾区炙手可热的明星公司。这篇文章要跟Paul Graham的这篇文章一起读:Do Things that Don’t Scale
有个小段子:当初没钱了,airbnb创始人就抓住总统大选的时机,去卖包装印有总统候选人卡通的麦片。一盒卖40刀,总共卖了3万刀。
现在的世道,除了风投要亲力亲为当托以外,创始人也要离开电脑屏幕,深入民间,亲自考察用户体验了。
Product Hunt:产品界的Hacker News
可能很多人已经知道这个了。Product Hunt跟Hacker News的Show HN有点像。但Product Hunt里推荐出来的产品显然质量更高一点,这个community建设得不错。很多风投自己也会在上面发帖当托。。再次强调,现在的风投都不容易,要亲力亲为不遗余力地当托。
尽管Product Hunt跟Hacker News的功能有点重叠,拥有Hacker News的YC竟然也投资了Product Hunt。
值得一提的是,Product Hunt一开始只是创世人分享给朋友的邮件列表,这个跟craigslist的起源相似。搞startup最好还是能最自己和朋友需要用的东西,即使一开始不是那么scalable。
分析用户行为的利器Mixpanel
Mixpanel也是湾区进来比较火的SaaS公司。他提供很好的API方便记录用户使用你的产品的行为。比如你有个iOS app,你想知道用户比较经常点哪个按钮,你可以在代码里用他的API在用户点按钮时发个消息到他们的server,然后你就可以用他们的网站来分析这些数据。
免费用户可以每个月发25,000个数据点,对于大多数小型的网站或app应该是够用了。用Mixpanel的公司越来越多了,因为现在的公司都用数据驱动的方法做事情,每个产品都要有若干个重要的指标(key metric)来衡量产品是否成功,用户是否参与度高等。比如你可以看你每增长10万个用户要用几天时间(很多风投都看这个指标)。
Google的搜索排名偏爱https
为了鼓励站长们用https,google将https纳入他们的搜索排名算法里。目前只影响少于1%的搜索流量。只是不知道这1%是不是都在新西兰:)这里很多公司推出一个新东西,都会用新西兰的访问量来测试。为什么?因为新西兰很小,出了问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新西兰是英语国家,一般国际化(从美国的角度讲),也都是从英语国家开始的。扯远了。
Quora的持续部署(Continuous deployment)
不知道continuous deployment翻译成持续部署对不对。。大概意思你懂得:)
Quora在湾区一直以良好的engineering culture闻名。去年参加Edmond Lau的一个经验分享的讲座,第一次知道quora可以每天部署50多次代码到production,甚为钦佩。Quora在产品还没推出时就把很多精力投入到engineering productivity。毕竟现在人比机器贵得多,人的效率上去了,就能省很多钱。Quora也是一家主要用python开发的公司。
我之前用昨天推荐的rundeck,加上jenkins和gerrit,搭了个简单的持续部署的环境,用于自己跟朋友的小project。大概的idea是,一旦gerrit的code review通过了,就触发jenkins跑测试,一旦测试过了,也在jenkins上打包代码,然后触发一个rundeck job在多台production的机器上部署。gerrit和rundeck都有jenkins上的插件。有空我再详细写写吧。
总而言之,要做得比别人快,就要舍得投资工具,要嘛花钱买,要嘛花时间自己做。长远来看,收益都是巨大的。
2014/08/09 第4期
某YC startup成长的一年
lob.com是做printer-as-service的,调用他们的api,他们就打印你要打印的东西然后邮寄给你的用户。比如过年的时候你要给你用户寄明信片之类的:)
这又是另一个startup做事情一开始不用很scalable的案例: The API was running but the "automated printing process" was Leore and I running back and forth between USPS, our own printers, and various local print shops.
更多这样的YC startup故事,可以阅读这本书:The Launch Pad: Inside Y Combinator
Gatling:轻轻松松负载测试
如果你的网站哪天突然被某个大V发微博推荐了,可能网站立刻就被汹涌的流量弄崩溃掉。未雨绸缪,平时就要了解一下自己网站到底能承受多大的流量。 Gatling是我很喜欢的负载测试的工具。你用Scala写简单的脚本,模拟用户行为,然后告诉他你要在一段时间内模拟出一定数量的这样的“用户”。
其实还有很多负载测试的工具,我偏爱Gatling的主要原因是它性能很好。 可以用最少的计算资源生成足够多的流量。(Gatling是机关枪的意思。。。)
Leak关站
Leak是可以发匿名邮件的服务。我印象还蛮深刻的,因为他前不久才上线的。 但他们关站了,他们使用的第三方发邮件服务不让他们用了(Mandrill以及SendGrid)。发匿名信是不错的idea,但很容易被滥用,显然违反了各个第三方发邮件服务的条款。
电子邮件是很古老的计算机通讯手段,但直到现在仍是各种服务必不可少的与用户沟通的方式:忘记密码、通知你有人转发了你微博、注册账号、每日动态摘要等。 发邮件看上去很简单,你自己都能很快搭出一个。但从你自己的server发出的邮件很容易被归为垃圾邮件 — 当然,还有各种传统的服务器scalability, stability的问题。 现在有很多第三方的发邮件的服务,mailgun挺好的(主要是用go写的),很多当红的公司都在用。但,qq邮箱对mailgun不友好。 Mandrill和SendGrid用的人也不少。听说国内搜狐的sendcloud也做得不错。
争做各领域的Uber
向风投解释你做的东西是什么,就要像给4年级小学生解释东西一样,简单粗暴,通俗易懂。 现在市面上越来越多的某某领域的Uber,比如洗衣界的Uber,家政界的Uber,订餐界的Uber等等。 为什么现在各个领域的Uber争相出现,而且似乎都赚得不错?关键是手机。顾客有手机,提供服务的人也有手机,公司只要提供个App,就能把双方搭上线。
错失1.85亿刀身家的Facebook早期员工
( 回忆Facebook往事:https://nfil.es/a/BNBF2s.docx/ )
这哥们挺悲催的。Google上市前拿到口头offer,然后又被google的recruiter告知其实他没拿到offer。成为Facebook第30号员工,然后工作不满一年被开除, 股票一股都拿不走,错失1.85亿身家。后来加入mint.com,然后还是工作不满一年就离开,错失1.7百万刀。
这哥们写了长文,回忆Facebook往事。周末到了,大家如果想了解一下早期Facebook的情况, 可以花个2小时,静下心来好好读完。
一些亮点:Facebook从一开始就比较顺利,05年的时候就有1千万用户,每天有5万新用户注册。 10年来,Mark Zuckerberg做了一个又一个对的决策,就像玩策略游戏比如英雄无敌,每回合都做了对的事情,最终胜利。 早年面试facebook不难,更多的是考察你是否culture fit。早期员工大多来自雅虎,stanford/harvard。即使客服,也是常青藤的。 文章中的这哥们是伯克利毕业的,在公司里算是差学校出身的了。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凤凰男吧。一方面在公司里比较自卑,也急于表现;一方面又利用Facebook 当年的光环,炒作自己,向媒体(Techcrunch)爆料,最后导致了自己被开除。
2014/08/10 第5期
开源的电子邮件模板
上面有一些开源的电子邮件模板。做一个漂亮的、responsive的电子邮件不是那么容易的。在邮件里写html限制很多:你不能用javascript,不能外链css, 主要的排版技术是用表格加inline css。大家都用那么几个主要的浏览器,但对于邮件客户端,大家的选择就很多样化,而且很多邮件客户端是很低级的,都不能好好显示html。
前面一期讲过了,电子邮件是很重要的跟用户沟通的手段。 需要下一番功夫好好精雕细琢你的邮件模板。
Quora不再支持私密博客
这是我收到的Quora发来的邮件。他们不再支持私密的博客了,要把这个功能砍掉了。所有的Quora博客都会是完全公开的。 这是产品设计迭代中经常要做的抉择:是否要砍掉某个功能?
Quora给出的理由是,私密博客用的人少,而工程上的维护成本高,因为你每加一个新功能,都要动到这部分的代码,都要对用户权限的处理极其小心。 作为工程师,我是很能理解的。往往加一个新功能很快,但很讨厌的是,你要花很多时间去考虑如何不破坏某个根本没什么人用的功能。
Facebook Messenger得差评
Facebook开始强迫用户下载独立的Facebook Messenger来发私信。用户普遍很不爽。
如果你有看今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 你就知道现在的趋势是由多功能的app转向单一功能的app。用户一开始会很不爽,因为要多花时间去下载app。但长久来看,用户会习惯的。 单一功能的app对用户来讲,简单,不负责;对公司来讲,开发的复杂度会比较多功能的app要低得多(如果你写过代码,你就能体会到了)。 所以,这个“一颗星”的评价只是暂时的。
OpenStreetMap十周年了
第一次知道OpenStreetMap是看到这个Quora的问题:为何Craigslist用OpenStreetMap,而不用Google Maps?。 Google Maps很贵的:前面2万五千次的api调用免费,超过的话,每一千次调用收费五毛美金。 Craigslist这样大流量的网站如果用Google Maps的话是要花大钱的。
顺便提一下,今年是很多公司的十周年:Facebook(2011年上市),Yelp(2012年上市),Joyent(做nodejs的公司),BitTorrent,Lab126(Amazon子公司,做Kindle的)。
杀毒先驱McAfee创办为民请愿的startup
McAfee是个姓氏,也是曾个杀毒软件公司 — 已经卖给了Intel。McAfee杀毒软件也曾是笔者在上个世纪电脑上必装的盗版软件之一。 创始人John McAfee是个传奇人物。
最近John McAfee宣布了他的新公司。这是一个为民请愿的网站。 如果你被政府或大公司压迫,就能在网站上提交影音证据进行投诉。然后他们公司会帮你向有关单位反映。网站的其他用户也能给予建议,希望能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
结合John McAfee的生平, 他能办出这样的公司也不足为奇。
2014/08/11 第6期
便利的Python命令行小工具
紧随上面的链接,要善用工具提高工作效率。今天在Hacker News上看到这个python小工具,有点像以前的perl一行流。 这个工具免去import,并能自动补全。
$ py ‘math.exp(1)’
2.71828182846
$ py ‘random.random()’
0.103173957713
$ py ‘datetime.datetime.now?’
Help on built-in function now:
now(…)
[tz] -> new datetime with tz's local day and time.
怎样才算创业公司的好码农
这是Edmond Lau写的。创业公司好的码农具有以下特质:
Systematic debugging skills
Fearlessness to dive into what you don’t know
A pragmatic attitude toward decision-making — 很赞同这点。startup要用实际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户不关心你用什么技术,只要把东西做好,让用户满意。最烦那种执着于非得用这种或那种语言做任何事情的人。
A tool-building mindset — 很赞同这点。要在productivity上进行投资。优秀的工程师都会花时间(或者不知不觉花时间)去配置自己的dot files,掌握很多快捷键等。
A strong generalist
A desire to be a player and not a victim
Grit, combined with a willingness to learn and retrospect
Apple早期员工回首当年
1984年前后做Mac的那帮apple早期员工写了一些当年的小故事。其中,Andy Hertzfeld贡献最多的故事。Andy Hertzfeld也是Google+的主要设计师之一。
如果你想练英语听力,他们在iTunes上有Podcast。 我有一段时间写程序的时候,都在听这个。
宝贵经验:雅虎前主席回忆当年与阿里巴巴达成的协议
这是雅虎的前CFO Sue Decker写的。后来她也当到了雅虎的president。 文章总结了当年雅虎如何与阿里达成合作协议,以及从中学到的经验。 雅虎进军中国经历了三部曲:build,buy,以及partnership。
Build:雅虎中国在1999年上线,提供邮件、网页目录等服务。但门户网站很重要的新闻,则只是简单地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可见当年的本土化策略是多么简单粗暴。(其实现在国内很多科技网站,也仅仅是简单地翻译techcrunch, business insider的文章。)几年过后,雅虎在中国依然不怎么赚钱,于是急了。
Buy:03、04年那阵子,买了3721,收编了周鸿祎的团队。那段时期过来的网民都应该有印象。周鸿祎太强势,而雅虎也想对中国公司有绝对控制权(包括产品设计、工程等各方面),于是周05年出走雅虎创办奇虎(身边的老美同事纷纷觉得这是一家无比神奇的公司)。现在buy的策略也走不通。
Partnership:跟阿里巴巴合作。2005年,阿里有2400名员工,盈利5千万美刀(是当年雅虎中国的2倍)。雅虎用40亿美刀收购40%的阿里股份,支付了10亿现金(后来阿里买回了一半的股份)。
当年eBay走了buy的策略,收购了易趣,后来离开了中国;google走了build的策略,后来也离开了中国。 文章最后总结了雅虎学到的三点宝贵经验:
Failing fast:及早地意识到在中国市场走build和buy的策略错误,迅速改走partnership的路。这和电脑工程上的fail-fast(像不朽的Jim Gray致敬)道理一样:Make each module fail-fast – either it does the right thing or stops.
Be willing to loosen the reins of control:控制“控制欲”。放权给本土的人去做,总部那边排的人也就干点legal, finance & human resources方面的“杂事” — 也就是俗称的G&A部门(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跟马云有缘分:西方人讲邂逅,东方人讲缘分。缘分真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当时阿里也正开始弄淘宝(免费的!),需要现金来补充淘宝运营上的资金空缺。马云也是不世出的牛人,善于用人(哈佛商学院案例分析)。
"金·卡戴珊:好莱坞"背后的故事
这是今年夏天很火的iPhone游戏。打好莱坞名媛牌。这个app今年估计能赚2亿美刀。 随着这个游戏的成功,制作方Glu Mobile看到了好莱坞这个金字招牌的好处,已经在筹划007和终结者的游戏了。 联想到爸爸去哪儿也有游戏了。。
2014/08/12 第7期
帮奥巴马筹款2.5亿的网站是如何搭建的
文章介绍介绍奥巴马竞选总统时用的筹款网站怎么搭建的。 那个筹款网站在六个月时间内,有81,548,259 pageviews, 17,807,917独立用户访问,也算是有一定规模的网站了。 “快”是很重要的用户体验。每慢100毫秒,Amazon的销售就少1%;每慢500毫秒,Google就少25%的搜索流量。 如何保证网站足够快?这个筹款网站用Jekyll生成静态的页面,把页面放到CDN上, 后台支付用的REST api是PHP,架设在Amazon EC2上(我估计是ELB后面有一堆的EC2 instances)。 用户体验也极其重要。他们用Optimizely做A/B testing, 看哪种界面设计能让用户多捐钱。 整体来看,还是蛮专业的。奥巴马的竞选也很依赖于大数据的分析,这个以后再找时间谈谈。
Geckoboard:在大屏幕上方便地可视化数据
创业公司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样:用户增长(growth)! 创业公司所有员工无时无刻都应该关心用户增长问题,都应该知道有几个重要的指标,比如今天新增用户比上周的今天增长了多少, 今天用户发了的私信比上周的今天增长了多少等。
所以,为了提高大家对用户增长的认知,很多创业公司都会在办公室架设大屏幕电视,实时跳动显示这些重要指标。 Geckoboard能很方便地可视化你的各种数据。你可以调用他们的api,把数据传给他们,然后他们可视化出你的数据,很方便地弄出漂亮的dashboard:
独角兽俱乐部
这是一篇去年的文章了,但我看了好几遍,推荐给想创业的、有抱负的各位。 独角兽是一种很稀罕的动物(恐怕都没见见过真的。。),估值10亿美刀的公司也很稀罕,所以把这种估值10亿美刀以上的公司称作独角兽。 文章研究了2003年以后美国IT界出现的39家独角兽公司:
过去10年里,每年出现大约4家独角兽公司,一共39家独角兽公司(包括超级独角兽Facebook,大的独角兽Linkedin,twitter等),占所有拿到风投的公司数量的0.07% — 何等稀少!
面向用户的公司(如facebook,twitter等)比面向企业的(如workday,splunk等)赚钱。但面向企业的公司对风投来讲,投资少,回报高。
大部分公司的创始人都是30多岁以上,受良好高等教育,有多次创业经验的成熟人士。辍学的小年轻是极其少。
大部分公司建立后从一而终地做自己一开始做的东西,极少有大转型的。
硅谷中心逐渐北移,旧金山慢慢成为创业公司的首选地点,而不是南湾的那些小县城。
尽管屡屡有创始人被赶出公司的事情发生(比如apple, twitter等),但76%的公司的创始人都能从一而终带领公司走向上市或被收购。
好文章,值得一读再读。
Square推出预约服务
移动支付公司Square最近动作不断,正在尝试移动支付以外的东西。 在美国干啥都得预约:理发、牙医、咨询等。所以这个预约服务在美国是很需要的。而小商家们又不能每个都自己建网站让用户在上面预约时间, 所以Square推出预约服务确实是小商家们的福音。
Square的创始人是Jack Dorsey。当年他边学ruby边写twitter的原型,代码质量极其差,为以后twitter的不稳定埋下祸根。但依然不妨碍twitter日后的大红大紫。 后来Jack Dorsey成为twitter ceo,再后来被赶出公司。再后来,就有了Square。详见《Hatching Twitter》。
新融资5千万的Buzzfeed潜力巨大
Buzzfeed有1.5亿月访问量(估计是独立session)。他们现在有550员工。75%的流量来自社交网站。刚从Andreessen Horowitz那里融资5000万,估值8.5亿。
在Facebook上,每天都能看到朋友们分享来自Buzzfeed的新闻链接。 事实上,Buzzfeed就是Facebook上分享次数最多的新闻网站,遥遥领先第二名的Huffington Post。 Buzzfeed的网站对移动端和社交网络进行了很大优化,鼓励分享,病毒式传播。 而Huffington Post则是主要靠Google带来流量,在社交化的今天,显然有点吃力。
Buzzfeed也有自己的制作视频的工作室BuzzFeed Motion Pictures,有能力拍短片,甚至拍电影。 依靠病毒式传播,巨大的流量源源不断地到网站上,广告收入也源源不断。很有潜力。
2014/08/13 第8期
Scaling Asana.com
(我不知道Scale或scalability用中文的哪个词比较好。可扩展性?但可扩展性我想到的是extensibility,不同意思了。) 还是Asana。他们网站主要是用nodejs的。 文章介绍的是他们的内容网站,而不是他们的web app。所谓内容网站就是首页、用户注册页面、介绍公司的页面等。 现在讲Scalability,难的地方往往不是软件系统的Scalability,而是在人、团队的Scalability。 你得有一套很好的规则,把不同背景、不同想法、不同习惯的人有机地组织起来共同向一个目标前进。 他们的内容网站是用Markdown生成的,所以工程师、非工程师都用Markdown更新网站内容。他们有一个private github repo, 直接在上面编辑Markdown就行。这样非工程师们根本不用知道git怎么用,只要知道"commit"按钮的意思就是"save"。
任务管理、团队协作利器:Asana
可能很多人已经开始用asana了。但还是要强烈推荐一下。
Asana创始人Dustin Moskovitz也是facebook的联合创始人,手握2.34%的facebook股票。年龄比Mark Zuckerberg小8天。 跟Mark Zuckerberg一样是犹太人。在哈佛是读经济的。得知Mark Zuckerberg在做thefacebook,Dustin Moskovitz也想加入。 于是他周末就看书学perl编程。后来Mark Zuckerberg跟他说,我用的是php。。。不过后来也让他入伙了。Dustin Moskovitz是工作狂人, 不用太长时间就能积累1万小时的编程经验了。为什么是1万小时?你应该读一下《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要想在一个领域成为职业选手,一般要积累1万小时的训练时间。书中提到了Bill Joy(写了vi,BSD Unix,创办了Sun)在大学时候就积累了1万小时的编程经验。
业余项目一年赚5万刀
一个业余时间做的项目,一年带来5万刀的收入,是很不错的事情。要知道,美国很多地方家庭收入平均也不过4、5万刀的水平。 他在freelancing的时候看到商机 — 很多商务网站都有“输入邮编找最近的商店”的功能,但五花八门的,不如做一个可重复使用的版本,省得大家再花时间精力去写代码。 于是在一次旅途中,36小时内快速写了一个原型,上线,一个月收费5美刀。还真有人用! 后来他不断提价,提到$9, 再提到每月$20,也照样卖的出去。 挺有意思的经验,可以读一下。
无线市场,热!
过去的12个月里,无线市场的收购金额达470亿刀,比去年增长5倍;投资金额达140亿刀,比去年增长2.5倍。
文章细分了无线领域的各个板块:旅游,教育,游戏等。
横轴是被收购的可能性,纵轴是被投资的可能性。既容易被收购又好拉到钱的板块有:mobile commerce, business apps, education, and wearables。 如果你在考虑做自己的下一个project,可以参考一下。
Yo长大了
以色列人Or Arbel在今年愚人节发布了Yo。极其简单、极其无聊的“即时通信”app。功能只有一个,就是给别人发"yo"。 今年6月份那阵子,各大媒体报道了Yo,致使Yo爆火。而当时,Or Arbel只身来到旧金山,租在一个airbnb找到的小黑屋里。 不久后,融资1百20万刀,估值一千万。 今天,Yo的iPhone app更新了,加入了不少新功能:
能编辑个人资料了。可以加入头像,加入真实姓名。
能给别人推送链接。
能方便地找到并订阅公共账号。
可以顶hashtag。然后有hashtag的排行榜。
2014/08/14 第9期
quip:协同写作,分享文档
Facebook前CTO搞的公司。跨平台使用比较爽。
以前用的时候,他们还不支持gif,没错,就是动态图那个gif。跟他们的客服反映后,当天下午就加上了,动作还挺快。
Facebook如何为数据中心节能
原文在Facebook网站上,国内的朋友们可能需要翻墙才能看。我把原文打印成pdf了(如果你好奇如何生成上面那个页面:把pdf文件发送到 [email protected],页面就生成了)。 Facebook有自己的datacenter,所以需要在load balancer上下功夫,进行auto scaling:也就是把流量尽量引导到少数机器, 其他机器就可能不用忙活,这样比较省电;而不是平均地把流量分到各个机器,每台机器都忙活 — 费电。
如果是小公司,还没有自己的datacenter,而是租AWS、Rackspace或Google Compute的机器,就可以用他们的api,自己做(简单的)auto scaling。
码农帮奥巴马赢得选战
上次推荐过一篇奥巴马筹款网站的文章。 这次推荐的这篇文章类似,但比较宏观点,讲他们如何搭他们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如何能scalable。
这条Tweet解释了他们要处理的流量的规模: 4Gb/s, 10k requests per second, 2,000 nodes, 3 datacenters, 180TB and 8.5 billion requests. Design, deploy, dismantle in 583 days to elect the President.
(10K QPS需要2000台机器? “we were buying up most of the available smaller Elastic Compute Cloud instance types in the East data center”,原来他们用的都是烂机器。)
湾区码农多白男
在中国只能感受到男女工程师比例失调。在美国,除了男女比例失调,种族比例也失调。白男最多。其次亚裔男。
现在各大公司都纷纷公布自己的diversity report(人口普查报告?),结果大同小异。工程师里的人口组成的比例,跟美国计算机系学生的比例接近。 现在有各种针对女性的编程学校、技术类的聚会、Hackerthon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叫计程车的API
传闻Uber要推出打的用的API了。为什么?因为Uber想成为一个动词。Google是一个动词,它的同义词是“搜索”。Like是属于Facebook的一个动词。 Tweet是属于Twitter的一个动词。以后,Uber会是“打的”的同义词。
各种App,会有一个Uber按钮。按一下Uber按钮,计程车就来了。点评类的App,可以Uber你到一个餐厅;卖东西的网站,可以把你买的东西Uber给你; 社交网站,可以Uber你到一个party去玩;旅游类的app,可以Uber你去各个景点。
Uber API,是成为动词的关键一步。
2014/08/15 第10期
pingdom:你的网站挂了吗?
如果你经营一个网站,你当然想在网站挂了的第一时间知道它挂了。Pingdom就是干这个的。这是一个瑞典的公司。 它每隔一段时间ping一下你的网站,如果你网站挂了,它ping不到,就立刻给你发个警报(短信、邮件等方式)。 免费用户可以监控一个网站。
他们的用户有各大当红公司,包括Google(什么?这么简单的东西google不自己做?– 可能只是监控google旗下的某个小网站?)、Twitter、spotify、square、github、instagram等。
Greenhouse帮你招聘
很多公司都在用Greenhouse优化招聘的流程,包括当红的Uber,airbnb,buzzfeed,pinterest等。 我们公司也是用这个。可以很方便地在上面过滤简历,面试后几个面试者给来面试的人打分、点评等。
1849年,大量淘金者涌入旧金山。有一些人自己不淘金,而是专门做跟淘金相关的生意,反而比来淘金的人赚更好,比如Levi’s牛仔裤 — 耐穿,耐磨,淘金必备。 现在,很多人也来湾区淘金,做面向普罗大众的东西,比如各种花俏的社交网站。然而,也有人做跟淘金相关的生意,比如给程序员用的工具,给公司管理用的工具,方便招聘的工具等。
如何反驳“这个东西已经有人做了”?
可能你做了一个东西后,别人都会泼冷水:这东西已经有人做了。怎么反驳?可以摆事实:
Facebook不是第一个social network。之前有myspace,再之前有Friendster,再再之前还有SixDegrees.com(得追述到上个世纪了)。
Youtube不是第一个视频分享的网站。文中说的“There were 17,000 YouTubes before YouTube”有点夸张,但意思你懂的。
Google也不是第一个搜索引擎。 “There were 18 Web search services before Google, and at least two of them were similar in the way they indexed pages online。“
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好多好多。所以对于雅虎(又)推出在线店铺,现在评价也不能太苛刻、太负面。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推出相同的产品(idea),会有不同的效果的。 现在雅虎的那帮人,跟上世纪的那帮人不一样了;现在的社交网络和移动设备是占据统治地位的平台,而上世纪的主要平台是桌面。所以做看起来相同的在线店铺,效果(也许)会不一样 — 没人能预测未来,只待市场来检验。
YC简史
Paul Graham在湾区像神一样的存在,是startup教父。 这篇文章简述了他跟小伙伴Robert Morris在95年一起创办了一个在线店铺的网站, 把这个网站卖给雅虎,然后在2005年创办YC的故事。
亮点一:看到上面那条“雅虎推出在线商店”的链接,我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雅虎不早有在线店铺了吗?怎么又来了一个?
亮点二:小伙伴Robert Morris的生平在这篇文章中没有介绍,这是不科学的。如果你听过"蠕虫病毒"(Worms),那你就应该知道Robert Morris。 1988年,Robert Morris在康奈尔读研的时候,弄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蠕虫病毒。这段历史可以好好google一下。 现在的Morris是MIT的名教授了。
更多YC的故事,可以读这本书:《The Launch Pad: Inside Y Combinator, Silicon Valley’s Most Exclusive School for Startups》
雅虎推出在线店铺
雅虎(又)推出了在线店铺。小商家们可以在上面开店(淘宝?)。
两个问题:1)为什么是“又”?2)为什么做这种已经烂大街了的功能?
要结合下面两条链接思考。